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中国古典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来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概念整合理论一方面丰富了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很强的阐释力,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对概念整合这一新兴理论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研究尤其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关涉的基础概念。然而,关于“毛泽东诗词”概念的外延至今仍存争论,未有定论。是否为“毛泽东本人”所作、是否为毛泽东“原创”、能否算作“诗词”、初稿和过程稿是否纳入、未经毛泽东定稿或同意发表的作品如何看待,是评判特定作品是否属于“毛泽东诗词”所要考虑的五个主要问题。对“毛泽东诗词”概念外延的理解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否基于毛泽东诗词开展客观严谨的学理研究,能否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的正面传播、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文本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能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译。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诗词的英译过程,可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从而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主观位移句中,位移动词用于描写静态空间场景,这种位移动词的特殊用法可以从认知角度加以解释。主观位移及表层语言结构的形成依赖于人类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和完型心理等认知能力与认知操作。主观位移产生于对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概念整合操作之中。在主观位移的语言编码过程中,凸像的选择性、路径信息的必要性和方式信息的受抑制性等语言特点也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阐释毛泽东诗词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生动描写,剖析毛泽东诗词所出的光辉思想,从而说明崇高之美是毛泽东诗词最突出、最鲜明的美好风格。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克服概念隐喻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意义生成背后的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理论为汉语隐喻意义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汉语隐喻意义的整合是在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中进行的。人们在理解和阐释隐喻意义时,会经历概念的组合、完善和扩充等认知活动。此外,人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活动。借助Fauconnier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从认知角度探讨读者或观众理解广告双关语、领会广告意图的相关心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广告双关语的解读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阐释,再次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认知解读是广告双关语研究的新视角,不失为广告双关语认知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学者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月光的意象进行认知分析。在释读月光诗的过程中,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对月光诗中概念整合的运作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概念整合的类型,对月光诗进行在线构建,发现该理论对古典诗词中月光的意象具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该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月光的意象,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运用当代隐喻学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研究。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圭臬,通览毛泽东的67首诗词作品,收集其中的隐喻例证,并按内容进行分类。在语料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认知机制、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隐喻因其人类的共同经验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是人类通过文学创作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独特的神话、宗教、文化、典故等因素也使得这些隐喻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理论起源于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复合语言单位意义整合生成的一种认知学说,目前已成为认知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涉及主题思想现实化的整合模式有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单域型网络整合模式和双域型网络整合模式。镜像型网络整合模式的特点是四个心理空间的组织框架是相同的,其中两个输入空间的所有元素彼此之间都呈现出映射关系,诗词的主题思想在两个输入空间的对比整合中产生。在单域型网络整合中,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为该空间提供组织框架,继而被作为解读诗词主题思想的基础。同单域型网络整合一样,双域型网络整合的两个输入空间在组织框架上也非常不同,但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均有一部分结构或特征被投射到合成空间,通过组合等认知运作机制而产生诗词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焦点之一,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是一个动态的语义概念。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语篇连贯构建机制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文章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部分语段进行分析,阐释语篇连贯的形成过程及其推理机制,揭示语篇连贯构建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因素,为人们多方位解读科幻类小说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新奇爱情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模型阐释新奇爱情隐喻解读的认知机制,并辅以图表动态性地呈现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的意义建构具有极大的认知阐释力.同时,概念整合的视角也丰富了爱情隐喻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毛泽东诗词与《庄子》在时空意识上的异同作了分析与阐释,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诗词在时空观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巨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概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并以实例分析了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概念整合的"四空间"交互作用的语义认知模型和以心理空间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认知过程;指出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对隐喻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最后探讨了在概念整合框架下,影响隐喻阐释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跨语言爱情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与哲学文化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爱情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在爱情概念的异同,尝试性地探索人类思维及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与阐释的影响,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认知理据和哲学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连”字句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汉语结构,能产生丰富的字面外意义,蕴含特殊含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模型探讨“连”字句的意义构建过程,呈现“连”字句在不同语境下意义构建过程的差异,阐释“连”字句产生的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连”字句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在广阔的意义上,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和雷纳·韦勒克的浪漫主义概念在反叛新古典主义普遍性的基点上建立了统一性。在专门的文学内部研究意义上,韦勒克为浪漫主义概念设立了“想象力”“自然观”“象征和神话”三个主导性规范。毛泽东诗词也在这些规范上实践着一种辩证的和象征的诗歌观。在考察术语含义普适性和流变性的过程中,对于直观相似上的推理,必须附加保留条件非常谨慎地予以估价。不能过于强调毛泽东诗词与传统中国的联系,也不能一味强调毛泽东诗词的西学背景。作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的个人性典范,毛泽东诗词是中西文化因素的复杂交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我国现当代伟大的革命家诗人,他的诗词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瑰宝。本文为书稿《毛泽东诗词艺术论》的引论。文章首先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的写作发表情况,接着对其史诗特色、诗教艺术、诗词形式和美学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就三十多年来毛泽东诗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本书的写作目的、要求和构想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用如椽大笔书写人民群众,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的内在属性。首先,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毛泽东对劳动人民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其次,毛泽东诗词热情礼赞人民力量的伟大;再次,毛泽东诗词呈现了毛泽东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最后,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人民历史观。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性,对于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漫画幽默这一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即实时隐喻,以其新奇、生动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国内针对此话题的研究多囿于关联理论为理论背景,故多为静态描述,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实时隐喻的解释力亦有限。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很好地细化了隐喻意义产生的互动过程描述,特别是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阐释人们在解读漫画幽默时的意义建构和动态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