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各国亲子法的发展历经"为家"、"为亲"到"为子女"三个阶段,而亲权的发展,也由"父权"到"亲权",再到趋向于"监护",其目的无非在建立以子女利益为中心的法体系。我国大陆地区应当考虑子女最大利益,结合我国传统伦理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建立新型的亲权制度,建立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体系,推进我国大陆地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
亲子关系的确认是亲子法的基本问题。在传统法中,它由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组成。当代亲子法以子女为本位,对子女不再作"婚生"与"非婚生"区分。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和兼顾亲子关系真实性与稳定性,成为亲子关系确认的基本原则。统一的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由亲子关系的推定、亲子关系的否认、子女的认领构成。婚姻法司法解释应对有关子女否认和认领的实体法规则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价值核心,包含"孝心"、"孝行"和"孝法"等道德要求。其根本缺陷是轻视以至忽视子女的正常要求和发展,由此而产生"善事父母"与"善待子女"相悖的道德悖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继承"善事父母"传统孝道的合理精神,彰显其现代价值,把"善事父母"与"善待子女"统一起来,是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领域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颜梅生 《老友》2014,(7):54-55
为了子女、为了生存,许多老年人选择了离乡背井,前往子女所在地生活,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老年漂"。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老年漂"应知道,与子女共同生活时,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晚辈"亮剑"。"老年漂":并非赡养的唯一选择案例:一直生活在北方的顾大爷,唯一的儿子长期在南方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硬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在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等软环境方面有待提高。农民工子女存在学习状况不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等令人担忧的状况,而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利用当代大学生的优良知识结构与素养、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以及与农民工子女心理距离接近等天然优势,鼓励大学生介入农民工子女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其具体途径为组建大学生助教团队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鼓励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助、组织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爱心家教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的成长问题需要引起必要的重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则需弱势群体子女自身来思考和行动。高校弱势群体子女在自身的成长中要避免走入"双重虚无"的困惑,即使无意走进也需及时在班级辅导员的引导下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开放意识和审美意识,让思路引导出路,从而走向"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高龄老人照护主体的视角分别探讨了自我照护、配偶照护、子女照护和保姆照护的特点和问题,从给照护主体"减负"与"增能"2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改善高龄老人照护状况。分析认为:子女同配偶在照护老人上的冲突、子女照护老人同工作和抚养下一代之间的冲突以及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给子女照护带来了多重压力;保姆的非专业性、流动性及其与老人生活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其与高龄老人的需求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阻滞,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不高,学杂费用偏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低。学界普遍认为,阻滞的原因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政策执行遭遇制度和体制障碍,政策资源不足以及利益冲突;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必须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推行"教育券"制度,建立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制度,建立全国性电子学籍信息系统。对于本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与研究规范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体现公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包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性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仍然存在种种困境。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离婚率的居高不下,导致我国离婚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愈发突出。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大多数域外法国家在立法理念上完成了从"父母本位"到"子女最佳利益原则"的深刻转变,并制定了相关的具体制度加以保障。通过比较法的引介及对我国现有规范的审视,发现我国现行立法理念滞后、具体制度缺失,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借鉴域外法上的有益经验,进行理念及具体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杀鱼弟"作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做读书郎却愿为杀鱼工,发现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失学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问题从失学因素、隐性失学现象、失学所带来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命 《山西老年》2011,(4):41-41
供老人使用的电脑,以台式机为佳。一来显示屏较大,老人看起来不会太"费眼";二来台式机采用标准尺寸键盘,便于老人打字。电脑买回来后,子女可以根据爸妈的使用习惯,为他们改一些特殊"配置"。  相似文献   

14.
陈应松《母亲》是其"神农架"系列小说之一,描述了母亲及其五个子女的生存挣扎和精神世界,作家面对底层生存的苦难,通过人性恶的描写,探求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提高,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当老人生病时,子女依然是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今后,在农村,除了要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外,还需要解决老年社会化照料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谢芳 《社区》2011,(34):59-59
在美国,社区里许多鸡毛蒜皮的矛盾都是通过一个叫做"居住社区协会"的非营利组织解决的。居住社区协会的职权与中国的社区业主委员会不同的是,它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发起组织的"业主协会"。它由一名主席和若干名委员组成,这些成员都是由住户投票产生的,负责对住宅小区内的一切事务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李影 《社区》2010,(33):50-51
家是富集亲情的场所,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孰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年》2014,(12):10-11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据民政部2011年统计,在60岁以上老人中,有40%过着独居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地区"空巢"老人家庭比已达70%。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观闻  吴平 《北京纪事》2011,(8):13-15
陈云,素有共和国"掌柜"之美誉。作为党和国家的经济先驱,陈云一路筚路蓝缕,从起步到再出发,遂有中国财经工作如今的一路凯歌。对于5个子女来说,陈云是一位真正的慈父。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着子女的成长,父亲在儿女心中是座无言的丰碑。在中国共产党华诞9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对陈云二女儿陈伟华进行专访,共同回忆世纪伟人陈云的壮阔人生。  相似文献   

20.
小非 《老友》2011,(4):46-4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呢?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有些子女甚至对老人不理不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即便想要维权,也总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