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着某些契合点。如传统大同理想、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敢于斗争的传统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民主性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文章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与中国学术界两个维度对整个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吸纳融合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抵制并抛弃其消极因素的影响,才能主导时代潮流,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确立发展定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内在对接的“思想桥梁”,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他们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尝试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转型才最终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除了传统文化的窘境,指导并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张国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4):62-64,74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并生根发芽,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事件和历史事件,它们彼此之间肯定有着契合之处。当前,在新的历史大环境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关联性,将对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理论保障。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两重性自相缠绕、难以分割,以及认知的局限和文化情感的纠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消解异化并存,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认真反思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选择和取舍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晓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1):8-9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在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能产生共鸣,二者彼此交融、契合,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重民思想以及维护天下百姓利益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类理想社会及民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之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的这种共同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断裂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学的产生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敏感谈起,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物质变换断裂概念以及这一概念的生态学意义和挽救人与自然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外来文化本土化,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本土社会需要;二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具有契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除了适应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相融和相通之处,这些共同资源给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百年来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整合的自觉选择.因此,根据文化传播的特殊规律,既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时性结构中考察其时代发生的客观规律性,又要在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共时性结构中追问其民族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同时还要探究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的现实可能性.面对当代世界文明和各种文化的相互融汇,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重构”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在这一不同“文化场”的转移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层面的实用理性、实践层面知识分子的治平使命、理想层面的“大同”构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唯物史观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点,从而使中国知识分子对之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进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构”,最终使之成为一种被中国人广泛接受的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来到中国 ,并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 ,最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条件 ,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实现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现实性这个逻辑起点,分析传统文化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剖析了传统文化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消极影响,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效应的启示,指出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以来的历史面貌,成为当代中国的灵魂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所以能够如此,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真理,适应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且因为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在许多方面产生共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一、科学社会主义与"大同"、"太平"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列宁曾指出:"许多世纪以来,甚至几千年来,人类早已幻想过'立即'消灭所有一切剥削。"①也就是说,自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方中心论"相悖的视角,透析中国传统造物在视角场域、文化背景、概念理解上与西方的异同。从模件体系、实用思维与时空观念三个不同维度,以文化反向输出的方式,审视中国传统造物中那些司空见惯而又极易被忽视的现代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成为中国传统造物进行现代转型的重要文化依据,甚至成为影响世界现代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