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学史上,郑玄(公元127—200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是“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取正”(李谧语)的伟大学者。其学“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后人称为“郑学”。郑学主要成就在经学、文献学和训诂学。本文拟就郑学的渊源、特色、成就、问题,作点概述,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郑学的渊源训诂学作为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枝,它的发生、发展,是和文献学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的。传统语言学就是文献语言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典文献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这是“文献”一词的最早出处。这里的“文献”,指历代的传说和文字历史资料。博学多闻的孔子能言夏、殷时代的典章文物制度,但他慨叹文献不足,有许多情况还谈不清楚。今天,我们比孔子所处时代较  相似文献   

2.
<正>东汉统治阶级重尚礼治;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氏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7:“然统康成一生著述而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易经”篇“郑学最精者《三礼》。”下面,笔者拟从社会阶级变动的角度,观照上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郑珍的经学研究与郑玄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是因为他们同为郑姓,出于对郑玄的景仰,郑珍视郑玄为"家康成公",视郑学为"家康成公之学"。其次是因为他们人生遭际的极大相似性,郑珍以郑玄为楷模,抱道隐居,学业志行,颇类康成。郑玄注经以三礼成就最高,郑珍的经学研究亦主攻三礼。为救世儒之失,承继、维护与弘扬郑学,郑珍治经,以声明郑注为宗旨,排击他说,推尊郑学,在郑学的流传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以礼学为主干的郑玄经学常常在学术史研究中被认为是“ 纯学术”,可是经学自确立地位以来,就是一种政治统治学说,这是不容否认的。产生于一 个特殊时代的郑学,为什么就只是“纯学术”?这问题在近年的经学史研究中已经有人提出 疑义,但还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郑玄礼学的历史依据、现实针对性和以《周礼》为核心 的政治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郑学的所谓“非学术”意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丕虽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但就诗歌创作而论,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作为“七言之祖”的《燕歌行》,格调清拔,有“古今无两”之誉,不愧为名作。但这样的诗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他传世的以乐府歌行为主的四十多首诗(包括残篇)中,四言如《短歌行》、《善哉行》二首(“上山采薇”、“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等,虽粗具有父“古直”之体,却少“悲凉之句”。五言如《折杨柳行》(“西山一  相似文献   

6.
在两宋词坛以至全部中国文学史上,易安居士李清照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她的主要成就在词,但并不限于此,“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观)、黄(庭坚)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陈士业(《寒夜录》卷下)。宋人王灼《碧鸡漫志》云:“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王灼其人封建,他说“无顾  相似文献   

7.
唐朝,中国的诗歌发生了骤变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显然和这一时期艺术思维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有关。这个新变化涉及许多方面而且相当深刻。本文仅就“今体诗”中抒情诗的构思作一些探讨。中国古代的批评家如严羽、金圣叹等人,在“评”、“批”唐诗时,常用一些佛学词语,尤其是禅学的词语。禅宗对唐诗艺术思维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读唐诗,我们觉得它的“思”与禅宗之“静虑”、“顿悟”等如出一辙。“顿悟”是禅学里的一个术语,意即“立即(顿时)觉悟”;而“刹那”(梵语音译词)则是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单位。因此“顿悟刹那”意即“顷刻(之间便)觉悟”、“瞬时(之中已)猛省”。  相似文献   

8.
郑玄笺《毛诗》,《毛诗》存而汉代今文三家诗遂亡。郑玄《诗》学,融汇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精华,是汉代《诗》学的总结,又是魏、晋、唐代以及清代《诗》学的滥觞,因此郑玄的《毛诗传笺》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对郑学研讨不够,对郑玄《诗》学的贡献论述也较少,实为憾事。本文是在学习《毛氏诗传笺》的基础上,浅谈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大家。一、汉末经学的衰微与郑学的兴起欲论郑玄《诗》学的贡献,首先需明瞭两汉经学演变的趋势。经学盛于两汉,但汉末经学亦趋于衰微。皮锡瑞《经学历史》说:“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汉代经学衰微,其原因如下: 第一,汉代的经学是汉代的官方哲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尝试以“体”与“制”为框架,借用“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解读东晋的郊祀制度。认为这个制度以师古、适用为原则。既有依王学的改造。也有对郑学的择从。不断地清除淫祠杂祀“小传统”,向礼经“大传统”回归,其理性化、工具化的倾向突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陈子龙词之成就,历来评词者本早已注意及之。即如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就曾以为陈词可以上追后主直接唐人,谓“重光后身惟卧子(陈子龙字)足以当之。”又云:“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字)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曾称美陈词,谓其“含婀娜于刚健,有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在认识论方面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子、王充等人的认识论思想,并把它推向了接近唯物论的反映论原理。 王夫之和荀子一样,认为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他说:“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原于天而顺乎道,……五常百行之理无不可知,无不可能。”(《张子正蒙注·动物》)“人有可竭之成能。”  相似文献   

12.
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他擅长诗赋,写的《游仙诗》和《江赋》都极为有名。因从小酷爱古文奇字,后来又成为一位伟大的训诂学家。在他不算很长的一生中,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外,更重要的是,他以毕生的精力,“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来疏通训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14.
“重章互足”是《诗经》的语言表达和艺术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于各章(兼指同章内各句)之中;读诗时,又须将数章相互参照而为补足,才能完整地通晓其意。它的表现形式就语言表达来说,约有以下几方面:一,将事物的全过程分置在各章之中。如《周南·芣苡》,首章道:“采采芣苡(车前子)薄言采之”、“薄言有(采得)之”;次章道:“薄育掇(拾取)之”:“薄言捋(抹取)之”;末章道:“薄言袺(用手持衣盛)之”。“薄言襭(衣扎在带里盛)之”。其中“采”、“有”、“掇”、“捋”、“袺”、“襭”都是描写采摘的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诗意之所在,也是衡量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人间词乙稿序》),“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意境创造的自觉时代。唐代诗人和评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对意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异采纷呈的意境构成了千古卓绝的“盛唐之音”,也是唐诗臻于成熟的标志之一。胡应麟说:“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诗薮》)。翁方纲指出:“盖唐  相似文献   

16.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为历代人们所推重,给予极高的评价。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对此就很欣赏,说“岑参多新诗”(《九日寄岑参》)“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并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同时代人杜确称赞其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诗集序》)宋代大诗人陆游赞其诗“笔力追李杜”“崔嵬多杰句”。(《夜读岑嘉州诗集》)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州诗话》)沈德潜云:“参诗能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成人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言分析出发 ,可知“成人”一词有“成年人”和“成就人”的双重含义 ;由此可以推导出“成人教育”有“针对成年人的教育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和“成就人格的教育 (道德教育、素质教育 )”的双重含义。现代素质教育 ,超越了传统道德教育 ,追求人的终极关怀 ,使得成人教育更具有了人文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扬雄《解嘲》:“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王力《古代汉语》注:“乘雁,一只雁。用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赵振铎在《读(广雅疏证)》一文中谈及王念孙的成就,第一条例证就是(广雅疏证》指出“乘”有“二”义,说“这是一个古义,后人不了解这点,往往产生差错。”“明白了这点,读扬雄《解嘲》就不至将‘乘雁集不为之多’的‘乘雁’解释为‘一只雁’了。”同是依据王念孙,结论却截然相反,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封开的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廷试第一”,成为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也是全国640多个状元之中最年轻的状元(夺魁时年仅17岁)。这一成就,若与当时发达的中原地区相比,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实施科举制度不久的唐代岭南地区,还处于未“开化”的边陲之地——封开,诞生了一个号称“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这就不能不令人惊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