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利用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进行研究.为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应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正视区域差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滕泽伟 《统计研究》2023,(10):30-42
本文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同前沿、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最低。我国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不同极化特征和“俱乐部收敛”趋势。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为正向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识别不同区域之间服务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差异,实现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文峰 《统计与决策》2012,(14):119-122
差异性低碳排放影响因素系数研究为区域差异性政策提供依据,文章引入空间计量方法,研究表明:区域低碳排放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两者每变化1%,带动碳排放减少0.66%、0.52%,脉冲响应验证碳排放与两者之间存在长久稳定关系;其次要提高碳排放产品价格和税收,带动碳排放减少0.43%,市场对价格和税收的敏感性,要求政府价格和税收政策要谨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政府增加创新投入对碳排放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梁亚民  臧海明 《统计教育》2009,(3):38-40,17
本文利用江苏省13地市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并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区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不同区域的贡献有显著的区别,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2009年间,新疆GDP总量由39.07亿元增加至4494.25亿元,增长超过115倍;人均GDP由313元增加至19942元,增长超过63倍。然而,在新疆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的区域经济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研究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技术进步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国各省2000~2009年的年均碳排放量将全国划分为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在此基础上对三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共同因素,最后从全国整体角度对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作一探讨,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与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产业结构呈现N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和6大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分析了各省和各区域绿色食品各指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差异,时间因素的变化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各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各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提出通过调整发展营销战略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媛 《统计与决策》2012,(20):130-133
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的关系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两者的关系在东部和西部比较明显,而在中部不显著;相比较其他因素,经济增长状况对区域环境规制影响度比较强,同时各影响因素对环境规制影响效果也要受到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东部地区创新投入和企业生产效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度比较大,并呈现东中西递减的趋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证明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内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4~2007年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地区的投资,消费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西部地刎区拥有最高的消费率,东部地区消费率最低;各地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均强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个地区中,中部地区消费需求对该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分别探讨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碳排放强度区域间差异具有南北分异扩大化趋势。南部沿海与大西南经济区碳排放强度σ收敛特征明显,除北部沿海经济区外,全国及其他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绝对β收敛,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人均GDP社会经济指标,以省际单元为对象,通过计算其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对我国1978~2008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描述了近3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和演化过程,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悦  杨浩然 《统计与决策》2022,(21):168-173
文章采用贝叶斯MCMC方法测算了我国1997—2017年的省际碳排放影子价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呈现上升趋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碳排放影子价格后验均值由1997年的40.00元/吨上升为2017年的46.59元/吨。但地区间碳排放影子价格的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分别表现为递增型、“倒U”型和平台型走势。地区间的碳排放影子价格分化逐渐拉大,这构成了跨地区碳交易的现实基础。此外,通过与2014—2017年六个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发现,所估计的碳排放影子价格明显偏高,这表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碳排放的产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2004~2007年数据,测算了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各行业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些行业按照碳排放强度的高低分为三组,最后针对各组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2010—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各省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总体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各年份均为超变密度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最大,区域内差异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次之,区域间净值差异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最小。(2)人口数量的增长、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GDP的增长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提高,但是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以及能源强度的下降均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因此,各地区及各省份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碳减排政策,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国际贸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岭回归分析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岭回归估计法,对影响我国1978-2003年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均不相同,其中资本投入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西部经济增长受虚拟变量的影响最大,中部经济增长则受非国有经济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衡量区域收入差异的一种新的测度指标-边际区域差异及比重,测算了全国31省市5个年度的边际差异比重,并结合各省的人均GDP,将全国31省市分成四个类别的地区,为更客观、有效地度量和研究区域收入差距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为框架,构造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对中国2006—2019年城市碳排放治理绩效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含义、跨期动态变化、区域均衡等层面对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进行多维分解,检验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全国城市平均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各地的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不断改进,创新效应对其贡献逐年增大但赶超效应贡献不足;第二,空间分异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粤闽浙沿海、长江中游等东部地区城市群不仅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普遍较高,且碳排放绩效的增长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仅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绩效表现较好,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近年来碳排放绩效的改善速度较快;第三,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显示,近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分异程度逐步加深,分异成因主要为城市群组间差异,城市群内部差异贡献度较低;第四,Lasso分析及双固定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清洁能源使用、金融发展、绿色环保和科技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层面的碳排放绩效,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对碳排放绩效具有负面影响;最后,城市群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各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法对省际区域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测度,利用AR(1)-GARCH(1,1)估计了汇率波动率,并采用省际面板计量模型对汇率机制改革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分别与区域有效汇率、汇率波动率、投资、政府支出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汇率升值及汇率波动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及时点异质性,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截面异质性,但是波动率的上升则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且具有时点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