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渝 《天府新论》2016,(3):封二-封三
漫漫蜀身毒道,南出成都段后,就进入了灵关道。灵关道又称零关道、牦牛道,是指蜀身毒道起于四川雅安市,经凉山州、攀枝花市,止于云南楚雄州的一段道路。灵关道上接成都段,下连博南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最长的一条道路。灵关道的道路具体走向,主线接成都邛崃市,经芦山-天全-荥经-汉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宁泸沽-西昌-德昌-会理-攀枝花-云南楚雄州大姚-姚安,而后接大理市。灵关道是蜀身毒道的主干道,行走在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之中,跨过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等大江河,翻越大相岭、小相岭等大山脉,地势险峻崎岖,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2.
段渝  马晓粉 《天府新论》2016,(6):封二-封三
蜀身毒道的东路灵关道从四川跨越金沙江进入云南后,向南经大姚、姚安,折而向西进抵大理,在大理与从昆明经楚雄东来的蜀身毒道西路五尺道会合后,继续向西,进入著名的博南道,经永平,翻博南山,渡澜沧江,在保山进入永昌道后,分别从瑞丽和腾冲出境,到达缅甸八莫、密支那,再从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向西北行进,经东印度曼尼普尔和阿萨姆,经印度中心地区,西去巴基斯坦,再西去中亚和西亚。  相似文献   

3.
段渝  刘雨茂 《天府新论》2016,(2):封二-封三
蜀身毒道成都段,主线由成都主城区出发,经双流、新津、邛崃至雅安;多条纵横交错的支线中,一条主要的支线经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至雅安。在主线和这条重要的支线中,邛崃作为蜀身毒道成都平原段的最后一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 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段渝 《天府新论》2014,(1):144-148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段渝  何进平  杨丽华 《天府新论》2016,(4):封二-封三
蜀身毒道之灵关道,出雅安继续往西南方向延伸,从甘洛至德昌之间的道路即为凉山段。灵关道凉山段行走在云贵高原北端的高山峡谷之中,地势险峻,要翻越大凉山、小凉山等峻岭,渡过越西河、安宁河等险滩。独特而多变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有藏族、苗族、傈僳族、回族、白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大凉山更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不但“蜀身毒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而且“蜀安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所有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通道皆应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是一个擅于商业贸易的民族,长期往来于云南和泰国之间,为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回族马帮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云南、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活动带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西南丝绸之路北连“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接“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网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晓粉 《天府新论》2015,(6):155-160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整体实力增强,贸易迅速拓展;促进了滇缅贸易的繁荣,密切了中缅国际区域市场的联系;带动了缅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边疆、缅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段渝 《天府新论》2016,(1):封二-封三
先秦时代,成都平原古蜀文明高度发展,逐步演进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高地,进一步通过西南夷地区(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向西开辟并发展了与缅甸、印度、中亚和西亚的交通线路和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延伸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向南开辟并发展了与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古蜀文明传播到南中国海。这几条国际交通线和贸易通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欧亚,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是中国与西方交流史上最早的陆路交通。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最早让西方了解中国,也最早让中国了解西方,丝绸、蜀布、邛竹杖等产品畅销海外,让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腾冲与缅甸的翡翠开发和贸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怀强 《学术探索》2005,(6):130-133
中缅两国之间经腾冲进行的经济交往随着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已开始,并几乎从未间断,其兴旺程度随着中缅两国关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中缅贸易史上,翡翠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缅甸翡翠的开采、运输、加工和贸易等环节,腾冲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身"与"道"崩裂的时代难题下,泰州学派标举知行合一、践履儒家道统、突出士人之"身"的自觉反思意识,在"身""道"互动中重塑士人主体的审美感知经验——自任于道的担当意识、恃道持道的自尊自信以及觉民行道的极致乐感.而越是自觉地践履儒家审美理想的"身""道"一贯性,则"身""道"两难带来的风险累积越盛,"任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害身""杀身".在对"任道"后果无法回避的自觉体认中,泰州学派反向强化了"爱身""保身"的私性自主意识,从而加速了任情纵欲等自然情性话语的"旅行",促成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独特的双重指征:任道与任情共生.  相似文献   

12.
儒家敬身之道的原则是"以身训礼","身礼合一","德身一如",不是仅仅为"身体而身体"。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不亏其体,二是不辱其身。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反思儒家敬身之道对个体身心健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掘内证 ,阐述郭店竹简本《老子》“德”的含义既有人伦 ,更有物理 ,是一个本体化、物化了的概念。从《德经》和《道经》的内容分量相当 ,可推知郭店《老子》是另一传本系统的全本。“道”和“自然”则处处体现客体和主体的融合。“道”是一种状态 ,含人之道、物之道、治世之道。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和哲学相结合的方法 ,考释和讲论郭店《老子》道、德、自然“主客体相融”的种种含意 ,分析了春秋《老子》物我一体、主客融合与具象思维的关系 ,以及其认识论原因和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1254年春,忽必烈平定大理,班师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继续东征。不久,兀良合台占领云南全境,随即奉元宪宗蒙哥汗之命自云南移师攻蜀,配合留驻陕、蜀的蒙古军,对南宋四川实行南北夹击。这是蒙古对宋战争特别是用兵蜀境以来,意义非同寻常的一次进军。《元史》记载这次进军的文字甚少,仅两处:其一,载于《元史·宪宗纪》:“是岁(宪宗六年),兀良合台讨白蛮等,克之;遂自昔八儿地还至重庆府,败  相似文献   

15.
前后蜀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成都王建墓博物馆共同筹办。来自上海、河南、云南、四川的8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前后蜀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科技、墓葬、城市建设、民俗诸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探讨。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前蜀高祖王建的陵墓一永陵和后蜀高祖孟知祥的陵墓——和陵。这次会议是我国研究五代前后蜀历史与文化的第一次学术盛会。会议收到论文30多篇,论题广泛,内容丰富。讨论热烈,相互切磋,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大家认为,在中原战乱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王建,王衍父子建立前蜀(907—925),孟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毕生追求"至道"理想.在他看来,"至道"理想就是实现无为而治,就是富而后教、各安其分和理身理国.唐玄宗"至道"理想的提出是对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发展,是对大唐开国以来治国理念的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治国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儒道伦理学中水与道的关系、道与智的关系以及智与身的关系。道家由水而得道 ,贵柔处下 ,谦退自保 ,离人而慕天 ;儒家则乐兼山水 ,道兼刚柔 ,秉仁义而处世 ,自强不息 ,进取有为。两家虽然都因水而知道 ,而处世 ,而修身 ,但所得之道不同 ,所尚之智不同 ,所持的处世修身取向亦不同 ,因此而形成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道不可道”乃道家哲思的第一悖论。“道的超验本性”“语言的局限”和“言说者的‘成心’”乃“道不可道”的三个主因。作为一种哲学史上的事实,道家以其“强为之容”的诗意言说方式,以古言今、以虚言实、以事言理、以象言意、以身言境,较有效地克服了“言尽悖”的宿命式“道意”遮蔽,填平了“道言之悖”的理论鸿沟。道家诗意言说的背后隐藏着“向道而思”的思维密码,包括基于体悟的直觉思维、基于“对反”的辩证思维和基于模拟的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19.
《管子·心术》等四篇同老庄道家一样,把"道"视为万物所以生所以成的本根。不同之处在于该四篇是把对"道"的体悟和认识运用于治心、治身、治国、王天下的哲学论文。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四篇关于"道"和"精气"的本体意识和认识论的解析,并与老庄道家思想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其不同于老庄关于"道"在治心、治身、治国的运用,吸纳众家之长,实现了将老子道家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得以发挥和延伸,形成新的哲学流派——黄老道家。  相似文献   

20.
区域风景道建设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点”成“线”构“网”,实现资源大整合、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解决客流时空分布不均和打造全域旅游的有效路径.长三角区域各地政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设计方面已展开了积极探索,但在一体化构建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区域风景道研究滞后、风景道交通网络分布不够协调、风景道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和品牌线上营销机制有待优化等.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建设,需要创建区域政府间合作新机制,构建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主辅网络体系,制定全国风景道品牌标准,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