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可用指标体系方法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内部指标组成,另一部分由人口与经济发展外部指标,既资源环境指标组成。协调发展综合评价采用分层评价模型,模型中的系数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各指标变异程度确定。  相似文献   

2.
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注重考察人口的全面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协调程度,又力求兼顾指标体系自身的科学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为全面认识影响人口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分析评价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全省和各地人口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文化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社会文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详细分析鄂尔多斯市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状况.一、鄂尔多斯市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特点(一)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相结合,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苏农村人口迁移流动频繁,农村人口结构和格局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全省农村人口的特点,探讨农村人口迁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合理部署“三农”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取决和依赖于人的自身发展,最终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根据“五普”和“六普”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对黑河市(以下简称我市)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我市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统筹人口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津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惟一测度指标,似乎不能全面具体地反映城市化水平。而真正认识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片面性,提出了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基于城市发展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对天津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对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与以人口城市化为惟一测度指标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利用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嘉兴市区人口集聚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也存在市区城镇化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城市化”问题突出、城镇化提升落后于县域等问题.建议转变观念、加强规划、调整产业、创新机制等,促进嘉兴市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出生率是决定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分析了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以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组成、教育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人口组成和收入水平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提高人口科学文化水平方面研究了提高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以贝叶斯网络为工具,在对长江地区人口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从大量人口数据中分析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建立描述人口素质的相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为人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人口安全不是指某个生命个体而言,是一个集合概念.本文将对浙江省的人口安全状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统计与决策》2016,(16):33-37
人口年龄结构指标通常由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来表示,由于变量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将三者一次性纳入居民消费水平模型中分析并不合适.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文章考虑人口年龄结构、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还需要控制预防性储蓄、不确定性因素、流动性约束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各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一致地表现为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干扰较大,而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主要是不确定性因素在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生态环境变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是通过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发生相互关系,人口与生态环境变化指标体系由人口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成。依据指标体系可以展开对人口基本因素、人口变化、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整个过程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同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  相似文献   

14.
姜伟军 《统计与决策》2017,(15):101-104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统计》2012,(11):21-23
在人口转变既定的情况下,人口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结构越和谐越好,这包括自身结构的和谐与外部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特别是人口流动,会影响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既有配置,出现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人口内部结构的失衡。因此,研究基于人口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及条件相适宜的人口均衡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六普"流动人口相关数据为依据,阐述并分析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人口均衡发展及其实现途径。一、人口均衡度释义及重要性人口均衡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6.
10年一次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指标涵盖了人口变化、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数据,笔笔数据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本文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0%人口抽样相关数据,从牡丹江市劳动力资源和人口就业的现状入手,旨在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宏观调控的统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人口流动规模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计算反映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推-拉系数"发现: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文章据此提出了调节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绥化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人口大市,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绥化市人口现状及变化特点,通过对"五普"和"六普"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市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我市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政策,统筹人口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婚姻与家庭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维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再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自2000年"五普"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婚姻和家庭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利用"六普"资料,对十年来我省家庭户规模缩小、代际关系趋于简单、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大幅增加,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我省未婚人口性别比偏高、家庭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凸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婚姻家庭变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考,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人口现状,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人口流动与储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