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隐喻的运用是其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作为一种语篇策略,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互动使隐喻在语篇层面延伸。本文旨在从语篇功能角度入手探讨隐喻对这篇演讲的语篇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发现,隐喻延伸在语篇中形成了系统的词汇衔接网络,既增强了语篇的连贯性,又丰富了语言表达,从而使演讲语言华丽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语篇中言语隐喻与非言语隐喻的应用及使用隐喻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Lakoff的隐喻理论及Forceville的多模式隐喻理论为框架,结合后续学者对隐喻的系统性发展成果,并以《纽约时报》上发表的题为The Pajama Game Closes in Shanghai为具体语料。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得出隐喻可以直接、间接地为其代表利益集团服务,新闻语篇所欲表达的隐含意识形态都可以通过隐喻概念来实现。新闻语篇在使用言语隐喻的同时也并含非言语隐喻,非言语隐喻更为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的论证逻辑是基于取象比类的隐喻性思维,中医话语的表达体现了“无譬,则不能言”的思维张力.通过对五行配伍和五行生克中的隐喻性思维研究发现,单纯依靠实体间取象比类的实体隐喻理论虽能解释五行配伍和脏腑功能的虚实补泻,但面对中医临床诊治中的整体性、复杂性和辩证性思维,缺乏合理的自圆其说,反而漏洞百出,造成施治推理中的前后矛盾和“一脏补泻”所带来的施治遗憾.针对实体隐喻的部分失效,本文提出了基于五行生克关系的过程隐喻,凸显生克过程以取代五行的本体论地位,用子系统中的语义角色变化说明位素间的生克转换关系,充分阐述五行系统内部复杂的多重生克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治规律提供强有力的隐喻理论支持和心智运作描述.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创造相似性是隐喻的重要特征。隐喻思维是一种认知能力,是通过已知事物去认识和感知未知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强化学生语言的敏捷感、训练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何保证含有隐喻话语的交际顺利进行;探讨了语用预设是如何参与隐喻话语含意的推导并产生歧义、幽默等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汉藏语系若干语支的代表性语言———汉、景颇、藏和傣等语言都有“空间隐喻时间”的共性,在时间类型上都有以下五种:1.时间是空间;2.时间是动体;3.时间是容器;4.时间是距离;5.时间是特征。同时这些时间隐喻又具有个性,在词汇层面上各具特色:第一,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时间词形态理据较为明显;第二,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更倾向于将时间拟人化;第三,汉语和藏语的时间隐喻在纵向维度上比景颇、傣语的丰富;第四,所选的少数民族语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是自然特征的借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性”为切入口来考察王小波《黄金时代》的文学本文涵义 ,通过作品的“性”权力隐喻 ,揭开政治权力与作品主人公陈清扬、王二之间的那种施虐与受虐的关系 ,又通过陈、王两人所采取的两个方式的阐述来透视这种权力游戏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的转移 ,最后谈及王小波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对“智慧、性爱、有趣”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隐喻与比兴——以《诗经》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比兴传统中表现十分明显。无论是“比”还是“兴”,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诗经》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隐喻进行分析,发现:1)即便是诗歌隐喻这种最典型的刻意性隐喻,其创新也离不开人们集体认知中表征的概念隐喻;2)刻意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统;3)两个当代隐喻理论是互补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交互主观性;4)交互主观性理论可以为新旧当代隐喻理论提供统一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11.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借助COCA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比分析近代汉语"深"与当代英语"deep"隐喻意义的异同,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对近代文学作品中"深"隐喻的认知与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近代汉语与当代英语普遍存在以"深"为代表的方位隐喻,二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与汉英两种文化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分析“AT”作为隐喻意项在各目的域中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探讨“AT”的方位意项在英语作品中的隐喻表达功能。使用的语料来自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构成的小型自制语料库。基于这部英文小说的空间隐喻分析,有益于读者从独特的视野来解读英语文化,并以认知观点来解析和理解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3.
要:莫言小说《蛙》别出心裁,以身体部位或人体器官命名大部分人物.按照概念隐喻理论,对主要人物姓名“万心”和“万足”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万心”喻指人物承载万千种心思与心事,借此展示新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万足”喻指人物满足私欲、万事俱足的一生,从而刻画出一位自私、懦弱、实际、虚伪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运用人名隐喻描绘人物性格特质、暗示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并寄托作者情感、构建小说主题.隐喻认知机制在人物命名上、在构思小说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傲狂生 《可乐》2010,(1):13-13
今天是泰山派的重要日子,师父要收关门弟子。大师兄箜篌、二师兄琵琶、三师兄瑶筝等弟子不敢怠慢,早早恭候在青松轩前。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个非常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对其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着重从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和整体/关联的角度对《围城》这一文学巨著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冰山风格"在国内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语言形式和文体风格的层面,笔者以为"冰山风格"还有更丰富深厚的意象和内涵有待挖掘。本文以《白象似的群山》典型文本为代表研究发现,"冰山风格"内部"八分之一"的隐喻表现与"八分之七"的潜藏意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对话关系。"白象"在文中是作者语言表现的冰山一角,这种隐喻或象征手法无形中呼应着"冰山风格",而以德里达的"平行论"和"间距"论展开对隐喻或象征的理解对话,进而发掘出"冰山风格"具有深层内涵及其内在张力。"冰山风格"不仅仅是艺术风格,也有隐藏作者思想意识的作用。所以,"冰山风格"说到底就是,语言表现"简洁"之后的隐喻与丰富内涵的存在之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或多或少都包含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目前在学术界兴起了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而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并因其独特的体验方式常成为政治家们的最佳选择。论文对克林顿总统的就职演说中使用的政治隐喻的主观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隐喻对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等几个方面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隐喻是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诗歌主题往往隐含在一个篇章隐喻之中。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诗性隐喻文本中的"能指代码"发生在语言符号的第二层级上,是一种二级能指。试以《雪夜林边停留》一诗为例,论述对诗性隐喻文本的翻译,从二级能指的识别入手,并通过对其二级能指符号的移植实现诗歌意象在译语文本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再现,从而为诗性隐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