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2011-2018年公立医院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公立医院生产效率进行估测,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未考虑社会职能产出会低估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各地公立医院生产效率在8年间有小幅增长,但增长的源泉不同,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助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均门诊费、参保人数与生产效率呈负相关;人均住院费与生产效率呈正相关;财政补助与生产效率之间不显著.为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生产效率,应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应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对重症患者应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财政补助应建立"养事不养人"的补助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发生了全面的结构转型。据实证调查,引入"私人治理"的概念,用以概括当前基层治理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变迁、权威基础与资源的个体化转向、"无政治"的村民、资源下乡与政策话语的诱导驱动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建构出私人治理的发生空间,该治理结构借助公私资源的互通转化和策略主义的治理之道显在运行,基层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陷入新困境。由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塑精英责任意识,再造村庄价值系统,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改革:寻求政府与市场之和谐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医院的发展在市场化改革中始终未能摆脱结构性的失衡状况,其体制障碍与制度约束的路径依赖是失衡的主因.从各国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来看,各种政策工具都是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寻求平衡点.不断由非平衡向动态平衡演进.根据中国国情,改革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积极参与,构建各方协调、合作与制衡的"良性秩序"的新治理结构,重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立医院的价值观,兼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积极性,正确处理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建立公私合作的伙伴机制,健全监督与评估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与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历程,分析其改革政策,认为政府财政补助不足、不规范的市场、扭曲的医院服务定价政策,以及政府管制和公共治理能力不足是造成目前医疗费用上涨、资源缺乏配置效率的深层次原因,而现行的治理结构又是导致公立医院费用上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正如公立医院所有者职能不统一,缺乏评估公立医院组织绩效的手段,对公立医院院长缺少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导致公立医院内部治理失效;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小,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结构等导致外部治理失效等等,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全面规范公立医院自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全民医疗保险与公立医院中的政府投入:德国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国的所有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日常运营靠保险,基本建设靠政府,被称为"二元筹资原则"。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从其他来源寻求资本投资,也实属正常。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之下,不仅公立医院而且相当一部分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的日常运营收入都来自医保机构的支付。即便是以个体户身份独立执业的家庭医生,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来自医保机构的支付。中国医疗界人士在抱怨公立医院中"政府投入不足"的时候,常常无视公立医疗保险的支付,而有关统计年鉴中记录的"政府投入"也不包括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本投资。德国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并且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收入主要来自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支付,而它们的资本投资来源多样化,其中政府投入仅仅是一部分。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医疗体制改革与公立医院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医院的管理创新应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医疗卫生资源筹集和分配的严重不合理;国家财政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畸高等.公立医院管理创新的建议:公立医疗机构要强化公益性;加强道德自律与政府监管并重;要注重制度创新,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在明确医院社会责任行为表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探讨,并对结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和计划、承担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提供健康促进服务、价格优惠、慈善医疗、教育科研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总体上看,全球空间生产结构呈现出非均匀的地理分布状态,大多数制造业集聚在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并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之间的俱乐部冲突.全球空间生产结构发展实践表明:公共逐利机制、私人逐利机制与自愿者利益协调机制对空间生产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世界城市体系、汽车产业集聚为主体的空间生产结构优化范式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加入WTO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医院品牌经营。从品牌的含义及对公立医院的作用,医院品牌的创建,医院品牌的经营策略,医院品牌承诺的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公立医院进行品牌经营是今后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郭景萍 《社会科学研究》2013,(1):95-101,107
法律情感逻辑机制可从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一是形成机制:情感法律化源于互利性正义的破坏,利己主义成为个人法律情感发生的根源;基于公道性正义的情感,则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上,这是国家法律情感的发生逻辑。二是运行机制:"场域"与"过程"构成法律情感运行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法律场域的特殊性必然连带各种情感的卷入和较量,法律情感的博弈与冲突存在于多种场域。法律程序化的运行过程分为立法、司法、执法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着相应的情感逻辑;而在千变万化情境中的法律情感运行有可能呈现出多种律动。三是功能机制:法律情感的积极运用能够起到防御犯罪、发泄愤怒、改造罪犯、调解纠纷的功能;但法律纠结于情感有时带来很大风险,法律情感的作用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12.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组织成员,存在于社会并依赖社会而发展.公立医院既然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就必须自觉地使自己的存在与社会相适应,使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经济利益,并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在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在兼顾经济、社会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作为政府投资设立的非营利组织,在医院内部管理上面临许多挑战。绩效薪酬制正日益成为医院薪酬制度主导类型,设定合理、科学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是有效地实施岗位绩效与薪酬体系的前提基础。在实施考核制度的过程中,需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营造良好健康的氛围,推动医院岗位绩效与薪酬体系健康良性地发展,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张丽艳 《江海学刊》2023,(6):162-170+256
传统的单一部门治理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多元的社会治理问题,系统治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新方式。从系统科学视角来看,如果将社会治理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司法治理系统则是其子系统。司法治理系统自身及其与社会治理其他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可产生超出个体效应的叠加效应,从而促使和谐理性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协同论深入分析司法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和运行逻辑,可为探寻司法协同治理的实践进路提供理论支撑。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从战略协同、规则协同、组织协同、实施协同和环境要素协同等多个维度建构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可为达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提供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胡思维 《南方论刊》2022,(4):110-112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我们党一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在医疗卫生行业上,正确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能够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广大医疗卫生从业者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路明灯.  相似文献   

16.
17.
詹国彬 《天府新论》2012,(6):99-102
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基本属性,《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历经多次医改之后,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渐呈淡化之趋势,这对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价格、医患关系、医院内部管理等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打破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各种障碍,从规范公立医院财政体制、完善公立医院法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转变公立医院发展理念等维度入手,营造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提出的市域社会治理理念是对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变革与重塑,具有治理结构方面的特殊性,表现为纵向治理层级的多维性、横向治理主体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治理样态的非均衡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结构特点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地方实践的联动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的运行逻辑具有契合性,结合X市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运用联动治理理论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进行阐释。文章认为,市域联动治理包括对横向层级的统筹联动、上下层级的联带联动以及空间地域内的整合联动,反映了以市级层面为内驱的主导式联动和以空间地域为外驱的网络化联动的双重机理。市域联动治理的内在逻辑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要素是低收入者的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内生动力是指在发展责任和发展意识反作用下,低收入者本身产生的驱使其主动采取发展行动,发挥发展潜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力量。发展内生动力的本质在于激活低收入者的发展潜力,使其承担应有责任,积极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内生动力的核心是发展潜力,关键是发展责任,目标是全面发展。发展内生动力的运行机制遵循“需要-动机-行为”逻辑,表现为:发展需要引起发展动机,发展动机导致发展行为,发展行为实现发展目标并产生新的需要。内生动力实现了发展意识形态到发展行为实践的转换。刺激低收入者发展需要、提升其发展潜力、保障其行为效能是持续盘活发展内生动力、长效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