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于“石器一青铜器一铁器三分期”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三分期理论”必须修正,并提出与此不同的、更进一步的分期法。半个世纪以后,考古学家柴尔德和布雷伍德阐述了“农业革命”的观点。学术界公认:“农业革命是文明之母。”但在“新石器”与“农业革命”两个不同的重大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石器时代”学说暴露了严重缺陷。必须认识到:史前几乎所有的文明要素如弓箭的发明、农耕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陶器的发明、定居生活等等,都是在“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奠定的。该文作者提出:“木一石器时代”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混合木一石器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蒙昧社会;(2)简单的木一石结合时期——绳索捆绑或胶结的木石长矛、木石投枪等,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级蒙昧社会;(3)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即弓矢阶段,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高级蒙昧社会;(4)复杂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半开化社会以及“早期智人”阶段;(5)综合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高级半开化社会以及“后期智人”阶段。由此,必须加强“木石复合工具时期”的研究。该文进一步讨论了“五模式论”和“莫维斯论’’的缺陷,并且指出石犁与大石铲(香)都是祭祀用器。  相似文献   

2.
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中,长期以来是按照恩格斯修订过的摩尔根的分期,叫做“史前各文化阶段”(摩尔根提出的是“文化上的诸时代”)。这个“史前各文化阶段”分为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每个时代又细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阶段反映了原始社会从猿转变到人,从没有阶级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全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原始社会史分期问题开展了新的讨论。在讨论中,论者每每以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成果立论,却极少援引马克思的有关论断。毋庸置疑,摩尔根特别是恩格斯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的研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但马克思曾对原始社会史作过精深的研究,讨论中似也不容忽视。笔者认为,研究马克思有关原始社会史分期的论述,对于理解恩格斯“执行  相似文献   

4.
个人财产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还是作为一个一般概念,它都是有层次和阶段的。一、生存财产生存财产是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资料。从层次上讲,是个人财产的最低层次;从阶段划分,是个人财产的最初阶段。(一)个人财产的最初阶段人类在其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剩余物品的出现,便萌生了最初形态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果腹之物及其剩余即是人类最初的个人财产。按恩格斯对摩尔根社会分期法的概括:“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说,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摩尔根只是一位具有自发的唯物史观的民族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以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 “文明”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有多种用法,具体说,可分下列四种情况: 一、把文明看作是一个“时代”,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阶级社会阶段。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氏族制度的解体,社会分裂为对抗的阶级,看作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恩格斯对这一思想表示赞同,并抓住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及其本质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还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文明时代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恩格斯在从生产的发展上概括摩尔根的分期法时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马克思在《关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  相似文献   

7.
路易斯·享利·摩尔根,世界史上有名的人种志学家和原始社会历史研究家,著有《血族及亲姻制度》和《古代社会》等书。他是学者,也是“土人之子”。 十九世纪上半叶,欧州一些学者开展了对原始社会的探讨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调查和材料分析,留下了不少疑点和空白。一个出身于白种族的美国人摩尔根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任务。他选定目标,深入到印地安人中间,并把自己过继给易洛奎部落的一个酋长为养子。在四十年时间里,他细心地考察研究印地安人的姻  相似文献   

8.
1.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原始社会順次进到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資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合乎規律的前进运动的基本方向。当馬克思的“政治經济学批判”在1859年发表的时候,人們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直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出版以后,大家才知道:当年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一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曾有过“原始群”的提法。作为科学概念使用,“原始群”指的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人类的童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沿用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时,用以比喻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指的是人类史前文化的开始时期。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把“原始群”与“人类的童年”等同起来,把在“人类的童年”时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1877年著《古代社会》一书,根据大量的材料,第一次确立了原始社会组织的婚姻形态的发展序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摩尔根的学说作了高度评价。他们在摩尔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的著作成为人们研究原始社会的经典。可是,对于原始社会的最初状况,当时曾引起了达尔文的怀疑。由于条件的局限,有关论述中确也存在着某些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事隔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原始社会研究资料不断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尚存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组织及婚姻形态有可能作些补充研究。本文拟就原始社会的早期是否实行杂乱的性交及血婚制家族是否为第一个社会婚姻形式,发表一些浅见,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发端什么是文明?目前一般均认为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文明并非从来就有的。人类是经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才进入文明时代的。从蒙昧到野蛮,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还不是文明。因此,研究文明应该从它的发端开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所作的摘要,描绘了一幅从蒙昧时代直到文明时代开端的发展图景,他说:“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礼记》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史必读的重要著作之一。尤其是其中《礼运》篇的“大同”与“小康”的两段记述为复原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制度提供了一些可贵的资料。因而,史家治史征引者纷纷,对这两段的记述所反映的社会制度的看法颇为一致,都认为这两段记述中的“大同”之世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些特征,“小康”则是阶级社会的写照。笔者认为“小康”之世所描述的特征是否是阶级社会,则可商榷,需从计议。本文拟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中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联系“大同”、“小康”之世的实际,对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13.
文明之说,渊源流长。我国较早的记载恐怕是《易经》上所记载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见《易经·乾第一》)。一直到近代的国内外思想家们也都从不同角度有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对文明作出了科学的阐述。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对美国摩尔根人类社会分期作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这是我们研究的科学依据。我们知道,自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通过研读马克思晚年所写的四本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并结合近年来学术界的人类学研究,对原始社会有关“原始群”、“人类的童年”、“血缘婚姻”、“母权制和父权制”以及原始社会的分期等问题谈了作者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黎族“合亩制”与“村”、“峒”社会组织等层面对黎族原始社会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摩尔根的家庭史学说提出以来关于血缘家庭问題论战的过程,对于一些否定和非难摩尔根血缘家庭和马来亲属制理论的观点及其论据进行了分析,指出:认为马来亲属制是图兰夏威夷亲属制的简化、把它视为次生的亲属制的“简化论”和“次生论”是极为片面的;企图以异辈婚的存在来否定血缘家庭的存在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建立在两种生产相分离的理论基础上的“两合氏族组织”的方案是一种虚构;认为恩格斯并不相信血缘家庭的存在,那是对恩格斯的误解。本文还认为,摩尔根用亲属制推论出血缘家庭曾经存在过的方法是合乎历史逻辑的,因而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肯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大量增加的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没有动摇这个理论,而是进一步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学调查材料也完全可以验证血缘家庭曾经盛行于人类历史的早期;血缘家庭与普那路亚家庭一起,构成了由原始群团向氏族发展的过渡阶段,否定血缘家庭的存在就必然要否定杂婚和普那路亚家庭两个历史阶段,从而也就割断了由原始群团向氏族过渡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的氏族起源学说失去其基础,这是血缘家庭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谷更有 《江汉论坛》2023,(7):104-107
<正>众所周知,主要社会矛盾是影响社会变迁最主要的因素。以往学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常局限于阶级或阶层矛盾的范畴。黎虎先生从权力和人力掌控的视角倡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中国古代史先后经历了“无君群聚”社会(太古至夏以前)、“王权众庶”社会(夏商西周至战国时期)和“皇权吏民”社会(秦至清)三个时代的新的分期法((1)),是近年来史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分期问题的一个新概念,值得重视。秦至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以皇权专制为政治特征的帝制社会时期。维系帝制政权稳定的的基础是建立在“均田”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但帝制社会下皇帝用利益让渡换取对官僚的权力专制,  相似文献   

18.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主张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一个时代,而是两个时代,即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论者,有两派论点。一派论者认为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原来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来,在摩尔根发现氏族制度之后,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放到阶级社会之中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是特殊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以雷海宗、林同济、陈铨等为代表的“战国策派”,他们从文化形态史观出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提出了战国时代重演论、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期和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其思想实质是宣扬民族主义。他们以《战国策》等刊物为宣传阵地,积极撰文进行学术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赵雪梅 《理论界》2007,(3):190-191
古希腊文论中的文艺创作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神赋论”时期、“迷狂论”时期以及“技巧论”时期。与此同时,人与神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