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通过对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市场体系理论、民间宗教等范式的反思,结合人类学对中国社会的应用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如将人类学的社会意义培育于公共空间之中,关注人类学的宇宙观等,并就田野工作的方法、经验及研究选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关系研究的持久动力来自于人类学家一直在文化中发现历史的努力,以及来自以历史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人类学的影响.人类学对事件、结构与历史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功能主义和写文化四个阶段.历史学与人类学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如何将历史学的时间深度与人类学的空间深度相结合,使知识有更高层次的突破是历史人类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汤夺先  李静 《民族研究》2012,(4):91-101,110
本文通过梳理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层面探讨了政治人类学的学科基础,指出当前西方政治人类学主要关注非西方社会政治制度、非西方社会中公民"身份认同"、现代政治组织、特殊群体和信息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随着引介与吸收推广西方理论方法以及中国的学术实践而得以开展。深度交流困难、应用性不足和理论创新欠缺等是当前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治人类学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书法人类学是中国学者新近提出的一个学科概念,对它的研究有待展开。书法人类学不能仅仅关注作品,更要关注书写者,关注书写行为过程,关注书写者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文化语境,关注围绕作品所建构的社会互动网络,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能动性。书法人类学要广泛吸收历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书法家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凭借书法作品与周围形成互动关系。书法作品可被视为物质文化,可以借鉴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加以研究。书法亦处于特定的审美空间和文化场域之中,需要用整体性和语境性的视野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族群源流史研究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献、考古发现、人类学材料、语言学材料等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自然科学的介入则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分子人类学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上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基因层面,从而为解码族群源流提供了新钥匙.《岭南民族源流史》一书是分子人类学真正走入人文科学领域的系统性论著,标志着传统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开始进入系统结合的阶段.《越文化发展论》一书同样重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其对於越族源的讨论在材料运用上的综合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全面性,都堪称族群源流史研究的典范.这两本专著为我们重新看待秦人源流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大鸣  肖明远 《民族研究》2022,(2):82-93+140-141
传统人类学研究习惯针对现存的“简单原始”的部落社会进行研究。随着人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对于复杂文明的研究,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学研究如何继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人类学在复杂社会研究中诞生了一些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既有西方人类学方法运用于中国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又有基于中国传统研究理路进行的方法创新,还有数字时代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新探讨。以历史人类学、多点民族志、快速评估法、互联网人类学为代表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复杂社会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新进展,有力回应了人类学田野方法能否胜任复杂社会研究这一问题的诸多质疑,促进了人类学与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时代要求的互相适应。人类学对于复杂社会的研究是完全可能、可行与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 ,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 ,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 ,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 ,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 ,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 ,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社会文化现象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而又有其特定性或其内在的逻辑.人类学的空间研究,不仅能提供我们对于人类学研究议题的新的着手点与探讨方式,而且有助于对空间本身能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状况和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学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学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人类学概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关于女性人类学的研究,国内刚刚起步。本文着重阐述了国际女性人类学的由来与发展、学科定位、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以及女性人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争论焦点。文章认为,了解国际女性人类学、了解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女性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及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我国人类学和女性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媒人类学作为一门人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正在兴起的分支学科,从学科名称的命名,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的确立,都还悬而未决。本研究从人类学、传播学的学术谱系中,梳理了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背景进行辨析,论述了人类学研究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学研究中的人类学思想,并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概念、理论叙述和发展阶段进行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人类学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主要集中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的引进及其比较与评析性研究;教育人类学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现实的关联性研究;教育人类学方法何以用于中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如何从本土视角探讨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人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论重视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采借,文章探讨了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属性与文化概念表述,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和人类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化比较,对人类学文化建构的时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人类学背景下语言、社会与文化建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从语言角度出发能对社会-文化形貌进行较好的把握,助益跨学科交流角度对人类学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语言人类学的学科渊源、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和任务 ,语言人类学在人类学理论框架中的地位以及语言人类学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法学来说,法律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而且提供了别具一格、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思考路径.本文基于对30年来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文献梳理,结合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现状,探讨国际法律人类学的前沿研究的结合点.本文重点关注我国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实践的进展,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作为西敏司教学助理的经历,阐述了他有关食物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及其他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反思,力图说明他在人类学理论等方面打破了人类学只是局限于某个地方社区的民族志研究的现象,而开始了对全球资本主义的人类学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降,人类学的空间转向使田野空间不再是民族志的开场布景,而成为人类学需要面对的知识论乃至本体论问题。文章讨论了当代人类学田野工作空间的三个问题——流动、实践与特定场景性,阐释其指向确证田野工作空间本体意义的三重反思。文章认为,这一确证也是对人类学知识本体意义的确证,有助于在田野工作热语境中突显其超越技术性方法的内涵。其中,田野工作空间的特定场景性或可成为理解田野知识生产整体进程、探寻多主体共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人类学研究离不开国学,国学研究的深入同样也离不开人类学的视角,作为人类学工作者应考虑如何将这两门学问结合起来,以最大地发挥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的作用.人类学不能局限在只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上,也应该关注主流社会,加强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应用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