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这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学说的两大贡献。但是,如果把马克思学说的贡献和现代性批判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二者都统一于劳动主题之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主要特点不仅是指证资本和意识形态有一种相互支撑的适应性关系,更重要的是展示现代性的悖论性质、澄清其根源并寻找克服它的现实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诉诸历史的实践变革方式对中国现代化仍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虚无主义直接关涉人的生存根基。中国日益严重的价值虚无主义精神状况使马克思的批判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当代意义。对于马克思哲学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本身就是一位虚无主义者,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致力于批判和克服虚无主义。国内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出了克服和批判的方法和路径,但学者们对于马克思如何致力于批判和克服,却见仁见智。近十年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展示出丰富的有创见的理论成果、新的研究维度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哲学家对科学技术反思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追问、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批判,这些追问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坚持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克服了他们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史学界在论及西汉后期出现的汉匈六十余年和平友好关系的时候,对昭君出塞的作用估计过高,而对呼韩邪单于和亲的历史功绩却重视不够,这其中不无大汉族主义的因素。事实上,呼韩邪单于乃是开创汉匈友好局面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实业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其思想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不同于青年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从哲学批判转为政治批判再转为社会批判的路径.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固态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完整展现了青年恩格斯入学批判视阈下的经济学理论原相.两个文本在分析商业、工厂制度和科学技术等人与人关系利益化的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同时,恩格斯克服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对立思维,进一步细化了对私有制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6.
说“尾”——关于濮、尾濮及其“尾”的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由尾说起 可能是大汉族主义思想作祟,历来文献资料中,对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每有离奇的记述。不仅见于一般文人的笔记杂录,有时亦出现在官方类书、乃至严肃的学术著作上。所谓尾濮的尾巴,便是其中一个怪诞不经的例子。 《通典·卷一八七》:“尾濮,汉魏以后,在兴古郡西南千五百里徼外。其人有尾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非压抑性文明论,以对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为基础,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文明批判为核心,以重建非压抑性文明、实现人的爱欲解放为目标;本质上是人性———爱欲解放论。它对于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重要启发意义;但本身也有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对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反复多次地进行过斗争。早在一九五三年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文代大会上,曾把解决这种倾向列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过分析和批评。周扬同志也曾正确地指出:这种倾向之所以不容易克服,“还由于一种把艺术服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总想作祟”。可是,当谈到如何克服这种倾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批判是其阐释自身思想理论和表证逻辑演进理路的基本方式,该批判同一般意义的批判、哲学本性的批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三者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澄清和划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本质即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不仅仅是理论批判,更是一种超越理论批判的实践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批判精神,我们才能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精神带给我们党的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批判反思和创新超越的精神。更深层次,在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该批判精神已经中国化为解放思...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创立哲学认识论之初就明确提出认识中的错觉问题 ,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也论及过错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留下了一些关于错觉问题的宝贵思想 ,针对这份珍贵的哲学遗产 ,需要后人进行挖掘和总结 ,这也是克服我国当前哲学界对错觉研究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错觉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批判、总结了哲学家们关于错觉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以麦克拉伦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批判教育学者,在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加深及左派重振运动的背景下,提出“回归马克思”,其目的在于使批判教育学变成一种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克服人的异化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回归马克思”实际借用了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释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由于批判教育学理论的非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立足于修补的改良色彩,因而回归马克思的努力也只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义是有限度的,因此它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批判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维度,即具体性和批判的价值前提。它们往往被那种把现代社会问题看成是抽象化力量绝对支配生活世界的观点所掩盖。批判理论应该在这两个维度上,分析现代社会的复杂构造,以哲学人类学的超越性、伦理实践本体、宏观的实践及结构力量为前提,克服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后面》)对战斗道路的探索,对革命战友的寻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在向外部世界作这样一些探索的同时,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更加适应于现实斗争的需要,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他在剖析着内心的阴影,克服着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对心理疗法这一工作经验推广,导致在战后时期形成了批判弗洛伊德的一定的框框。(1)许多人除了赞同弗洛伊德主要的、深刻的精神分析的思想外,还认为必须“克服”弗洛伊德学说的片面性。(2)认为弗洛伊德的自然科学观点及其唯物主义和纯理性主义,是他的学说片面性的原因。(3)弗洛伊德观点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临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在要不要坚持以及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出现两种错误倾向。有一种人对改革开放缺乏思想准备,对西方进来的各种思潮不能分辨和批判地吸收,从而怀疑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死守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面对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就惊叹马克思主义无用了,或者否定改革和开放。这两种错误倾向如果不解决克服,都将阻碍坚持马克思主义,阻碍改革和开放,阻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本文针对以上错误倾向,就怎样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之所在。马克思将生态环境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实质上是从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问题上进行追溯和批判,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之所在正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效用原则和生产原则进行剖析、批判,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危机化解旨趣,对于克服和化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恶化、避免中国现代化重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覆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是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要重点把握好的关系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单一)民族意识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高层次意识与低层次意识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不断增强,各(单一)民族意识将长期存在;各(单一)民族意识要服从并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把握和实现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要反对、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