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明代流民产生的社会原因流民,就是在残酷封建剥削和压迫下不得不远离家乡逃往他处谋生的贫苦农民。历代封建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民问题,可是,到了明代中期,流民骤起,成百成千地大转徙,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形势之迫,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流民问题固然与明代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却不能相应扩大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而明代土地的日趋高度集中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的直接原因①。根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的统计,当时全国人口五千九百余万,耕地面积八亿二千七百万亩。到了明代,人口有了显著的增加,而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笔者调查所得之《张乐行家谱》,对近代宗族自身“裂变”与流民的孕育实态进行一些考察,认为宗族人口的膨胀,势必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至少产生两大后果:一是“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流民运动,至少给农民的分流创造了条件;二地少人众,加上同姓地主集中土地,造成部分宗族人口的无地化,他们除充任佃户之外,有的只好易地谋生,成为流民。在产生流民的“合力”中,宗族“裂变”亦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的“恋土”和“离土”情结———评《中国近代流民》张士军龚维玲流民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同志在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采用整体性研究与区域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法,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  相似文献   

4.
从宋代的流民安置看城乡分治与农民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 《江汉论坛》2006,(6):137-139
流民问题因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而成为历代王朝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在对流民的救济和安置方面,宋代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代中国采取的城乡分治政策,使得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之中的“二元”矛盾非常普遍,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必须开展一场针对不平等的城乡分治政策的社会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民犯罪恶性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流人在开发东北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大部分来自南方,“汉人(指流民)则十三省皆有之”。主要是晋、冀、鲁、豫等省破产饥民。初到东北,生活不惯,气候不适,水土不服,自然环境恶劣;加上各级官吏们盘剥压榨,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因为没有房子住,无处栖身,使一些人冻死于沟壑之中,或成为豺狼虎豹的猎取对象。关于流民生活的悲惨境遇,康熙21年(1682)随康熙皇帝东  相似文献   

6.
明初,襄阳实行“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的政策,后随着流民的增多和不可遏止,明政府改弦更张,实行附籍政策。明代先后经历了“田产以附籍”“州县以附籍”“岁查以实保甲”的流民附籍政策演变,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形势,体现了国家对流民的重视,和“民性犹水”、善导善下而治之的治民思想,为流民附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长期形成的相对较为雄厚的工业化基础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人口城市化进程;同时,人口城市化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东北人口城市化进程逐渐趋缓。其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质量指标与其较高的人口城市化数量表征不相符合;人口城市化的工业化动力不足;小城镇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缓慢。因此,要以东北振兴为契机,在提高城市化质量、完善城市体系和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过程中,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 1 6世纪以来 ,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地域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结果。 1 8世纪以后 ,流民最终获得“永佃权” ,赣南抗租风潮渐趋平息 ,则意味着流民开始定居和“土著”化 ,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清初紧张的人地关系通过把土地所有权分割为“田皮”、“田根”而得以缓和。闽西的抗租风潮虽没有出现流民与土著的冲突 ,但仍可从地域社会变革和人地关系方面得到解释。明清时期南方地区普遍出现的一田二主 ,甚至一田三主、四主的现象 ,更根本的原因乃是人地关系紧张导致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必然分割 ,抗租风潮则是实现这种分割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中土动乱,辽东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民集聚地。流寓辽东之人口,不仅有数量颇多之下层移民,而且有一批“越海避难”的山东儒学名士,如邴原、管宁等,皆为汉魏之际的精英人物。他们在辽东,与割据统治者公孙度父子保持距离,不屈从,坚守士人的严正立场,主要致力于儒学教育,推动当地社会风俗的变革,从而在乱局中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流民问题尤为严重.在京师地区,受自然灾害、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流民充斥街巷,给京师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清代统治者试图通过开办粥厂截留流民,以及留养、资遣等举措消弭流民对京师社会秩序的冲击,京师地区逐渐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的流民应对机制,这套机制对维护京师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区(原海龙县),从山城镇附近的花园开始,由西南向东北,有六个依次排列的“八石”屯名。考其由来,有说清朝末年官府组织流民结伙垦荒,每伙发粮八石以作资助者;有说清廷在围场设置许多马站,“八石”即为“马站”之音转音。请教满语专家穆晔骏先生,他指出“八石”乃满语,意为土堆。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战略出台以来,东北成了全国最“热”的地方。振兴东北、再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一时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希望,振兴东北计划能够为中国再造一个“动力火车头”。但新东北意义仅仅是“动力火车头”吗?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靠特殊的因素来拉动,现在中央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显然赋予了其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抗疫救灾措施与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汉疾疫多发时期,两汉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抗疫救灾措施。如发放药物、医治疫病、强制隔离病人等;还减免田租、赋税,施放财物,开仓赈济,安置流民,节用抗灾。受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汉代抗疫救灾的成效是有限的。反复的、大规模的疫病爆发,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对汉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山东省移民东北三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特别是清代后期是山东移民东北的重要时期。在清代,山东移民东北有两种情况:一是清初山东人民的反清斗争连锦不断,民族矛盾尖锐,清政府为了巩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便将因反抗清朝统治而触犯刑律的所谓罪犯,以及各种刑事等杂犯发配到东北等地。此种遣犯,史称“流人”。二是在山东人口发展史中,清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时期。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繁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曾经发生过引人注目的“流民”现象,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对近代“流民”现象的分析,谈谈我的看法。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首先给“流民”粗作界定。根据我的研究,大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丧失土地而无所依归的农民;(2)因饥荒年岁或兵灾而流亡他乡的农民;(3)四出求乞的农民;(4)因城市工业化的吸力而离土离村前往都市谋职的农民,尽管他们可能还保有小块土地。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实现“四化”最根本的中心任务。要发展和提高我国生产力,当然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并结合当前世界形势,从多方面采取科学的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的措施,其中有一项带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我们认为就是要大力开发边疆和合理分布人口;众所周知,我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而西北、西南、东北等广大地区人口稀薄,其土地、矿产等丰富资源远远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而近年来,我国讨论经济发展战略和安置劳动就业等问题,却很少有人认真谈到大力开发边疆这个重大问题。于光远同志曾谈到:“中国的国土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和东部;西部包括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占大陆面积的52%,而人口只有全国人口的6%。东部是季风地区,面积占大陆面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山东、直隶、山西等省,曾是流民活动频繁的地区.有清一代则更为突出,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地域广,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很显著.本文试就北方流民对直隶口外迁徙及开发的情况,做一些初步探索,疏浅误谬之处,希望得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未来人口增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史树中,辛巧,梁振华人口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协调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天津市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就广东而言,人口数量在清初增长较慢,乾隆中期以后陡然上升,超过了全国人口增长的平均速度。清初耕地面积的消长,基本上与人口变动趋势成正比例。但乾隆中期以后,耕地面积只是缓慢地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与耕地的矛盾不断加剧,广东的社会问题相继产生,人口流迁问题日益突出。一、人口激增与流民出现在清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广东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8世纪以后,政局比较稳定,清政权也采取一些安抚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复苏和发  相似文献   

20.
一、近代湖南流民形成的国际环境和概况湖南历史上的流民问题,常常是因为战乱、灾荒和人民身上沉重的赋税造成的。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存在,只是在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政策下,还没有构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因为在传统的小生产者经营条件下,农民可以在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手工业者和商人可以由一种职业转变为另一种职业,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种表面“和谐”。在两次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