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浩涵 《东岳论丛》2024,(1):183-190
朱子与象山平生会面唯有两次,其一乃鹅湖之会,其二乃南康之会。相较而言,学界目前对朱陆南康之会的关注和讨论还较为匮乏。南康之会上,该不该因思索而有意见,因讲学而有议论,因一定的规模而在教学中设立定本,成为了朱陆争论的核心论题,而这三个论题又正辐辏于读书讲学是否具有必要性这一问题。朱陆两次会面所争论的话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统梳理朱陆南康之辩的核心问题,将拓展与加深对鹅湖之辩意义及朱陆异同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对鹅湖之会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以及鹅湖书院的发展变迁作了较详细的考证 ,并指出 ,朱熹、陆九渊等人参加的第一次鹅湖之会是不同观点、方法的辩论 ,曾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陈亮与辛弃疾在鹅湖的会见 ,应是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次会晤虽不以争议著称 ,但从文学、思想与教育史看 ,应该是一个重要事件 ;现在海内外学者又将举行第三次“鹅湖之会”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鹅湖之会各抒己见 ,追求真理的传统 ,促进理学、书院、讲会、会讲的研究 ,推动学术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3.
元初的新安理学家以宗朱为特征。他们奉朱熹之说为圭臬,做了大量的理学义理普及与文献整理工作,陈栎、胡一桂、胡炳文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唯知株守朱学常常会产生流弊,使朱学流为训诂之学。以朱升、郑玉、赵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开始寻求突破,从而使新安理学出现了“和会朱陆”的转向。朱升以“尊德性”统摄“道问学”,郑玉力倡朱陆之同,而赵则认为朱陆“早异晚同”。新一代新安理学家“和会朱陆”思想,其实就是想用陆氏“发明本心”的思路来纠正宗朱学者偏执于语言训诂的流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分划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杜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从“鹅湖之辩”后,“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对于这长达五百年之“聚讼”,孙奇逢解决的理路是,既承认二者之别,又阐释二者之同,最终超越出“门户”之争,将二者“折衷”于“孔子之道”。“孔子之道”虽为“本于天”的“天理”,但它不离人伦日用,故“体贴天理”只需“操功于日用食息间”。实际上,这种解决“门户”聚讼的理路可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6.
魏景飞 《东岳论丛》2022,(11):79-88
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空间认知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媒介的发展所影响,新媒体的兴起引起了信息场景的变化,传播学研究的“空间转向”问题也由此被提出,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作为一种概念型产品,现阶段可供研究的元宇宙类产品并不多,但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它却具备了两个前提:电子游戏的虚拟场景与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场景。通过对此二者的研究,元宇宙的空间属性逐渐展现,它超越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存在形式,呈现出虚实结合、交融共生的存在状态,而通过对阿甘本“例外状态”的引入,元宇宙的“例外空间”属性也被挖掘出来。同时,“例外空间”不仅是元宇宙空间独有的特性,也是当下互联网虚拟空间以及自媒体信息场景的呈现形态,这为传播学的“空间转向”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人类“文明形态论”成果,特别是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通过对之进行汲取与改造,建构起一种“文明形态论”框架下的“文艺形态论”。当把“文艺形态论”挪移至比较文学研究时,一种“平行研究”的形构便自然地呈现出来。“文艺形态论”与“平行研究”之间的联动关系,暗含着比较文学的重要原理;比较文学者所执持的“世界文艺关系观”是左右比较文学研究形貌的隐形之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艺是以“道”为核心的,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屈一指的“文道论”。西方文学艺术也有个类似“道”的东西,称之为“理念”,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西方文论中赫赫有名的“理念论”。本文试图将“文道论”与“理念论”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探索中西美学与文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各家“文道论”皆是各道其所道,歧说纷纭,五花八门:有“自然”之道,有“阴阳”之道,有“圣人”之道,有“义理”之道。西方美学与文论中的“理念论”,也是一个歧说纷纭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弹性生产地理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取代传统“福特制”大生产的一股潮流,新产业空间形成、差异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使得古典区位论面临理论困境,同时推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制度转向。通过“制度厚度”的概念剖析及其对当代全球弹性生产空间的重塑机理探究,作者分析了制度厚度的“地方化”和“空间化”——影响弹性生产地理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1.“尊德性”与“道问学”,“自诚明”与“自明诚”,治学入路之不同,古已有之。自朱陆之争出,学者遂以为“千古不可合之同异”(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心学与理学分途,学界以为导源于二程;而心学与理学之异,则集中于“心即理”与“性即理”之争。然而儒学精神,本为一原;朱陆之争,亦非势同水火。必于异中见同,方可理解儒学真精神。因此,研究二程心性学说之异同,对于理解儒学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熹、陆九渊之间的学术论战,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而来、陆之辨的根源,是他们的学术异同.陆九湘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吕伯恭为鹅湖之集,先兄复斋谓某日:‘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1]朱、陆学术异同一直是学者们热心探讨、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拟就未、陆学术异同问题,作出进一步考辨,尽可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真正理解朱、陆学术的根本分歧在何处?朱、陆本人是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学术分歧的?一、朱、陆之争的核心为学之方朱直、陆九渊的根本分歧,历来就是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提出的“艺象形态”论,可以通过儿童心理研究、神话研究、民俗学研究、原始部落文化研究与原始艺术考古研究,从起源学的角度得出艺术思维是一种象性思维的结论,这说明,将文学定位于“艺象形态”具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籁”出于《庄子·齐物论》章,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按历代注家理解,“天籁”的基本内涵为宇宙中自然的声响为“天籁”。本文以为“天籁”是对“道论”的形象描述,指的是心灵与“道”相和为一的状态下的言说境界。  相似文献   

14.
和会朱陆”是元代理学教育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1)在人性论方面 ,虽然承袭了朱熹的人性二元论 ,但强调学问之功大而气质之用小 ;( 2 )在本体论方面 ,发展了朱熹以心为“本”的思想 ,将心提升到本体的地位 ,进而否定了理本体论 ;( 3)在修养论方面 ,背离了朱学的“道问学” ,而弘扬了陆学的“尊德性” ;( 4)在为学目的方面 ,反对“离去事物以固守其心” ,弘扬了儒家“躬行”与“致用”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文学本原论     
中华文论的文学本原论 ,是“天人合一”式的 ,它不是孤立的“感物”说 ,也不是孤立的“言志”说 ,它还有超越这两个序列观念的第三序列观念 ,即“天”、“道”、“天人合一”等。中华文论的文学本原论是三个序列观念的有机整体的联系。在“感物”和“言志”的后面 ,还隐含一个十分重要的层次 ,这就是“道”。  相似文献   

16.
论儒墨异同     
一、儒墨关系研究的由来与演化所谓儒墨关系,主要指儒、墨两家学说的异同,特别是《墨子》“十论”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儒墨学说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还是“异方千里”、原则有别,这是有关认识和评价墨子思想及墨家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也是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道,首先被理解为一个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道为法则,而道则是一自然法则.这里所谓自然,不是讲自然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存在脱离人的单纯自然哲学.自然在这里不是一个实体词,而是一状词.物各任其天性,自然如此,不假外力的干预,即所谓自然.三十七章说,“万物将自化.”“自化”,即由其本性,自己化生,不假外力.这就是老子所谓自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8.
李懿 《船山学刊》2012,(4):148-152
《中国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次以“中国”题名的一篇“奇文”,所论之“中国”指涉到地理意义、文明意义、民族意义三个层面。石介首先指出中国“居中”位置的特殊性,以人文的、政治的空间构想重塑“地理意义上的中国”的核心地位。再次石介明确将地理空间和伦理道德、社会纲常结合起来,宣扬天常、地理与人道的对应关系,高扬中国文明的优越性,体现出决绝的“夷夏分立”的民族观。最后石介一针见血攻驳佛、老,表现出对儒家正统纲常秩序与本土文化观念的固守。《中国论》通过文字书写传达出内忧外患国势下宋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以思想认同的途径旨在确立和维系宋代政治统治的正统性和文明思想的合法性,从而宣扬出宋代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相似文献   

19.
张连伟 《江淮论坛》2007,(6):131-137
“道”是《管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对《管子》道论的研究,主要以《管子》四篇为对象,这无形中局限了对《管子》道论的深入认识。从《管子》书的整体来看,《管子》的理想追求是圣王之道,它在本体论上表现为虚无之道,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为静因之道。  相似文献   

20.
从《太一生水》看先秦自然道论的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店竹简中《太一生水》一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两层意义看 ,第一 ,它是迄今为止所见先秦文献中最长一篇描述宇宙生成的文字 ,它的内容使先秦宇宙论思想大为深化 ;第二 ,相对于自然道论的玄奥性 ,它是近于“纯粹”的自然知识理论。本文主要从第二层意义分析《太一生水》 ,由此入手 ,对先秦自然道论中玄奥性和知识性理论的分流作了一个初步梳理 ,提示了一种理解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