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基本上形成了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投资高等教育的格局。但是通过分析知道内蒙古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投资来源结构不合理,仍然存在政府投资和学费收取较高,其他渠道投(集)资高等教育较少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地区地方属普通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情况进行比较,力图从中找出问题并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知识失业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知识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过度教育、政府调控不够等是造成目前知识失业的主要原因。知识失业的加剧直接威胁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和预期,形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规避这种风险要靠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投资高等教育的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制度变迁和教育投资主体的投资倾向之间存在非线性因果关系,家庭教育支出倾向和企业教育投资倾向比政府教育支出倾向对教育制度变迁的反应更敏感.因此,政府作为制度变迁的供给者,要理性对待高等教育投资制度变迁对不同教育投资主体造成的影响,从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率与公平角度,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探索政府、家庭和企业之间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解决现有高等教育投资制度的供求矛盾,以实现高等教育投资制度变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政府需要做的是:第一,在中国二元经济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政府要对现有的高等教育投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增加高等教育投资制度变迁的供给,尽快完善高等教育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第二,在目前民间资本较充裕的情况下,企业投资高等教育的意愿越来越强,政府要抓住机遇,适时补充企业投资高等教育的制度安排,使企业剩余资本服务于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更加完善;第三,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政府,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主要责任,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扩大教育投资的规模,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单一的体制下 ,社会力量被排斥于办学和投资主体之外 ,产生了诸多问题 ,如 :办学效益、办学水平低下 ,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与社会支持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格局已经形成.与此相适应,中央对地方实行简政放权,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制逐渐被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新体制所取代.这种体制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重心开始下移,实行分级管理;二是所有制格局的变化,使得各社会因素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支持因素(政府、家庭、企业、民间力量等)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和较强的相关性.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持续、稳定、合理的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保证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投资风险的存在和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稳定发展,并可能由此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出发,具体分析了个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投资风险,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其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仍存在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且不稳定、高校债务危机加剧、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应从完善政府投入机制、高校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个人与国家共同承担的教育投资机制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扩招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与社会投资比例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个人投资增长迅速。依据高等教育投资的获益原则和能力原则,结合西方各国的教育实践,政府作为最大受益者,支付能力最强,投资所占比例不能低于一半;社会作为最直接受益者,支付潜力巨大,投资所占比例应为三分之一左右;个人收益下降,支付能力有限,投资所占比例不应超过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农村养老已逐渐形成了由政府、个人和家庭、社会、市场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但养老供给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尚未达成,面临着治理的双层运作、治理的分块运行以及养老秩序的陷落等结构性困境,并由此带来了供需脱节、养老极化以及社会离散等风险。对此,各地在养老治理中不断探索出“政府+村社”、“政府+乡村精英+家庭”、“政府+市场”、“合作社+家庭”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仍需政府合理放权、加强社会动员和增加农民自主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现状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各层次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难题。对于高等教育资金的筹措,目前研究者大多持这样的观点:中国教育的融资渠道应该也必须多元化,才能改变目前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的困境。但相对于目前巨额的经费缺口而言,其他融资规模微不足道,在当前教育体制下,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难以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短期内,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有效途径仍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是公共品 ,应由政府投资 ,但长期以来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这与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行为密切相关。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的等价行为、投机行为和增级减效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 ,需要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投资制度来约束和激励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行动主体必须要关注高等教育的办学绩效,并对其绩效作出科学的评价,继而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对高等教育作出科学的合理的投资,这既是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本身的逻辑体现,又是政府对高等教育作宏观调控的必然的逻辑要求。荷兰是有效运用高等教育投资绩效评价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为导向,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密切联系,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制度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打破由政府单一投资的模式,实行了多元化投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就会阻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文章就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大众化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多渠道投资架构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新的投资模式:以各级政府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公办高校的投资模式,以市场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民办高校的投资模式,政府与市场共同办学所形成的混合型高校的投资模式等。不同的投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且各有利弊,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混合型高校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投资模式也将随之成为一种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需要投资建设发展的项目很多,用于教育的资源必然有限,因此更要注重如何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投资效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国际比较得出结论:我国在公共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结合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应进一步加大初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高校资金注入多元化、多渠道的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格局。探索高校投资多元化途经,首先,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应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资本投资的力度;其次,高校自身应探索增加教育投资来源,走多元化自主投资之路。如以国家计划招生为主,委培、函大、夜大为辅,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合理利用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教育投资的作用。改善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盘活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变迁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已经出现重大变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凸显两大特征。首先从经费投入主体来看,目前已经由单一的政府支付型向政府、学生、社会三方分担型转变;其次经过中央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结构的调整,地方院校依存型的大众化模式已经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业要得以持续发展 ,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 ,因而把商业银行和高校结合起来 ,实现金融资本与教育产业的有机联合 ,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