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经济过程的纵向联系我们现在已经熟知横向经济联系,但对纵向经济联系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是经济生活中两类并存的现象,并且经常交织在一起。没有经纬,不成网络。同样,没有纵向经济联系,就没有经济机体的多层结构和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看似简单.只有四个字.实际上很复杂.包含丰富的内容。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对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实事求是的内涵.从横向看.包括四个基本要点.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纵向看刷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世界观或哲学层次,思想路线层次.学风、诈风和方法层次.言论和行为准则层次;从构成看.则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中介和结果。关于懂间要点和构成要素,容另行论述,这里着重探讨纵同层次问题。一、实事求是的层次性实事求是并非单一…  相似文献   

3.
<正> 行政机构的纵向层次是指行政系统从纵向管理上分成的若干层次,而每一纵向层次的控制范围为行政机构的横向跨度。纵向管理层次与横向控制跨度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行政机构这一庞大系统内在的立体网络结构,由此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及整体效应。那么在改革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过程层次论     
提出普适性的过程层次理论,指出事物演化一般经历4个历时态层次即非系统——系统——状态——过程,提出了与系统对应的“非系统”层次和介于系统与过程之间的“状态”层次,描述了事物演化中的非系统、系统、状态、过程之间的区别、联系和相互转化,提出研究复杂性问题需要从状态和过程二个历时态层次切入,并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去解决。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的推动作用。而是正象任何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内部矛盾一样,生产力也是在其固有的由诸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矛盾推动下发展的。生产力内部矛盾又对立又统一变化过程,突出表现为生产力诸因素逐步趋向合理组合过程。一般说,生产力系统诸因素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四种情形: 第一,生产力诸因素在质量上的结合。这是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那种联系状态。这种联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力诸因素之间互相提供生产条件,互相进行实物补偿和技术性联系,它是生产力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特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竹青 《理论界》2000,(3):56-57
中心城市是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地 ,是经济横向联系的枢纽点 ,是经济纵向管理、宏观间接调控的第一线。从中心城市抓起 ,把握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三年搞好国有企业的突破口 ,能够获得投资小、见效快的经济效果 ,带动经济联系区域和中小城市的发展。一、功能扩展战略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具体说 ,就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制定中心城市功能拓展战略必须着眼于四个层次。一是从全球的高度确定城市功能。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每个中…  相似文献   

7.
任何系统都既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整体,即关系的集合体;同时又是各种状态有秩序地演变的联合体,即过程的集合体。因此,系统的优化也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整体优化与全程优化。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元素的性质和功能。一般来说,元素的性能好,系统整体的性能也较佳,这在系统论中叫做加和原则;第二,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  相似文献   

8.
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得时效制度研究文浩明时效制度是各国民法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根据一定事实状态的经过是取得某种权利还是丧失某种权利,时效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类。凡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间以后...  相似文献   

9.
宋代城镇的经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唐宋时期,至少有四种不同类型与结构的城市;国都、陪都之类政治城市;踞于战略要地的军事城堡;苏州、建康(今南京)等多功能的综合型城市;镇市之类的经济都市。这四类城市,除在建筑布局、管理体制、居民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外,尤其表现出经济结构的不同即主要指城市物资供应、民居收入与消费品类的构成。城市物资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系统方法对应于传统的个体方法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从广泛应用的结果来看,系统论得到了普遍的确正。但是,一般系统论还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以往有相当多的论述从系统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去探索、构造系统的一般理论,而缺少对系统间联系与作用的深入探讨,所以多半给人以一种封闭的印象。似乎系统即意味着事物内部的层次性、结构复杂性。其实,仅停留在对系统定义的具体阐述,使人达到对系统是由要素构成,要素间存在着联系与作用,系统部分之和小于总体等等所谓系统论的一般性了解,是远远没有达到从现有系统工程学等系统理论概括出哲学高度的一般系统论的要求的。因此,难怪有人简单地把系统论称之为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思想的具体化。为要完成一般系统论的研究,我们有必要从对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始,过渡到对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的考察,以便我们扩大系统研究的范围,找出更高层次的系统规律来。  相似文献   

11.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抽象,也是艺术哲学最基本的范畴。艺术的时空体系分为情节时空间(反映对象所处时空间)、作品时空间(作品自身所占时空间)、心理时空间(欣赏者对作品时空间的印象和理解)三个层次。如果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过程看,三个层次表现为情节时空...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感。时空感是中晚唐怀古诗的第一审美要素,这类诗歌都以巨大的时空幅度与极强的时空强力给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这类诗歌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迂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或以一个关键意象来连结古今,用“流观”的观照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在诗的审美时空中,“时间透视”的视点即诗人自己的视点。时间透视与空间透视,不是单列并行,而是将两个向度融为一体,时间的纵深即空间的展开。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内容是由经过诗人心海漂染而成的带有荒冷,清寂色彩的独特意象群构成的,惟其如此,而具有深刻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影片的魅力在于他在表现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赋予了具体的、三维的立体空间以时间的向度,从而使其具有了四维性和鲜活性.只是不同的影片表现了转型期中国不同阶段的时空.以时间为线、空间为点,用时间的线穿上空间的点,就可以很明确地梳理出贾樟柯电影的时空线索,凸现出他对转型期中国的关注,对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何亮 《北方论丛》2015,(2):63-68
空间域的三个子系统映射到时间域,汉语时空隐喻系统存在“时间是空间存在”“时间是空间移动”“时间是位移事件”等三个概念隐喻。这三个概念隐喻都蕴含于“时间是空间”这一最上层的隐喻之中。汉语时空隐喻系统由十一种意象图式表征,其中,“路径图式”包含四种变体。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构成相对稳定的语义框架,从而形成一个稳定但不断发展演化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了符号序列的空间共存性与时间相继性的兼容之可能,探讨了名词性并列句的叙述性实现机制。时空要素的获得,是偏正词组成为名词性并列句构成要件的基础;空间共存和时间相继的双重负载,是名词性并列句实现叙述化的必要条件;名词性并列句叙述、描写的时空范围,由句外隐性话题加以框定。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时空要素对结构转换的功能值增减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标识系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认知政治首先是从认知政治标识开始的。政治标识是指表现各种政治现象的标志物的总和 ,政治标识系统由表层到里层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政治标识的出现和发展凸现了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既相互分离和又相互结合的过程 ,也表现了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7.
论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布局政策与区域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系统在全田地域空间内的分布与组合。宏观层次上,从纵向考察,它表现为各产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认横向考察,它表现为各地区产业系统耦合而成的全国产业体系的区域结构。在中观、微观层次上,它表现为产业在点、线、面、网上的分布与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产业城市、产业基地、产业带、经济密集区和多层次的经济区域。 产业布局政策是指包括一定时期产业布局目标及其形成机制和保证布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大措施等在内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制度文明是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规范体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改造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文明三维结构中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并使二者联系的中介。任何社会的制度文明系统都是具有其内在的层次结构的。按照恩格斯关于在思维中从个别性上升到特殊性,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的层次分析方法,可以把社会制度文明区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根本制度文明、具体制度文明、特殊规章制度文明。这三个最基本的层次,任何一个较深层次的质的存在便构成了较浅层次的质的存在的前提,每一个层次都具有特定的性质和功能,它们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学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就纵向看,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历史系统和意义系统的统一:作为历史的系统,它特别重视作品间的相互传承和影响;作为意义系统,它重视文本内部的多层象征和隐喻。纵向的系统型思维对作品的解读路径又分为上位路径和下位路径两种取向;上位取向服从于比它更上一层系统的规律;下位取向主要是把一个作品看成一种由这样三层意义构成的寓言系统:一是文字词典意义,二是隐含的比喻意义,三是由比喻意义而导致的读者更深层次的联想。  相似文献   

20.
肖士英 《学术界》2024,(2):5-21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