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代理行为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看国有企业的改革赵有广本文交易成本概念的含义,严格地限定于市场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即买卖双方为完成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所付出的成本与费用,用科斯的话说,这是“运用价格机制所需要的成本。””本文所要论述的是,由于各级代理人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归结为教育市场化改革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看法,但这显然忽视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行政化制约和财力约束。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行政化制约对市场作用的扭曲。正是教育体制运转的行政化,导致了市场化改革的软约束和无效率,而市场化改革的失效又进一步导致行政管制的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体系的行政制约。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循环衍生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独有的“二元化”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以克服教育行政化倾向为起点,通过成本分担机制、分配享用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投向使用机制四个领域的综合改革,完善中国教育的内外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制中的委托代理制度 ,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提高了资本的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委托人与经理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经理为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往往会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代价 ,由此产生经理人员的“职务怠慢”和“道德风险”问题 ,增加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两部分 :一种是显性成本 ,如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和奖励 ,为监督经理行为而支付的监督费用等 ;另一种是隐性成本 ,也就是由于代理人的“职务怠慢”或“道德风险”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这是人们深有感受却又说不明白、算不清楚的代理成本。一、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与约…  相似文献   

4.
司法行政化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烁  虞振威 《理论界》2005,(4):78-79
现行法院体制的设置与运行中的行政化现象是阻碍司法改革深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法院体制的行政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运行中的某些特征早已被历史中形成的“路径”所决定。理性地分析我国传统法院体制沿革的路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与现行司法运行的关系是当下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仅通过产权明晰给代理人以激励,却不施加相应的监督和控制,将会形成代理人的刺激与风险承担不相称,利益与责任的不对等,加剧其机会主义倾向,增加代理成本。而我国国有企业陷入的困境不在于是否采取了产权明晰的分权式委托代理关系以刺激承包者的积极性,而在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缺乏通过市场来约束企业行为的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无法控制国有企业日趋高昂的代理成本。因此,企业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导致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诱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的梳理,从宏观历史传统、国家政治模式和文化心理意识等方面剖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历史原因,提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两点建议,即:一是要积极开展高校的“去行政化”研究工作,确定试点方案;二是要审慎地推进高校“法人化”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真正回归公益属性,能否为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本期“每期一题”聚焦“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从高校去行政化、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建立等维度提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可以分为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行政化.高校“行政化”势必会降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阻滞决策程序的多元化参与、助长行政机构及人员的越权干预、妨碍学术事务的有效开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依法治校,通过大学章程的建设,重新定位高校与外部的关系;调整高校内部的决策、行政、学术治理结构.使大学章程作为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责任具有道义惩罚和利益补偿、提升法官品质之功用。因此,科学的责任机制可以有效规避法官的弱点。我国通过“违法审判责任”机制对法官违法行为予以治理,但由于其诞生于科层制组织之中,运行于行政伦理和法律伦理矛盾之间,致使实施效果欠佳。同时,又因此种责任模式侧重违法实体裁判“结果”追究而非“不当行为”防范的机理,加之缺乏利益保障等局限,便引发法官畏惧独立审判、辞职和出走、不当行为频繁发生等诸多弊端。而职业伦理责任重在对法官的“不当行为”进行治理,与当前法院试行的员额制、惩戒机制等弱化行政化的改革相适应。为此,应着重完善利益、业绩考评、违法惩戒等保障机制以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责任之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行政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重大阻碍和重要对象 ,它也是研究司法改革“中端”层面的很好切入。本文从中国司法行政化的宏观观察、症结分析和克服对策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一条新的司法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已由过去单一性的管理型银行转变为经营型的银行。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要有利润观点,因此,增加营业收入,节约费用开支,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权后,财政性存款结算户,成为专业银行代理人民银行业务。在代理业务中,由于金融措施不配套,还遵循过去的一贯做法——“财政吃银行”,使专业银行自身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就这个问题,浅谈我们的见解。一、代理人民银行业务的现状 1、科目帐户使用混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体制的改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纷纷“下海”,其预算外资金还使用财政预算内科目及帐户。既逃避了专业银行监督,又享受到结算费用优惠“专利”。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复古倾向"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委托-代理”中的代理成本问题。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代理成本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出现的企业“复古”现象,试图证明国有企业实施MBO后有利于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价值和财富增加,并有内生激励促使管理者做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使得企业的价值增加以及代理成本因内在约束而下降。文章的后半部分,结合TCL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的实例,通过比较分析该企业MBO前后销售和财务数据来印证理论分析。最后指出要运用MBO等手段控制代理成本等具体操作,要有完善的监督和法律体系做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相当部分西方经济学家曾以委托一代理理论作为解析分权式企业潜存的“代理问题”的理论依据,并由此得出“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和代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的导人是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关键前提;部分国内经济学者分析中国国企改革进程中的相关问题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代理人行为短期化成因于改革路径偏离委托-代理理论教义。其实,尽管中国国企改革当初并未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但改革基本上是以激励机制的形成和代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导入为重要内容的。而实践表明,激励机制的引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去官员化、去行政化改革值得叫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9年9月15日《新快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确认出任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称将去官化、去行政化、实现教授治校。他说:“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就是改革创新,改掉中国高校过分行政化的趋势,按教育规律办事,办一所不官员化、不行政化的学校,吸引一流人才,把南方科技大学办成高水平的研究型的高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5.
一、公证体制行政化现象描述及弊端分析 所谓"公证体制行政化",是指公证机关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运作模式构建和运行.在中国"行政本位"、"行政泛化"的历史、社会背景之下,公证体制自恢复之始即被"行政格式化"了:公证处是国家机关,公证人员占国家行政编制.此种行政管理体制在适用之初确为我国稚嫩的公证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现行体制在经济上的市场经济取向和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取向的冲击之下显得凿枘不投,其与市场经济天然契合并因此而勃兴的属性难以体现.故公证体制改革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所面临的深刻变革及轰轰烈烈的司法独立运动而再次提上日程.任何改革的内发性动力均源于现行体制及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公证改革亦不例外.以下笔者将对我国公证体制的行政化现象较为集中地加以描述及评析,以期论证"行政化"是公证体制的病理原因以及公证改革"非行政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行业协会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提出、规范治理和重点培育三阶段,市场化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效应;目前的市场化具有“非自觉性”、“起点差异性”和“单一经济取向”的特征,与行业协会的复合组织特性在本质上决定社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的多元价值取向不符,会导致文化自主性丧失和滋生“新垄断”,从而强化合法性危机;为此需建立系统性的专业人才选培机制以确保行业协会的核心价值不被异化。  相似文献   

17.
刘俊宇 《江汉论坛》2004,(11):48-49
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委托理财投资,名义上存在着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实际上由于受托人的利益输送行为而呈现负代理成本。文章构建模型论述了负代理成本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负代理成本的存在,并讨论了其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论行业协会权力的获取和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下流行的公共管理改革观念对人们长期形成的“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形成了冲击。与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的政治理论不同,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强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公私混合领域的中间层面,并力求建构一种把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公共管理关系,这其中就包含着复杂的权力和权利关系。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权力与行政权力存在着不同;权力与权利的概念也存在重要的区别。我们必须通过对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的考察,来确保行业协会改革过程中“权力”获取渠道的畅通和“权利”保障方式的有效。文章通过对“权力”和“权利”概念的分析,以及我国行业协会现状的简单描述,揭示了困扰行业协会行使和享有“权力”与“权利”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互动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行业协会权力的获取和权利的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偏差、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及"搭便车"等代理人问题的存在,代理成本就无法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代理成本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效率为原则,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的主旨是 :从信息 (不对称 )的角度对代议制政府中政治代理人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私利的问题行为进行理论透视 ,并以此反观实践。这一主旨的底线逻辑是 :只要政治代理人是信息优势者 ,即拥有一些为政治委托人所不知的信息 ,而政治代理人的本性中又包含有自私自利的成分 ,那么 ,理性的政治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私利。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政治代理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除了对文章的方法论作些说明以外 ,主要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阐释了文章的中心概念———政治代理问题 :政治代理问题与经济学中的“代理问题”在概念上有何相通和相悖之处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腐败在手段和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部分述议结合地对政治代理人的“败德行为”、“短期行为”、“共谋行为” ,以及政治代理人利用其信息优势造成的“非选择性选举”、“代理人主权”现象进行了揭露和分析。第三部分首先简略地分析了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成本。然后针对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和机会成本提出激励对策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