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之所以在“儒学现代化”之前加上“当代中国”作为前置定语,是想表明:我们并不排除儒学文化传统在充分商品化(或现代化)了的文化体系中,会具有诱人的魅力.但是,在当代正在走向现代化而又尚未现代化的中国,儒学现代化必然面临比其他深受儒学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时所面临的、更加难以克服的困境. 人们不难理解,中国固有的儒学文化传统是一个异常坚固的“文化硬核”.这个“文化硬核”的形成,是经过了充分的宗法化和封建化的.虽然,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使我们不敢苟同于马克思·韦伯把儒学传统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学的历史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形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境遇变化。在现代中国 ,对于儒学 ,既不能一厢情愿地讲“复兴”,更不能全盘否定 ,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儒学是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脉络、它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自我更新。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传统的,与儒学一脉相承,但又吸收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新的形式和内涵。在中国,新儒学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传统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传统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它在融合儒学、道学、佛学的基础上,形成德性、道心、佛性一体的三维结构,精神形态是自给自足、使得中国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会丧失安身立命的基地。现代新儒学产生于20世纪,其实现文化转型的基本思路就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形成伦理、科学、民主一体的三维结构。这两种新儒学既相通又殊异,作为实现文化转型的努力,它们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第一期新儒学 ,即宋明理学 ,到当代新儒学 ,人们都试图整合义利关系。先秦儒家认为义利对立 ,西方的功利主义文化与东方儒学的性理名教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 ,“亚洲价值论”在新加坡的彰显 ,以及日本的“东方儒家资本主义”的业绩 ,使新儒家又生以东方文化拯救世界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李景林 《河北学刊》2004,24(6):35-39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拯救传统文化,“外王而内圣”之路是否更为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拯救传统文化,“外王而内圣”之路是否更为可行?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王南湜当代中国文化重建之路(笔谈)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所孜孜以求的是要证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生命力,乃至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中,孙中山阐发了自己思想体系的渊源。他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固有文化即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儒家学说。这里我仅就孙中山如何“因袭”传统文化,对儒学持何态度作点初探。(一)历史步入近代,西学东渐,欧风美雨,在渐渐冲刷着中国古老社会的残垣断壁,中西文化发生冲突,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紧要关头,蒙受着奇耻大辱。如何抵御侵略,拯救中国?每个人都在思索着,寻找着。当  相似文献   

8.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9.
深居西北内陆的刘古愚,在晚清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声名斐然,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他虽未直接接触过西方,却以中国传统的教化哲学和实学为路径,自觉发展出了一套儒学的现代转型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儒学在不同地域发展过程中,与特定空间与文化环境互动所形成的地方性实践。刘古愚的思想代表着关学等地方性儒学并非“内卷化”的“地域儒学”,而是因时制宜的儒学地方性形态,这对于理解儒学在近代社会是否能够“内在地”产生转型动力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德”并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吸取,实现了困惑着中西方现代管理中“治身”与“治心”两方面的文化整合;充分肯定中国管理“人心”的作用,指出“人心”的人我互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治理功能,并阐述“人心”理念的基本涵义、运作机制、感通法则、感应能力以及道德的作用和特征。传统文化“专利”的“人心”原理作为一种深刻的管理机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主体性的文化意义,既成为中国式管理,也成为现代人文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儒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的本义是什么?孔子的学说何以称之为“儒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期准确地把握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2.
论“新儒学理性”与“新儒学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新儒学不仅是一种学术理性,而且还代表和体现着某种文化情结,因而至今仍然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潜流和支流。对于传统的“同情”、“敬意”的“理解”,“返本开新”的解决古今文化冲突的思路,“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对策,构成“新儒学理性”的基本内容。“新儒学理性”内在的理论误区和困境决定了它不能完成民族文化精神现代建构的历史使命。中西冲突中的民族本位,古今冲突中的传统本位,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本位,文化危机中的道德本位,构成“新儒学情结”的基本特色。这种情结在当代中国依然以潜在的形式发挥着作用。新儒学的思考和努力是严肃的,因而必有其一定的生命力;它所提出的思路包含着合理的内核,这些内核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流和交锋中也应当被继承和接受。新儒学的理论体系是精致的,但由于它所固有的内在缺陷,特别是由于它与现实的社会运动相脱离,因而只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十分活跃,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大陆新儒家的一些学说和主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不相符、不相容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在学理上是荒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其一,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把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等同于“儿童读经”,并把“儿童读经”作为在中国复兴儒学(教)的基础性工作,企图以“复兴儒学(教)”来替代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其二,大陆新儒家提出“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立儒教为国教”、“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等观点和主张,这对我国现行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提出了公开挑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注意。种种情况表明,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已成为现代新儒学运动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出场,标志着现代新儒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对大陆现代新儒家及其学说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儒学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继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反人民、反民主的封建糟粕,旗帜鲜明地反对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儒化论。只有这样,儒学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方各国的儒学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儒学的时代课题和现代命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儒学文化圈①国家共同的文化意识。但儒学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断面临着时代课题,正如蔡仁厚所说:“儒家‘时中’之义,正要随时变应;故儒家之学,亦永远有时代之问题必须面对,是即所谓‘时代性’之考量,或‘现代化’、之因应。”②各时代的儒学大师们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整着儒学的内容,所以在中国,就有所谓儒学三期发展问题,国际社会中也有当代新儒学与中国大陆及港台的第三期儒学相呼应,由此而引发了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学的现代化,正说明现代人与儒学之间的动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宗华 《东岳论丛》2003,24(5):111-114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基点在于,处于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明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条法则贯穿了他整个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每一种文化或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解体的阶段;然而,一个文明的解体,并非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终结,一个文明和上一代文明总会发生子体关系。在写作《历史研究》时的汤因比看来,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亦毫不例外地遵循着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法则;但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文明及中国在世界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对中国文化的更深入了解,他的思想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寻找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将梁漱溟归于文化保守主义,但他不同于一般的保守主义。梁漱溟不仅拒绝国粹派维护旧有文化的努力,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体认,他在审慎地探讨东西方文化得失及根源的基础上,主张排斥印度文化意欲向后的路向,对西方文化“全盘承受”,“根本改造”,批评地重新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因其“文化早熟”、“理性早启”而未能成就它应该成就的东西,按此意欲持中路向自然独立发展,不可能产生科学、民主和资本主义。梁漱溟文化思想中包含着诸多矛盾和缺陷,如他最终把孔子儒学当作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兴旺发达的灵丹妙药,但是他“注重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精神和努力是令人钦佩的,有助于今天的文化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孔孟儒学与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架构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孔孟儒学合理的思想成分基础之上并用现代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予以提升,其中的契合点即孔孟儒学“仁”和“礼”这两个思想体系。其中“仁”对应的是理念体系方面,“礼”对应的是制度体系方面。孔孟儒学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应当成为现代文化的构成因素 ,这是学界一致同意的。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 ,这一目的却导致了两种结果 ,即朱德生、李登贵先生在《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哲学研究》19 95年第 11期 )所说的 ,或者是“对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学搞教条主义”,或者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这两种结果在现实中的情况是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肯定并推崇备至 ,要么对传统文化基本否定而偶有赞扬。这是因为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评价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 ,即二位先生所说的“非历史地解读先贤的典籍…  相似文献   

19.
化涛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199-203
儒学作为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一种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德政’’和“礼治”的政治色彩。或者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的儒学,深深影响着东亚民众的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行为模式。东亚社会的现代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东亚价值观”和“东亚意识”便是基于现代化语境下,对儒学价值重新思考和发掘的产物。从政治文化视角探讨儒学的现代发展。可以为东亚多元文明的和谐相处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对话基础与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里,儒家社会是一个“关系导向型”社会。教育领导通常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与不同的人交往。学校领导在处理事务时,按照亲疏差序原理遵循着儒家的内部伦理。如果公事公办,就违背了“爱有等差”规则,就会遭到指责,久而久之会被迫离开这个关系网。亲疏差序原理是一种有悖于社会公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树立平等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