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传播作为一个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已崭露头角。社会学的渗透使传统传播学的领地在悄悄扩张。庞大的网民队伍奠定了网络传播的基石。网络传播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网络传播也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信息发布权的分散对传统话语霸权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角度,社会可以看成是一种因为传播方式(其中以传播技术最为重要)的发展而展开并由传播方式来组织、同时为适应驾御这些传播方式而组成的某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复杂性由传播的复杂性来决定.社会是在传播方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新传播技术的使用都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的纹理.社会秩序由传播建立,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信息控制系统,传播虽然受到社会的控制,但它却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空间,网络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尤其是多元化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相关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网络传播的研究,利用传播学的“5W”理论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实效性,为“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现打下坚实思想基础。“5W”理论显示传播是一个目的性系统性的行为过程,其中的五个环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技术的兴起,对传统的档案信息载体与传播产生着重大影响,为档案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档案信息网络传播的前处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网络的组织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网络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将由单向传播方式向以传播与客户主动的信息搜寻的双向交流模式演变,这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的创新,一方面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便利手段获取所需的一切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极为迅速地反馈信息。从信息要素的角度来看,网络传播的运行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经济运行机理,它改变了政府宏观调控及商品流通的方式,使生产要素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杨露 《国际公关》2023,(6):166-168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使信息传递与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出现,不仅能打破传统的模式,也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上的一切。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下,使得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本文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使人类文明、文化传播方式较之于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传播对我们今天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国家、政府、企业、家庭等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网络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有待人们进一步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伦理是一个区域社会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体系,传统伦理是通过承我统治阶级利益的信息并利用国家机器使社会成员接受的系列价值观念,存在着具有优势地位的信息源和被垄断的信息传播渠道.而网络则赋予了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源的机会,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垄断,代表着各方利益的观点都有了被传播的机会.所以,传统伦理的存在基础已不复存在,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会形成相应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让网络传播具有传播时间、传播地点的随意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无限性等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和模式的变革,让传播现象由于道德约束力的下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网络恶搞,正是在这样的传播空间滋生并快速蔓延的,其传播范围广泛,对社会道德体系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博客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提供一个虚拟的选择性表述空间来传达作者的个性化信息,信息提供者和受众的参与程度及传播内容都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本文力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博客传播的独有特点及其对传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传播媒介有着自己不同的传播方式。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效能也就大不一样。电视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人们称之为"传播媒介带来的信息传递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表现在受众采集信息的方式由单纯地通过文字解读(看报纸、读杂志)和听觉接受(听广播、听录音),转变成为听觉和视觉共同参与的(看电视),有声、有色、有形、富于动感的信息接受方式。为此电视对信息的传递者主持人的形象也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有机整合了手机短信与传统博客二者的信息传播特点.从博客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于其精微,需要精炼化地编发内容,适应了现代的人阅读体验,吸引了广大人群共同参与其中;从短信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突破了手机短信的点对点信息传播模式,能够形成多元的信息交流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促生了个体的行动,也让社会舒筋活络,但能否激活并重建公民社会,仍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利用社会网络矩阵分析法对网络虚拟社区中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概括出网络虚拟社区群体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计量分析模型对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虚拟社区CMC信息传递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了控制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书法的传播方式在当代有了大的转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书法网络传播给书法艺术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本文主要阐述古代书法的传播模式、现代书法的传播模式以及论述了当代书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产生传播转型的种种特征,并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展开论述,以此说明互联网迅速推动着书法艺术向前发展,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自由的互动空间。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靠性有时也会让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失去自身本来的面貌,建立良好的书法网络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社会,乡村网红是网络广场中的“乡村信息源”、自者视角下乡村社会的形象建构者和网红效应下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他们进一步弥合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助力着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网红以“原生态”的草根人设传播、富有“地方感”的共情传播、集体参与下的人际传播助力媒介化乡村社会的构建,优化了乡村社会的传播格局。乡村网红的传播实践加速了乡村社会传播的“在地化”转向:传播资源从“汇聚城市”转向“返流乡村”,传播话语从集中把关的宣传话语转向共享式的民间话语,传播方式从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向在地性的参与式对话。我们尚需引导乡村网红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其为当下乡村社会传播力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人们将网下的生活移居到网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的大众传播特征使得社会资本容易集中流向网络场域中的强势话语阶层。而微信的"生成"式结构所形成的信息过滤机制,使得每一条信息必须跨过圈与圈的屏障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还原信息本身的价值,同时有利于消解网络核心话语节点的话语权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层层过滤的"序参量话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让微信场域中,基于话题本身价值的人际交往更加平等和理性。文章试图从微信朋友圈的"生成"模式入手,分析朋友圈的结构形式,通过描绘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探索在基于内容价值的传播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形成舆论的最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新闻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确凿,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舆论。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各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是人们通过判断,以赞成、反对、希望或者直接要求等形式所表达出来的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或新闻媒介传播。但是前两种传播方式的范围和影响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只有借助新闻媒介传播才是最及时、最广泛的,也只有借助新闻媒介,舆论的上述各种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1.提倡辩证法,防止片面性新闻宣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传播与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 ,研究中国古代传播方式与传播文化的特色具有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传播方式的历史演进中 ,口头传播、印刷术传播、邮驿传播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这三种传播方式的具体应用 ,小说、古代印刷广告、急递铺对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统治方式、平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建立现代的传播体系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传播与编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 ,文化信息的传递已经继经济信息的传递之后 ,成为世界信息传递的又一主要内容。具有不同背景的文化因其是否进入一个通畅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各自不同的文化价值。作为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 ,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定位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