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在主题为“加快社会改革,推进城市创新”的第十届国际城市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网络社会建设为突破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进入传型期的迫切要求,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需要着力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完善了社会管理思路,加快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完善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了社会管理的基本格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一、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社会管理思路全面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3.
李志勇 《领导之友》2012,(12):23-2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的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坚持依法管理,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达到的程度、效率."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同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民娥  沈跃春 《决策》2011,(11):10-11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找准突出问题.选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当前尤其要在思想观念和政策法规上取得突破,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7.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党和政府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关注网络民声、重视网络民情、利用网络为民办事,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落实群众路线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话题。自人类礼会产生以来,社会管理就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旧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但是,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捉到党和旧家的战略层面,作为重要的现代执政理念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执政历史上,属于首次。  相似文献   

9.
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保中  桂林 《领导科学》2004,(11):10-12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制度创新。深刻认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依法执政,就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手段转为主要依靠法制手段。党领导人民制定并遵守宪法和法律,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并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11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十六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各种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成效.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党的执政活动规则明确、运行有序,就会大大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反之,制度不健全、不科学,必然会造成无序和混乱,造成执政效率低下.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注重解决制度问题,对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同时要结合新的实际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执政活动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课题。当前我国社会问题多发有诸多因素,从管理体制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社会矛盾倒逼社会管理必须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趋势,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世界,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它既是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聚焦、发酵、放大功能,使其成为公共事件的策源地、新型犯罪的场会所、对敌斗争的主阵地。如何因势利导,加强虚拟社会管理,保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不仅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问题,更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智慧的严峻考验。结合近年来天门市的实践,我谈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就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治国理念,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实现国家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相似文献   

15.
崔玉丽 《决策探索》2013,(20):29-3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并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区域也相对比较大,所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对于推进整体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党建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是对党的建设总揽全局和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正视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执政条件发生的新变化,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特殊性等,把握社会转型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力于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17.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近年来,围绕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全国各地纷纷设立改革创新观察点,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组织政策意见和改革举措,摸索和总结出一些特色做法和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新时期党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新变化,党肩负的使命发生新变化,党员队伍素质发生新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执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从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高度,要求执政意识创新,又从新的形势任务下怎样建设党的高度,要求执政方式创新,还从党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高度,要求执政能力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执政党理论建设创新的重大基石.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领导者》2008,(4):11-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津市各种新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天津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这一新领域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要抓住一条主线: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盯住一个目标: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唱响一个旋律:创新、创新、再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突发性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考验着我党的执政能力,更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提出新的创新要求。本文在社会管理政策创新的指引下,以危机应急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了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危机应急管理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和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