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渝、滇、黔辖区内一些地级城市所属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实现了多个建设目标超常规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更是西南地级城市建设的新名片。但这些新建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了这些新建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探析西南地级城市新建师院发展定位的基本依据、发展定位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多数是由专科学校升格的,并经历了多所学校合并和资源整合,教职工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职工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总结新疆工程学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路,为新建本科院校积极更新理念、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以商洛学院为例,研究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及"双师型"内涵,从观念、制度、人才引进渠道、实践平台、评价体系、激励措施等方面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下新建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是目前新建高科技企业注入资金的主要来源。风险投资者只有准确地把握被投资新建高科技企业的企业价值,才能保证风险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那些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得到充足的发展资金。本文根据风险投资的价值取向以及新建高科技企业评估特点,对如何准确、合理地评估新建高科技企业的企业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具有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即发展动力、学习借鉴、资源利用、机制转化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在充分认识新建本科院校的后发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正确利用这一优势,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从20世纪末期开始在高等教育舞台上发声。从兴起、发展至今,新建本科院校理论研究蔚为大观,可分为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宏观研究层次,诸如新建本科院校源起、转型、办学定位、内涵建设、发展战略等等,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的指导意义。转型是发展之基,办学定位是发展之本,内涵建设是发展之源,发展战略是发展之要。相关理论研究还须进一步突破视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课堂革命”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深刻革新与变革,是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经历了新建发展阶段后,正在积极探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从关注办学条件以及硬件建设聚焦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因此,回归课堂教学,开展“课堂革命”成为现阶段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这必须从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课堂革命”内涵入手,明确新建本科院校“课堂革命”的背景及动因,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实践操作层面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课堂革命”的取向,以期能够为新建本科院校更好地开展“课堂革命”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2000年以来,云南先后新建了9所普通本科高校。这些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为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变化的环境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科学研究内涵的提升不足。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八方面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半壁江山,其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参加了合格评估,合格评估明确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道路。要深入推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出发点在于学校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适切性,落脚点在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应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征与办学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审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入手,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书院是与欧洲大学几乎同时出现和繁荣的高等教育形式,二者都对此前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与挑战,但二者后来的命运迥然相异,书院一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最终沦落;欧洲中世纪大学却做出了革命性贡献。书院的沦落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中国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本质上的异同,对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意义重大。以封龙书院和巴黎大学为基点,从三个方面对中、欧古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崇圣尚礼和经世致用”的书院精神与“尊崇探究,追求自由”的大学精神;受儒、释、道不同宗教文化孕育的中国书院和以基督教神学为唯一精神核心和行为准则的中世纪大学;几近接近却又自成体系的中国书院和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结构。最后概述中国书院和中世纪大学各自优秀的教育传承对现代大学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受西方列强的冲击及西学东渐的影响,沿袭中国古代近千年的传统书院面临着挑战及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河北书院也在清末"戊戌改制"与"新政改制"中发生剧烈变革。在20世纪初新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旧式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从此河北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教育舞台,却成为新教育的重要资源或组成部分,为近现代河北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教育机构,它肇始于唐代。抚州创建最早的书院可追溯到唐天祜年间创建的湖山书院。自唐代至清末,抚州先后创建各类书院近160所,这其中不乏全国著名书院。古代抚州书院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名师多、影响大、成效高的特点。古代抚州书院的发展一直位居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它为古代抚州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和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书院为学堂和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型书院并列为晚清书院改革的三个方案之一。虽然历史的现实是改制取代改造、新创,书院被强令改为学堂乃至学校,但我们仍然主张要慎言书院改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为它更多的是晚清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无奈的政治选择,未必定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点与起点,但由于改书院很快变成废书院,不仅1600余所改成学堂的书院在历史的虚无中被稀释幻化,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使得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从此就沿着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西化的方向奔跑,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与几乎连续不断的否定和革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最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代书院的兴衰及其学术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的书院是清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在清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且书院和学术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客观上促进了学术活动的发展。甲午战争后 ,随着古老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书院制度也逐步崩溃。  相似文献   

19.
书院始于唐代,是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职能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组织。与书院特点和职能不断变革相伴的是,其精神内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因其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的办学性质、“成人之教”的教育理想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追求,书院精神的核心是永存不变的。书院精神主要包括了以道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求知求真为主的科学精神,具体而言又细化为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独立自主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和勇担道义的爱国精神。书院精神是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书院最具独特性、思想性、持久性的精神品格及文化意蕴,是书院发展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拖”落户洛阳,起到了“磁场”和“增长极”的作用,使得相关产业聚集和科研院所汇集,带动了中小工商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洛阳新兴重工业基地”的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