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国际时期,作为正统派考茨基和梅林从方法论的维度上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考茨基立足于"唯物主义",将之解释为考察一切事物的唯物主义辩证方法;梅林则立足于"历史",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解释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以此为基础,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适应范围及其与旧哲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不尽相同。两种阐释方式虽各有不足,但在当时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解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当今学界重新思考与评价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理解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生产模式”是一个主导符码,它可以打破历史阐释的“隐蔽封闭线”,从“客体逻辑”与“主体逻辑”两个角度解释“历史主义的困境”.不仅如此,历史唯物主义也是“历史研究的绝对视域”,只有依据它才可以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的历史划分.詹姆逊的“生产模式”受到阿尔都塞“历史多元决定论”的影响,显然已不等同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而立基于此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也不再等同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通常一说到历史唯物主义,人们自然想到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阶级斗争等概念相关理论内容。但这些概念在历史主义原则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和在自然主义原则的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历史的解读,后者是科学的解读。本文认为把握马克思哲学本质,是在历史主义框架下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则隐藏在"历史"概念后面的历史观念里,本文就是发现这一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使其在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的内在联系中获得自我理解,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并不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简单地相提并论,更不是抽象地作外在比较,而是努力地在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辩证综合中,全面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阈,深度凝炼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焦点,进而在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追问真实的理论问题,反思现实的实践问题,使这种研究真正地契合伟大时代的要求,真实地发挥自身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祎  李弦 《天府新论》2019,(1):19-24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究竟如何可能,成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侧重于“往后做”,即探讨“历史科学”创立之后如何是“科学”的,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于“往前做”,或者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往前做”与“往后做”结合起来,即探讨“历史科学”的提出过程及其全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性质,只有以“现实的人”为主体、以人的感性活动为中介、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目标,才能真正建构起“大写”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6.
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继承了“自然哲学体系”传统,主张历史规律象自然规律一样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是一种“自然主义”;①而“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可以称之为……实践的人本主义”;②历史唯物主义则“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综合”。③这种观点,实际上把马克思哲学人本主义化,并使之与恩格斯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缺乏根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自1844年夏在巴黎会面并发现彼此“在一切理论领域中”意见完全一致后,就开始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志、战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者、阐发者和坚决捍卫者。他们毕生通力合作创立和使之不断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同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把二者混为一谈足没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既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一个基本结论,又在深层次上表明了利益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紧密联系。我们以为,这种紧密联系不光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生成过程中,而且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利益的整个看法中。本文将以马、恩、列、毛、邓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们的论述为主,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探析这种紧密联系,以求对利益理论在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8.
西方主流生态主义思潮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思想截然对立,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肯定“支配自然”的物质生产运动,具有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事实上,这种看法根源于脱离人类历史的抽象自然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人类历史就是“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史。以“生产问题”为视角,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真实内涵,并以此阐明资本追求无限增值的逻辑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生产活动以共产主义为追求目的,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作为生态世界观的意义正体现在人类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永恒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9.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语言学家施莱格尔的笔记中,那时,它指代一种特别强调历史的哲学。到十九世纪,历史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代表一种历史研究的态度,即在历史研究中重视事物形成的具体环境,并据此阐明事物的个体性。此后,“历史主义”一词被利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含义越来越杂,以致于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历史主义的危机”中,一些人将“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等同视之。  相似文献   

11.
张骏 《江海学刊》2015,(3):178-185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作为19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两股有力思潮,为我们讨论历史学乃至历史本身提供了新的依据,拓展了历史观的视野。两者均作用于作为发生场域的历史,但同时并不拘泥于此,其动力及来源远比书写成文的历史更高更深,反过来可以指导历史性作用于历史的考察。而在具体对历史的看法即史观上,两者又处在一种互补互现的关系中。对于某些历史主义代表人物语焉不详的问题——诸如普遍史、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后出者可以提供良好的解释和补充。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者在思维脉络中的某些联系,并勾勒出那个时代历史理论的大致风貌。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解释模式有其共同根源。要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解释模式的抽象对立,就必须在当代境遇中发掘隐含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价值规范,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基础",进而从规范性维度建构历史唯物主义,阐明历史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的有机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规范基础的基本内涵是共产主义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基础扎根于现代的实践、交往活动,有效整合了启蒙现代性的自我分裂,历史地超越了启蒙现代性的规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基础扎根于历史分析,同时又引导着历史分析,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融贯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现在的处境 ,我们需要将老问题转换成新的提问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在解读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诉求及其历史基础问题时 ,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成政治哲学 ,也体现了马克思“实现”哲学的要求 ,其实际的理论效果则是消解各种形而上学假设。本文比照列奥·施特劳斯和理查德·罗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性阅读来反观以现代性旨趣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路 ,以示警戒。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历史主义进行过专题讨论。在文革期间讨论遭到扼杀,历史主义被认为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文革结束后,在80年代又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具体历史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主义则是在它指导下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它们两者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这一问题主要是以讨论历史规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形式展开。改革开放前期,学界一方面沿着以往的思路集中探讨了人的活动在历史规律面前有何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逐渐将论争的主题转向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上来,强调人的活动构成历史规律,而不是先行的历史规律制约人的活动。21世纪以来,学界进一步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以“历史”,即人的活动,为解释原则的唯物主义,并深入阐释了《资本论》以人的活动为实质内容所建构的“历史的内涵逻辑”,最终实现了从“规律制约活动”到“活动构成规律”的实质性变革。回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变革,就会发现,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日益显示出应有的主体性和原创性。  相似文献   

16.
"空间化"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重建的重要理论路径之一.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模式很大程度上湮没了空间维度,因而如何突破这一模式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的首要任务.卢森堡、列宁等人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这一理论已经蕴含了从空间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倾向.列斐伏尔、哈维等学者从元理论和资本主义批判两个层面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理论潜能,给我们以诸多启示.马克思虽然并未对空间问题进行主题化的研究,但他的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转向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但把科学抽象为历史的一般存在,淡化了脑力劳动者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认了脑力劳动者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理论调整,反映了时代条件的变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乃至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丹 《晋阳学刊》2011,(5):72-7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它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学界出现了诸多相对主义理解和可能性解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立足对“现实的历史”的重新阐释,揭示其本质的确定性,这构成规律的必要前提;进而通过对《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运行规律:G-W-G’和W-G-W’的解读,最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确定性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解决历史哲学问题为契机 ,研究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体系在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和历史本体论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 ,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缺陷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