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泽厚把中国艺术的精神分为"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在敦煌的石窟中.汉文化的艺术精神首先与佛教艺术发生共鸣的就是浪漫主义.早期敦煌艺术以"拙"的朴质、"游"的自在、"逸"的超然构成了其审美品格的三个方面,并把中国艺术的浪漫精神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2.
从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所体现的总体艺术精神看:在诗人主体情思的狂放直抒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诗人的诗歌观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诗作所表现的诸多意象和非理性激情上,则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为“五四”时代精神所浸润的新生活创造精神,可称之为“五四先锋派”。这种艺术精神,是诗人立足于中国诗学优秀传统,接纳西方现代诗潮精髓,融于“五四”反叛与创造的时代精神,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郭沫若这种“先锋”精神泽被后世,永远值得珍惜、光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离不开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的推动。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有力地促导了浪漫主义中国化:诗歌中主人公的主体精神以“圣贤”遮蔽着“天才”;在“人神”关系上,以“人神恋爱”的结构模式取代了西方的“人神同性”;在艺术意蕴上,“心境”释放时的激情淹没了“人性”的理性思考。因此,这种浪漫主义所表现的“神思”是非本体性的,从根本上讲这由民族根性——“神与物游”中之“游”即契合、顺应精神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物态化显现,它同古代各个时代人类的文化模式和现实的生活世界有着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敦煌艺术虽历经千难万险,却最终能够声震寰宇,泽被后世与它所彰显的敦煌哲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敦煌艺术的包容博大、认识理性、自由精神、坚定信仰、超越创新正是它牢牢地吸引和锁定整个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敦煌艺术的独特气质、高雅风采显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常常被划分为浪漫主义诗人,其精神世界的多维特点,其文艺思想和诗歌艺术中的唯美主义因素却少有学者论及.本文从徐志摩“浪漫”与“唯美”对接的文艺思想、由“浪漫”向“唯美”嬗变的艺术风格、既“浪漫”又“唯美”的诗歌主题、“恶中见美”的唯美主义表现艺术等4个方面,论述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思潮中,浪漫主义曾经展示过它激动人心、引人神往的魅力。从“五四”运动“个性解放”的狂飙到80年代“思想解放”的大潮,浪漫主义的精灵在中国呼风唤雨,为改变中国思想者、文化人的精神状态,为塑造中国文化的现代品格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在告别20世纪的时刻,研究20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品格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世纪之交这个务实之风流行、浪漫主义精神风光不再的年代里,对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历程的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7.
顾易生 《阴山学刊》2001,14(2):12-17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大的文学家。苏诗闪耀着某种民主自由精神的光芒,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其思想站在“时代前沿”,其诗歌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张光芒 《北方论丛》2001,5(4):82-88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阳性主义叙事”,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两大叙事传统共同表现了以清理激荡为人的解放动力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哲学”范畴建构的历程考察,阐明了“敦煌哲学”成立的可能性.从哲学对思想道路的奠基性作用入手,通过对中国哲学核心观点的分析,以“敦煌性”为出发点,认为“和”可能是敦煌哲学内在特质的核心精神,这将是日后敦煌哲学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敦煌哲学与其说建构,毋宁是发现.  相似文献   

10.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荀子·正名》)在开始论述中国传统文学创作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确切涵义。英国谢泼莱主编的《世界文学术语辞典》认为:浪漫主义“这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术语,它被用来指面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文学变革的大量的复杂的倾向……这些倾向可以大致地按题材、态度和艺术手法这三个项目加以分类。”①用现在更常用的话来说,浪漫主义一词包含着题材、创作精神(即态度)和创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这种解释,也适用于现实主义。本文即想从创作精神和手法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特色,作一番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芭蕾在芭蕾舞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少芭蕾舞史的专家把浪漫主义笆蕾阶段评价为芭蕾的“黄金时代”,认为浪漫主义芭蕾的艺术成就把古典芭蕾艺术推到了最高峰。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芭蕾形成发展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已经远离今天了,但是它对芭蕾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浪漫主义芭蕾的主要代表作品依然是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的剧目,而享有崇高和不衰的声誉。这种的轻盈飘逸、热情奔放、充满幻想和朝气,技巧高超复杂为特征的浪漫主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诗歌的本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我们从“诗六义”出发,把“赋比兴”放到人类学理论的框架之中,探索赋、比、兴与人类精神起源的内在联系,及其各自的历史积淀过程,以历史积淀界定其内在结构,对中国诗学的“赋比兴”说进行全新的阐释,就可能意外地发现中国艺术精神起源中的“发生学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
“艺术、艺术哲学、敦煌艺术哲学”散论●穆纪光1.法国的丹纳、中国的马奇、美国的奥尔德里奇等艺术批评家或美学家,都曾以“艺术哲学”为名写过很好的书;一些艺术批评家如司空图、道济、刘勰、朗格、科林伍德等也写过很好的书,这些书虽未贯以哲学的名字,但确是艺术...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剧坛,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奔腾汹涌,而浪漫主义早已是“明日黄花”悄然枯萎,然而在远东的中国,尤其是在20年代那“葱茏”、“青春”期,浪漫主义戏剧思潮正强劲地冲击着千百万青年男女的心灵,并成为本时期中国戏剧创作的主要实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剧对世界浪漫主义戏剧发展的独特贡献。 开放自由的五四新风,又使2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戏剧思潮独具特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同步译介与相互渗透,它较少西方传统浪漫派那种单纯的浪漫美,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审美都具有新世纪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浪漫主义失落的多维考察杜运通(河南大学中文系)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异军突起”的创造社高擎浪漫主义的大横空出世,气吞八方。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沉沦》,借助狂飚突进的时代羽翼把浪漫主义张扬到了极致,在中国浪漫...  相似文献   

16.
把浪漫主义带进文学领域,屈原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的古代神话,以及同时代的《庄子》散文,都已有了“荒唐”、“谲怪”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但是,作为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却是由屈原所开创的。不仅如此,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相对于古代神话和庄子散文来说,在表现对象和艺术处理上,又有着自己的新创造,体现了一种新精神。这具体表现在下述三方面: 第一、屈原创造性地让自己进入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古代神话和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便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艺术创作中,都还没有将自己作为浪漫主义的直接表现对象。它们所表现的,不外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或是虚无缥缈中的众神,或是拟人化了的飞禽走兽。作为这些神奇故事叙述者的作者本人没有、也不可能直接进入所构想的神奇境界中去,去窥测一下其间的奥秘,尝一尝神仙树上的禁果。 在庄子的散文中,其浪漫主义想象可说是荒诞、诡谲、瑰奇之至,反映出庄子的极大创造精神。其中少数片断,如“庄生梦蝶”、“庄子”与“骷髅”的“梦谈”等,作者自己还进入了某种神奇境界。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庄子在散文领域里作出的浪漫主义创造,实可与屈原在诗歌领域的巨  相似文献   

17.
自然之境:浪漫主义的价值追求赵枫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艺术中去,那么,这话对于近代浪漫主义运动或许只能从否定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18、19世纪西方社会演进的主导潮流─—功利趣味对终极关怀的抑制,城市对于乡村的征服,技术进步对人与自然关...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浪漫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内部的分歧,背后潜在的重要因素是关于浪漫主义问题的分歧.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融汇与结合主要是以尖锐的论争和重要的文学口号的形式存在的.本文试图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关于革命文学与主观论的两场论争和“两结合”口号的提出,揭示浪漫主义巴拿马百花奖大锅饭会员国发出的文学精神、批评方法及艺术原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具体影响,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结构形态和本质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20.
美学的浪漫主义和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浪漫主义主要有两大类别:以卢梭为代表的“美学的浪漫主义”和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政治学的浪漫主义”。前者的内涵侧重于对人类文明及科技理性发展所带来的负值效应的忧虑、质疑与抗衡;后者则把浪漫主义当成隶属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中的一种成分,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30年代后的中国,政治学的浪漫主义排斥、取代了美学的浪漫主义,在具体文艺实践中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现象。实质上,郭沫若与沈从文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界的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