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从两个核心范畴“客”和“山”看客家山歌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逢山必见客, 无客不居山"之说, 这里还要加上, "逢客必有歌".因为客家山歌极其发达, 凡是客家的聚居地, 大多被称作"山歌之乡".就这样, "客"、 "山"歌"三位一体了.因此, 讨论客家山歌的文化意蕴, 不能不注意"客"和"山"这两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 土家族民间歌曲,丰富多采,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种体裁类别.按土家族传统分为:山歌、小调、咚咚喹歌调、摇篮曲、摆手歌、哭嫁歌、劳动歌.劳动号子当中又分为船工号子、拖木号子、挖土锣鼓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3.
百色平话山歌是百色平话人民间文艺的一种重要形式。百色平话山歌内容丰富多彩,有礼俗歌、农事歌、苦歌、知识问答歌、时政歌、情歌等。百色平话山歌很讲究押韵且用韵相当固定而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山歌种类繁多,意境深邃,创作手法高妙,充满了知识、智慧,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历代封建统治者企图禁歌,但最终没能禁住;解放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中,山歌被打成"黑货"遭到禁锢,但壮族山歌仍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山歌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壮族山歌又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虽然壮族山歌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价值诉求都有异于现代文明,但壮族山歌却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壮族山歌得以传承的个中奥秘是得益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山歌的母题得以不断丰富,传播方式不断改进、演唱形式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的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舞蹈、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民间乐器及民间戏剧等。其中民间歌曲内容尤为丰富多彩,包括小调、叙事长歌、风俗歌、儿歌、山歌等。而风俗歌又分为春牛歌、酒歌、摇篮曲、哭嫁歌、哭丧歌、加特、拦路歌等;山歌又可分为欢、西、比、伦、高腔山歌等等。  相似文献   

6.
桂林民歌传承人秦国明的人生旅程与他对民歌的情感相依,自觉创作民歌、传承民歌是他对"歌之情感"的另类表达。"歌是命来命是歌",秦国明把自己对山歌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其原真的"自我"情感是自身传承和传播民歌的内生动力。秦国明情感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秦国明人生旅程中的"社会人"情感的变化正反映了桂林民歌的历史传承和桂北的社会进程。"自我"微观情感与"社会人"宏观情感共同构筑了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情歌类白茆山歌是2002年版《中国·白茆山歌集》中除《时政歌》之外最多的山歌,也是如今当地人认为的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类山歌。文章将山歌集中的情歌分为五类,并对其中两类——求之不得式和两情相悦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和分析。通过这两类情歌与《诗经》中情歌的对比研究,发现前后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对"白茆山歌·情歌"的保护和对《诗经》中情歌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在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中,山歌是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有首山歌唱道:不唱山歌冷秋秋/唱起山歌乐悠悠/一来能消苦和闷/二来能解万般愁.由此可对山歌在土家人民生活中的功能略窥一斑.事实上,唱歌已成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劳动生产中唱薅草锣鼓歌,在修新居时唱上梁歌,姑娘出嫁时唱哭嫁歌,土老司请神时唱  相似文献   

9.
苏州山歌是吴地山歌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吴地山歌的各种类型,有大山歌、小山歌、长篇叙事山歌等。大山歌声调高亢嘹亮,常在高音区的拖腔上作颤音与跳音装饰,结构庞大,节奏自由,声腔自由宽广兼有真假声,旋律跌宕起伏,常见音程的大跳。小山歌则结构短小,音区不高,旋律起伏不大,旋律以级进为常见,偶有旋律的跳进,这种跳进一般是因为音程的转位而造成,其旋律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而长篇叙事山歌曲调节奏比较规整,句幅较紧凑,吟诵性较强,结构较松散,其旋律清丽委婉、简洁流畅、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0.
苏州山歌是吴地山歌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吴地山歌的各种类型,有大山歌、小山歌、长篇叙事山歌等。大山歌声调高亢嘹亮,常在高音区的拖腔上作颤音与跳音装饰,结构庞大,节奏自由,声腔自由宽广兼有真假声,旋律跌宕起伏,常见音程的大跳。小山歌则结构短小,音区不高,旋律起伏不大,旋律以级进为常见,偶有旋律的跳进,这种跳进一般是因为音程的转位而造成,其旋律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而长篇叙事山歌曲调节奏比较规整,句幅较紧凑,吟诵性较强,结构较松散,其旋律清丽委婉、简洁流畅、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1.
谈广西邕宁习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广西邕宁一带的恋歌、婚嫁歌、生辰祝寿歌、劝戒歌、哭丧歌几类山歌切入,说明民歌是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相似文献   

12.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20世纪70年代末,近千首南阳民歌被挖掘整理出来,其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童谣、叫卖调、灯歌、小调、叙事歌等.这些体裁各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居住在湘西、鄂西一带。早在两千年以前,他们便定居在这里。大约自五代(公元910年)以后,鄂西地区土家这一稳定的共同体,便逐渐形成单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土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山歌即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的山歌有情歌、战歌、诉苦歌、劳动歌等。  相似文献   

14.
武宁打鼓歌是流传于江西武宁县的一种配合集体劳动的山歌。有关打鼓歌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特点、歌词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对弘扬、发展江西民间音乐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19日上午,由南宁市地方税务局主办,武鸣县地方税务局、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地方税务局联合承办,武鸣县文化局协办的"2007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税收惠三农,和谐树新风'山歌擂台赛"在武鸣县香山河公园双鱼广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客家山歌是人民大众的歌,歌谣是从生活中熔铸出来的。下南洋年代传唱的过番山歌不仅是心灵交流的途径,也是百姓对社会生存状态以及血泪南洋史的客观记录。除兼备艺术与文学双重特征,过番山歌也是群体社会生存心理的一面镜子,是侨批记忆口述文献的有机组成。山歌中蕴含的复杂交织的生存心理与婚姻情感心理是客家族群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价值观、婚姻价值观的真实折射。  相似文献   

17.
具有悠久历史的儋州山歌,其艺术特点是:演唱形式有独唱、轮歌和对歌;四个乐句为一首是基本结构形式;音阶形式有五声、六声和七声等;曲调进行有四个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山歌内容的变化,儋州山歌产生了“二句半”和“狄青调”等新变体。  相似文献   

18.
杜甫对曲江充满感情,作于天宝十一载的《曲江三章章五句》是杜甫第一次以"曲江"为题赋诗抒情。此诗七言成句、五句成章、三章成篇,前三句逐句用韵,后二句仅一韵,其命题及章句格式颇为独特。其命题格式脱胎于《诗小序》,章句格式则源自《诗经》以及《前溪歌》《白纻歌》等南朝乐府民歌,尤其是《乐府诗集》卷55所载张率《白纻歌》等作品。今天仍然流行于鄂、湘、渝、陕、豫、皖、赣等地,包括豫西南地区的"五句体"山歌,亦是七言五句,称为"赶五句"或"排歌",与杜诗一脉相承。杜甫自觉运用其高超的结构艺术,通过奇偶变化,以表面的不平衡达到深层的平衡,《曲江三章章五句》堪称典型。此诗是杜诗题目中唯一称章者,也是杜诗中惟一名副其实的连章体诗。后人对此诗的评说和拟学,帮助其实现了经典化。学界使用连章体诗概念多有泛化和误解,有待辨正。  相似文献   

19.
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早期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以玉树地区为盛。它是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民歌。研究侠盗歌、游侠歌的形成和流传,对于深入研究藏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博简<郑子家丧>中"使子家利木三寸"的"利木"一词,学术界有"梨木"和"离木"等不同的解读,但都存在问题.文章结合上下文和古代葬具用材的有关资料,认为应该读作"厉木",意思是"恶木",即贱劣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