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人口比重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门槛效应进行分析,并从空间相关性和农业劳动人口比重空间分布研究了我国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农村固定资本投资的空间门槛特征.研究表明:当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比重分别跨过0.067、0.243和0.285这三个门槛值时,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边际效应差异;东部、中部和北方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处于L-L集聚、H-L集聚或不显著地区;西南则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较高的地区,处于H-H集聚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锐  张澍 《统计研究》2007,24(6):58-62
 本文从三部门均衡的假设出发,推导出计量分析模型,用以估计贸易政策、世界市场价格和宏观经济变量对真实汇率的影响,并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发现:①进出口关税税率对真实汇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所估计出来的系数 或 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通过它可以建立关税税率变动与真实汇率变动以及国内价格变动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② 和 对真实汇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在运用汇率和贸易政策工具时,应考虑 和 的影响。③ 的变动对真实汇率的影响不显著,即 的直接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最终效果不确定; 和 对真实汇率的影响也不显著, 不显著的原因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曾志勇  刘颖 《统计与决策》2016,(12):102-105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资源数量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整理1978-2012年间湖北省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湖北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978-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面积年均减少0.35%,人均耕地资源面积年均减少0.71%;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总体上都呈递增趋势,但是波动幅度较大,粮食供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与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相关,从长远来看,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具有相关性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贺胜兵 《统计研究》2008,25(8):45-49
 本文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进行了检验,考察了经济增长率、开放度和经济规模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各省FH系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投资率和储蓄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经济增长越快,FH系数越高,表明收入增长促进了本地投资;地区经济规模越大,FH系数越低,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动性更大;开放度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估计出了我国各省历年的FH系数,由于受到宏观因素的冲击,各省的FH系数表现出共同变动的特征,表明宏观政策对国内资本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学义  张冲 《统计研究》2013,30(3):59-63
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影响,即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带动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系数都为正,系统GMM两步估计系数为0.51,表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惯性;人均收入增长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3-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表供给的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而代表需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99~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地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出口地区结构独立于贸易水平本身而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率。当考察的样本为全部省份或贫穷省份时,出口集中度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而当考察的样本为富裕省份时,估计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这意味着贫穷省份可以从集中出口贸易中获益,而富裕省份则不然,至多是混合的情况(即有的获益、有的受损)。这说明当前我们应该允许并支持贫穷省份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与某个或某些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联系;同时应尽快敦促富裕省份分散出口地区结构,防止富裕省份的集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损害从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影响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直接因素,运用黑龙江垦区1983-2012年的粮食产量和自然灾害数据,分析垦区近30年来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成灾面积成显著负相关,灾害对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最后,提出防治自然灾害、增加粮食产量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从地区间经济实力差异、经济结构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对外开放水平差异、制度性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地区收入差距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区收入差距paneldata模型,以浙江省为例,对地区收入差距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地区人均GDP差异、城市化水平差异、人力资本差异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而地区人均外商投资差异对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差异、民营企业效率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2-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家精神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企业家精神的测算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家精神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西部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省际间的企业家精神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对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资本存量和政府干预程度对本省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邻近省份的影响不显著,但总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统计-动力建模方法对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演,探求相互之间的动力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月度变化之间存在双向正向驱动作用,且前者对后者的动力驱动效果更加显著;(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GDP的月度变化均不稳定,下一月度的变化对上一月不具有依赖性或连续性;(3)入境旅游人数无法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月度变化起到二次非线性或线性驱动作用;(4)GDP对入境旅游月度变化的响应主要依赖GDP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交叉作用,入境旅游人数因子会降低对GDP的动力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对中国寿险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在分析中引入了虚拟变量,并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岭回归加以改善。研究表明:人口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寿险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少儿负担系数及银行实际利率与寿险需求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对寿险需求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而老年负担系数显示了对寿险需求正面的但不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粮食投入产出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播种面积对中部地区粮食产量提高有积极影响;成灾面积有显著的负影响;化肥投入有正的影响,但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种植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极化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全国尺度上地市间的差距在拉大,经济极化程度加剧;其次利用Gini系数来计算1994~2004年我国的不均衡程度,用核密度参数法、Wolfson指数来计算极化情况,分析了各省的经济不均衡和极化程度,发现西部省份的经济不均衡程度与极化程度并存,中部省份的不均衡和极化程度相对较弱,东部发达地区存在了两个极端;再次分析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随时间变化趋势;最后在截面数据上研究了Gini系数和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各省Gini系数同人均GDP呈现近似三次多项式的分布.Wolfson指数同人均GDP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7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受到邻近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以及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显著影响;本地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生态绿色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本地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提高还将促进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研究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使用2005--2009年数据,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发人均消费支出中,住房支出位居首位,其次是食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项目;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系数之中,低收入者的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系数值相对中、高收入者要大。比较而言,高收入者在衣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上的系数值要高;在受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影响方面,食品、交通通讯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有很多强度指标具有“平均”之名,因此对人均粮食产量、人均钢产量等此类指标,也许不少人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平均指标.事实上,除了在计算的形式上比较相似,即都是两个总量指标的对比且计量单位一般都用复名数来表示外,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在指标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预防性储蓄理论表明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行为存在密切联系。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而居民储蓄率却仍然持续居高不下,针对这种现象,采用1999—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储蓄水平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储蓄水平具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但不同支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不同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