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画电影编剧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性改编是行业难题。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颠覆性地对原著角色进行了大胆编创,结合镜像理论对原著中相对脸谱化的角色进行重塑,挖掘出了更广阔的剧情创作空间。二元角色配置为主角的自我镜像演化构建了框架,角色设计价值取向的创新定位,赋予了作品更鲜明的时代意义。相比于传统动画电影,该片在角色设计和叙事策略方面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性改编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2.
哪吒题材在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取材自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佳作纷呈,尤其是对哪吒形象的成功塑造引发了大众的观影热潮。回溯哪吒在传统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嬗变,探究其在不同时代被赋予的意义与内涵,哪吒动画形象早已摆脱了单纯神话符号的桎梏,成为文化叙事和伦理建构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艺术民族化探索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以“现代大国”身份亮相于国际舞台且被赋予了大国的使命与担当。在民族复兴的语境中,国产动画电影也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建构,作品创作中善于贴切时代脉搏、传播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塑造新时代国民的自然形象。文章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文简称《哪吒》)《姜子牙》说起,阐释了国产动画电影叙事中民众所体现出的“契时”与“忧民”,并从文化社会学角度论述了日常生活中大众观影的深层文化“动因”以及动画民众“符号化”的隐喻指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政策扶持下、市场考验中的某些迹象和得失,本文作者对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知名教师进行访谈,试图寻找到国产动画电影在"艰难突围却走势良好"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症候,以期探索出一点真实有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迪士尼公司是当今世界动画电影业的领头羊,其动画电影的典型特征是片中穿插音乐与歌曲,以歌叙事,以曲抒情,给观众以美妙的视听享受。文章在分析迪士尼动画电影歌曲特征的基础上,从翻译美学视域探讨其翻译,以"可唱性"为首要原则,提出要从唱音、词形和内涵三个角度入手,考虑歌曲的押韵和节奏,注意歌词形式与原曲旋律的匹配,以再现原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叙事要素的正确把握和最优组合是经典动画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角色塑造是动画电影叙事的重要内容,人物性格是否鲜明及道德尺度的把握是否准确是优秀动画电影评判的标准之一。从动画电影叙事中的角色塑造入手,探讨了角色造型、角色成长和角色内涵对应的叙事策略,总结了动画电影角色塑造与叙事的最优策略,提出角色塑造和动画电影叙事应深度融合,提高动画电影叙事水平必须注重角色塑造。  相似文献   

7.
目前33个少儿频道为中国动画的主播平台,2012年动画电影的受众几乎是清一色的低幼受众对象,使中国动画成为为儿童服务的代名词.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是老少皆宜,日本在60年代后受众对象不断升级,如《机动战士高达》与宫崎骏的系列动画电影,其受众对象可与电影受众一比高下.《魁拔》等一批国产动画正在做扭转动画低幼受众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8.
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通常意义上说的故事电影或纪录电影,叙事都成为其基本的核心范畴之一。叙事艺术与叙事技巧的发展,往往从一个重要方面折射出电影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叙事问题以及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呈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值得从创作与研究两个层面来共同研讨。就动画电影而言,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就是想像力,以及将这种想像力通过影像方式呈现出来的叙事能力,还有不可或缺的童心和童趣。动画电影的想像力更接近于儿童的非逻辑、非常规、非线性思维,或者也可以说是反成人常态逻辑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动画电影的外在形态与叙事特征。动画电影在意识形态诉求上显然更着意于人类共性的文化内涵,因为作为动画电影主体观众的孩子,与成人世界相比,其意识形态呈现出更少的差异性和更多的普泛性特点。动画电影比起常规的以成年人为基本受众对象的故事电影,更需要“寓教于乐”,更需要通过影像和叙事形象来有效地完成意识形态的传达,而不是借助简单的说教。确立一个可以被认同的价值观也许没有那么困难,但要提升和强化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于强烈的教化欲望,直奔主题的叙事方式,其最终结果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这恰恰是困扰着国产动画电影,也是困扰着整个中国电影界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是内地首部票房收入过亿的动画电影,该片获得了美国动画片的"奥斯卡"……"安妮奖",2009年在中国获得了外国动画长片金奖——"美猴奖"。该片在上映时就采用了两个中文配音译本,这在电影的配音中是少有的。本文以德国功能理论中的"目的论"为框架,来探讨这两个译本,以阐释该理论对影视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媒介赋权新特点,社会关系的重构更新了当代社会文化,这些因素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段需要应时、应势而变予以回应。面临国际动画内容市场的注意力竞争,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拾中国学派的美学传统,强调突出以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新时代的新技术环境中融合蝶变,寻求在突出自身创作底蕴以锚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作品的形式创新和风格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摘要]宫崎骏动画电影细腻的手绘风格纯净而美丽,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享受;宫崎骏动画所讲述的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奇幻而美好,可以给观众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宫崎骏动画作品中所包含和传递的人文思想更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洗涤和启迪,引人深思,意义深远。本文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入手,分析并梳理出其作品中包含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宫崎骏是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他将灵魂注入动画作品中,勾画了宏大的动画幻想王国,使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主题、人物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对宫崎骏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作品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动画形象外,内容上更是触及人的心灵,给观众呈现了一幅幅自然古朴、和谐美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改观。近年来,多部以女性为叙事主体的动画电影先后上映,以颠覆传统的女性人物塑造和迎合市场的女性话题讨论,尝试塑造出观照时代审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并未挣脱传统男性话语体系的桎梏,既定的性别窠臼仍然存在。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更广泛的性别话语体系,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性别叙事新美学,创造出具有性格魅力和审美张力的女性形象,中国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商业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文章通过分析国产动画电影在商业化背景下的流变、商业化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及国产动画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迪士尼与梦工厂的动画电影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喜爱。可以说,美国动画电影代表了目前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引领着动画电影的发展和进步。而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与其角色关系的成功塑造是密不可分的,角色关系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动画形象。本文将从美国动画电影角色性质的塑造、角色关系的增减和人物矛盾的设立三个方面来剖析其角色关系的构成,探究其动画电影角色关系塑造的规律,为我国的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可供借鉴与学习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的世界影院动画市场上,梦工厂是唯一能够与美国迪士尼相抗衡的动画企业。本文探寻了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成功经验,认为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推出的动画电影出奇制胜、别具一格。而在梦工厂向世人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绝伦动画电影大片的背后,依靠的是资金、人才和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梦工厂动画崛起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的世界影院动画市场上,梦工厂是唯一能够与美国迪士尼相抗衡的动画企业。本文探寻了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成功经验,认为梦工厂动画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推出的动画电影出奇制胜、别具一格。而在梦工厂向世人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绝伦动画电影大片的背后,依靠的是资金、人才和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的塑造上具有丰富奇幻的空间想象、美轮美奂的影像奇观、多样的镜头组接和场景转换方式,以及民族元素的融合运用等特点。相比以前,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塑造上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空间的叙事功能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如何塑造完美的影像空间,更好地为叙事服务,是动画电影制作者应该持续不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