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明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认真学习《决议》这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论断,对于我们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同志代表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雄伟的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完成了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之而奋斗的未竟的大业,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经历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这种转变包括有社会性质的转变、革命性质的转变、政权性质的转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等;总的说来,是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具体说来,头三年则还有个完成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到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因此,正确认识这个“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原理,实现了革命阶段的转变,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马克思早在一八四八年,分析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时,就提出了“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清楚地说明,无产阶级不仅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还要不间断的把资产阶级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马克思这个论断,在当时由于革命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 列宁把马克思不断革命论的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一九○五年他在《社会民主党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光辉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在建国后的头七年所实现的伟大转变,历史地结论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结论和表述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它对阐明和维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整性,对正确地研究和理解党的历史,对科学地总结我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对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有些同志对《决议》的这一表述还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大理解或不同认识。有的说这个表述同过去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等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说这个表述没有过去的提法科学;也有的说不知道这个表述是什么意思;等等。为了共同学好《决议》,正确领会其精神,就自己的理解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怎样认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在我国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上,在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五六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上,人们存在着分歧。学习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人们的认识仍未取得一致。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以及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关键性的三步。只有正确评价这三件大事,才能正确认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已经作为我们建党六十周年的基本经验载入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简称《决议》),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毫无疑问,以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指导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史的研究和宣传(包括党史陈列、革命史陈列以及其他专题陈列),加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三十二年的基本经验,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了我国国情,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吹响了向精神文明进军的战斗号角。《决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决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保证。“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决议》)。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在党,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共同理想”的论述,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既是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保证我国全体人民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过去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了我国国情,超越了实际的可能性,忽视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和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从而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损失。”当前,认真学习《决议》的这一部分内容,继续清理左倾错误的影响,这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坚持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七年内,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正确,建国后的头三年,在胜利完成艰巨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浴血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在1953年到1956年的四年中,又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论六中全会《决议》的十个“第一”祝福恩赵清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贯彻《决议》,必将对我国跨世纪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从理论的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对  相似文献   

14.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我们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时指出:“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些论断是十分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 “革命”这一概念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意指变革天命,除旧布新。之后,凡属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了我国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作了明确的阐述。《决议》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好这个《决议》,贯彻好这个《决议》,把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真正统一到《决议》精神上来,是我们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决议》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在我们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之后,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引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新《宪法》)。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新《宪法》的通过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逐步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提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上来的新情况,指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由“革命统一战线”进入了“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新阶段。“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所作开幕词中首次提出的。这篇讲话不仅为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成为我国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坚持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在这里,两个决议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地位及其战略意义,表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全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学习贯彻建议,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中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经济?对此,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企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给予明确的回答。《决议》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中重申了党的十三大的提法:“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