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相似文献   

2.
孙霞 《浙江统计》2013,(11):24-26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对1990-2011年的经济增长指标、金融发展指标、金融深化指标、劳动投入指标及对外开放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内生增长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为研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出发,论证经济增长率是经济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函数,并以此建立了分析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格兰杰检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FIR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RFMR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东北三省均存在着显著的长期相关性,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以我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整体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但金融发展各要素对城乡经济的拉动又有着明显差异。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明显高于对农村经济的拉动,金融发展结构和城镇经济发展存在格兰杰关系,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与城乡经济增长的关系皆不明显。研究认为,提高金融发展效率、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是促成西部金融发展与城乡经济增长和谐统一的重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分析框架,在控制了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研究了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债券市场发展则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金融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只存在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短期格兰杰原因.另外,短期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经济的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9.
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VAR系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多变量VAR系统,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上海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的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保险深度能对金融相关率和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稳定的拉动作用.而存贷款比率可以对金融相关率产生正向持续的拉动作用.方差分解分析显示,存贷款比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了上海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各指标间的具体数量关系。最后,我们结合所得到的结论和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实证研究在方法上都选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文章运用超外生性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正向的控制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存在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逆向控制因果关系的结论.结论表明: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助于带动金融长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睿  龙云飞 《统计与决策》2016,(20):143-145
文章选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经济增长导致并驱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领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但是,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规模的扩展、金融效率及金融创新力的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红丽 《统计与决策》2016,(14):138-141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也带来了金融投资的便利化,促进了自贸区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文章将金融投资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多国金融CGE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自贸区内金融政策的效应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1—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对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金融规模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在东部地区却表现出负方向的作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显著为正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VAR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需求跟随"模式发生在东部地区,"供给导向"模式在西部地区产生,而中部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7.
中部六省地级市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面板数据模型从基本形式拓展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体现了时空特征整合的经济计量建模发展方向.从数据生成过程的时空依赖特征来看,结合传统的统计模型、空间统计模型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能够挖掘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揭示经济金融活动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群性.基于地级市区数据的空间统计与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关系是统计显著的,并为深入进行整合时空特征的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与计量建模分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构建了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权重选取对金融运行具有显著监测效果的指标,再利用不同监测指标与金融稳定综合得分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判断监测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最后对金融运行稳定性与各类监测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时不同类型监测指标的强度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运行稳定性的显著监测指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政府负债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通过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分析,选出了对金融运行具有先行预测和实时监测效果的超前和当期类指标,指标监测强度分析则得出了超前和当期类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监测强度.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但是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有很大争议.文章把金融发展分为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较为微观的方面,选取了经济增长、第一产业比值、城市化率等控制变量,对我国198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检验和ECM模型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林欣 《统计与决策》2016,(1):119-123
应用1994~2012年全国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等系统考察了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认为,(1)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不是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的原因;(2)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却能够带来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3)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不明显.政府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还是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和优化金融生态主体建设,而经济增长的同时则可以显著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