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证研究发现,以中国市场的股票和债券为资产投资标的,并以基金投资人效用函数值最大化为目标,在满足基金投资人不同风险厌恶水平的约束下所求得证券投资基金最优的资产配置结构中,基金投资人风险厌恶水平越高时,资产配置结构中的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也愈低,反之越高.  相似文献   

2.
杜晓蓉 《统计与决策》2006,(11):114-115
一、建立在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上的汇率风险溢价模型当风险厌恶者投资风险资产时,他们会要求一个溢价来补偿不确定的支付。在外汇市场上,投资者要求的溢价就是汇率风险溢价。汇率风险溢价指由于一国预期的汇率贬值或投资者因持有本币资产而非外币资本所要求的额外回报,又被称作  相似文献   

3.
Markowitz均值-方差(M-V)模型是至今应用最广的组合投资模型.当然模型仅当证券的随机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时才成立.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证券的随机收益是偏态分布,理性投资者的心理是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的,因为投资者的财富越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越大,二次效用函数不能刻划这种心理.本文利用期望效用函数,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测度模型,包括绝对风险厌恶程度和相对风险厌恶程度的度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CVaR的风险度量技术,考察了当投资组合的资产数量增加时投资组合的均值-CVaR有效边缘.探究了其经济含义,并与方差风险下的均值一方差边界进行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使用CVaR风险度量标准可以使投资者在资产选择时更加稳健,同时也有利于对风险进行分散和监管.  相似文献   

5.
资产数量减少情形下CVaR投资组台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CVaR的风险度量技术,考察了当投资组合的资产数量减少时投资组合的均值-CVaR有效边缘,探究了其经济含义,并与方差风险下的均值-方差边界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使用CVaR风险度量标准可以使投资者在资产选择时更加稳健,同时也有利于对风险进行分散和监管.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CVaR的风险度量技术,考察了当投资组合的资产数量减少时投资组合的均值-CVaR有效边缘,探究了其经济含义,并与方差风险下的均值-方差边界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使用CVaR风险度量标准可以使投资者在资产选择时更加稳健,同时也有利于对风险进行分散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维t-Copula函数的投资组合的CVa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Copula函数在构建反映随机变量实际分布与相关性的联合分布函数上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反映多个资产收益实际分布和相关性的联合分布函数,并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置信度与资产组成下的投资组合的CVaR(条件风险价值).实证说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度量资产的风险,可以使投资者选择的资产更加稳健;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组合整体风险进行分散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李腊生  刘磊  李婷 《统计研究》2013,30(2):40-48
 马科维茨给出了风险规避型投资者最优投资组合的解,并论证了组合投资的风险分散功能。然而组合投资是否只是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专利”呢?本文依据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研究范式,在充分讨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组合选择最优解的基础上,分别剖析了风险规避、中性、追求型三类投资者投资组合选择行为,以此为依据来探讨均衡条件下证券市场运行特征,并相应给出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哪类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其都存在可供选择的最优投资组合方案,只是风险追求型投资者的最优解复杂一些罢了,风险中性型投资者将选择ETF工具代替市场组合,且他们的选择行为对市场运行不产生影响,市场运行完全由风险规避和风险追求型投资者的行为决定,虽然我们从投资组合选择的差异上无法区分个体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但我国证券市场整体却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追求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资产配置效率是影响投资组合绩效的关键因素,如何衡量资产配置效率对于投资者构建与评价投资组合表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改进后的均值—方差张成检验模型,分别研究A股市场投资组合引入国际资产以及国际投资组合引入A股指数后对原有投资组合表现的影响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内A股投资组合中引入发达市场股票指数可以有效控制A股投资组合的尾部风险,而在国际投资组合中引入A股指数则能够提升国际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并且目前A股指数尚不能够替代国际投资组合中的其他新兴市场指数;国际投资者应当引入A股资产以提升投资组合风险收益比,A股投资者应引入国际资产以有效控制投资组合尾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CAPM模型定价效率,文章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引入投资者情绪影响因子,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动态的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证券定价的一个系统性因子,并且风险溢价因子及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因子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半方差度量投资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行为可变,构建了带有风险偏好系数的丰方差房地产投资组合模型.经实例验证,得出结论:该模型能求出更优的投资组合;投资决策取决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对比,即单位风险的回报才是资产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林源 《统计与决策》2006,(4):144-146
1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面临的风险及风险预警指标的构成养老基金投资面临着各种风险,按风险的来源可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操作性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货币风险,购买力风险等。此外,还面临低于预期利率风险和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等。据此可以构建养老基金投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动态资产配置是指在股票、债券、现金等不同类型资产之间进行分配资金,并且在投资期间不断调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的过程,其优点在于能够锁定投资组合整体价值的下跌风险,同时保留继续分享市场上涨收益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实现在风险控制为前提下投资组合的利润最大化。我国的保本型开放式基金已经开始运用CPPI、TIPP动态资产配置策略作为其基本投资策略。南方保本增值基金以参照优化后的CPPI机制对风险资产上限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避险目的。银华保本基金和天同保本基金都强调以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对股票资产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理财"一词越来越热门,在金融市场上,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理财产品往往是针对所有投资者或者部分投资群体,普遍缺乏针对性,文章所建构的个人理财决策系统以分离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投资者个人信息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每一个特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充分考虑每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厌恶程度等个人内在特征,制定出使得投资者效用最优的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有关Copula函数的实证研究主要以二种资产的相关性为主.根据Copula函数在构建反映随机变量实际分布与相关性的联合分布函数上的优势,构建了反映多个资产收益实际分布和相关性的联合分布函数,并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置信度下投资组合的最小条件风险价值(CVaR).实证表明,根据所提出的模型度量资产的风险,可以使投资者选择的资产更加稳健,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组合整体风险进行分散和监管.  相似文献   

16.
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把资金分配给若干种资产,使各类资产的投资数额占投资总额的某一比例,目的是使投资者持有资产的总体收益尽可能高,或者使其投资风险尽可能低。投资组合理论正是研究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要求投资收益尽可能高或者使得投资风险尽可能小。狭义  相似文献   

17.
由金融危机三阶段视角透视跨国投资组合供需动态变化过程中金融危机的传染特性。以跨国投资者投资决策与投资业绩互动为突破点,剖析在金融危机三阶段内调整跨国资产组合配置的微观交易行为所引致的金融危机传染性。经由9个国家金融危机期间基金交易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金融危机中跨国投资者资产组合再分配是金融危机重要的传染渠道;与金融危机发源国分享风险偏好型跨国投资者的国家最容易被危机感染;金融危机三阶段传染效应的强度呈动态变化;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在化解市场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将GARCH-EVT-COPULA模型用于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四种人民币汇率的投资组合风险研究.研究发现,在所选定的时间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Copula还是哪种置信水平下的风险测度,最小风险的投资组合系数差别并不是很大,投资基本上集中在美元资产.由于t Copula和Clayton Copula比正态Copula能更好的刻画多个资产间的相关结构,在高置信水平下,我们更偏向于用这两种Copula来求组合投资的风险,给投资者提供外汇投资的最优比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融资约束之下,通过定义三种资产状态,文章计算出投资组合价值在三者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并推演出各概率值与风险乘数、资产波动率、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投资者风险偏好诸要素之间的增减关系.以沪深300指数作为风险资产,在四类典型波动的市场,推算出融资约束下不同调整周期与风险乘数对应的期末组合价值以及各状态的期初期末转移概率,并阐述了市场状况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选择关系以及风险头寸与组合保险失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造了基于习惯形成—递归效用函数的消费—资产组合投资模型,所提出的模型是对Merton(1973)、Bakshi和Chen(1996a)、Anne Epaulard和Aude Pommeret(2003)研究的推广。通过对模型求最优解,并利用投资者的行为参数与消费习惯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在不同的参数数值下,所得出的投资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是合理的。因此,论文提出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