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文章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小说,展现主人公玛吉的心路历程,分析玛吉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恶化,继而引发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小说反映了艾略特所倡导的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和谐平衡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等相关术语解读小说,分析小说主人公麦琪内心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重新审视其不断变化的伦理行为及伦理选择,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追寻乔治艾略特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自从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版以来,评论家们对其叙事形式和说教主题的研究大多是从文学角度来进行的.本文则运用叙述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对小说中关于说教的对话与评论进行分析,旨在证明爱略特在该小说中所采取的叙事形式与小说说教主题相结合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杰出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男主人公汤姆和女主人公麦琪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麦琪谦和、恭顺、为家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与哥哥汤姆的固执、狭隘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主要分析麦琪的人物形象,从中窥探出乔治·艾略特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性人物默默实行以爱和同情为主题的生存美学,这是对男权社会所提倡的规训模式的挑战。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逾越男权社会所制定的审美规范,在同情和爱中发现人生的"诗性美"。这种生存美学是一种自我实践的生活艺术,也是一种以自我道德和实践为核心的伦理学。具有包容性的"女人腔"试图消解和摧毁父权制度下以二元对立为中心的权利话语,同时体现了女性审美快感和自由,也体现了女性生存美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乔治·爱略特的名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结局中,麦琪的死是主人公难以挣脱的血缘锁链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也是主人公全力追求一种高尚的道德理想和这种道德理想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导致的悲剧。麦琪的死是完整传统悲剧结构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以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因为迷恋落后的自耕农时代而拒绝社会变化;麦吉由于受制于过去而无法变化。相比之下,迪安先生和鲍勃一生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适应社会变化。因此,人不能只是生活在过去之中,更不能试图重回过去,应该接受并适应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巴赫金学派的对话理论分析玛丽.雪莱的科学幻想小说《弗兰肯斯坦》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意义,我们发现这部小说体现了人物之间在责任、人际关系方面对话的失衡,也表现了多种声音的对话,包括小说中提及的人物、社会成员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弗兰肯斯坦》表现了玛丽.雪莱的反叛精神,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第四部小说。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复制和变形的意象,引起读者对于自身生存状况的深切思考。文章通过分析认为,这些意象和写作手法反映了后工业时代机械复制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及变形思想在抵制复制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文章旨在阐明在这一对哲学上二元对立的观念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冲突的辩证关系,传达作者多克托罗关注社会与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的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雏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体现了作者的人本宗教思想。人本宗教思想认为人生是悲剧性的,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并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本的秩序,也就是道德的秩序。人本宗教提倡同情心、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人生和人类的至善。小说的女主人公麦琪是作者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利己主义,接纳了利他主义,形成并发展了同情心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了人生的至善,同时也促进了人性的升华,而对自己过去的眷恋和忠诚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她坚持追求至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威廉斯的文化唯物论以文学批评与文化历史批评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霍华兹庄园》进行解读,评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联结。文章认为福斯特的《霍华兹庄园》是一部关于英国命运的小说,它反映的是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后维多利亚时代的种种社会矛盾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阿拉比》是詹姆斯·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一篇反映少年心理变化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都柏林少年对同伴的姐姐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在经过漫长而又焦急的等待之后,最终以爱情幻想破灭而告终的故事。文章分析了《阿拉比》背景氛围与人物心理的对立以及隐喻和象征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变化和冲突,说明小说正是在对立与冲突中突显主题,从而揭示乔伊斯独特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所罗门之歌》中,人性的异化是导致人类痛苦深渊的又一种毁灭性力量。小说中人物的本性被自身、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成分所压抑,而由此引起了自身人格的分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隔膜,社会关系的分崩离析。小说展现了现代黑人社会中传统与道德丧失后的病态与失落,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揭露了压抑人性的罪恶。  相似文献   

15.
《汗水》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早期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对黑人夫妇之间的冲突。小说不仅叙述了在父权社会统治下一位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反抗和胜利,更加反映了白人对黑人同化与压迫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沈虎根的新作《黄黄的一生》标为动物小说,似觉值得研究。以动物为描述对象的小说,按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写动物与人的纠葛关系,并以此来反映人的命运遭际的小说,如王凤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契诃夫的《卡希旦卡》便是;还有一类是完全写动物之间的纠葛,即它们的群体生活,它们的友谊、仇恨或生存斗争,并以此来曲折地反映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小说,作家笔下的动物世界实质上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形象模拟,如蔺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指出这部小说体现出了一种生态意识,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生态的失衡,更造成了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不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而且使个人本身的精神高度异化。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者失去平衡的深刻忧虑及对三者达到平衡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8.
梅尔维尔的《白鲸》和杰克.伦敦的《海狼》虽同为海洋小说,但两部作品却有着不同的伦理学蕴含。《白鲸》着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子白鲸的斗争,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却体现为一种和谐;相比之下,《海狼》中直接描写猎捕海豹经历的篇幅却并不多,它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船长海狼拉尔森与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船员自身之间的敌视争斗。《白鲸》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它在一个象征性的层面上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末期人们内心的自由意志与宗教精神的矛盾冲突;《海狼》则是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写照,它关注的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生存竞争的人们之间的争斗,以及这种争斗的最终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19.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导致了南非长久以来难以解除的种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反映了"反向种族主义"在当今白人与黑人社会各个领域的动向,及南非人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0.
《好兵》(1915)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福特·马多克思·福特的代表作。凯罗林·戈登认为:“它是一部堪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一样的佳作,是一部题材最古老但却是用最娴熟的技术写成的最好的罗曼史。”运用解构主义的有关理论研究发现,小说通过描写贵族绅士爱德华在追求骑士道德理想的过程中,与工业社会的理性精神冲突时演绎了一幕幕道德悲剧,反映福特对导致人性异化的工业精神的解构与颠覆,对工业社会产生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伦理思想的批判,《好兵》体现了福特反工业精神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