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反腐"的基本涵义和机理,认为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伦理行为,是社会政治参与主体对社会政治核心价值的追求,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参与和舆论监督,网络反腐成败的关键在于反腐信息的阳光透明、及时反馈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及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自觉等。通过对网络反腐进行伦理学分析,来了解网络反腐的作用机理、反腐特点以及怎样应对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本文通过在伦理学视角下对网络反腐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进行国家权力主体伦理道德建设、社会公民伦理道德建设和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等,来使网络反腐伦理化,制度化,使网络反腐建设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热议话题,其中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新形式,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我国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在网络反腐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必须通过加强对网民的"网德"教育、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处理机制以及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才能保证网络反腐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传涛 《老年人》2013,(5):14-14
二0二二年,网络反腐赚足了世人的眼球。从六十三小时被秒杀的雷政富,到傻笑得不合时宜的“表叔”杨达才,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青年是网络社会和未来社会反腐力量的主力,社会心理路径是影响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重要因素。对1250名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心理路径对青年参与网络反腐行动产生作用。目前,青年网络反腐关注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网络反腐行动倾向较积极。集体愤怒、集体效能、感性动因、身份认同、网络道德信念五条社会心理路径能正向预测网络反腐行动,集体愤怒是最重要的心理路径。集体愤怒、集体效能和感性动因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身份认同和网络道德信念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构建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身份认同结构模型,有助于了解身份认同对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社会心理路径的整合作用,从而为鼓励新时代青年参与网络反腐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在监督方面的优势,正在加大力度将网络运用到反腐实践中来,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反腐起源、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探析未来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高佳 《现代妇女》2014,(6):68-68
随着网络的普及,近年来,一批腐败分子在网络反腐的热潮中落马。作为一种新的反腐形式,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不断显现。根据网络反腐的特征,规范网络反腐行为,加强网络反腐有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龙 《现代妇女》2014,(5):101-102
微博作为当前网络上最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之一,在网络反腐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微博反腐也暴露出自身的问题。在厘清微博反腐的概念、产生原因之后,从作用机理的角度分析,能够更好的理解微博反腐的作用,进而在反腐制度涉及上更好的将被动的网络反腐与主动的官方反腐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网络反腐日益盛行,也备受争议。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此持什么态度?随着民主意识的觉醒,大众监督力量的提升,网络反腐对于大学生塑造廉洁意识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次调研将放眼当前网络反腐的态势,助力形成网络反腐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以其操作简单、信息传播快等特点迅速流行开来,其社会影响力已经十分明显。本文试从网络反腐的传播主体、内容、方式、渠道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14,(11)
正被称为"80后女贼王"的唐某某在全国各地作案多起,专偷官员办公室,涉案财物有购物卡、名烟、名表、黄金玉器等贵重物品,价值200多万元。颇有心计的唐某某把偷来的赃物拍成照片、整理成举报材料,一旦自己案发,希望能给纪检部门查办贪腐案件提供线索,争取立功减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所采用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如网络举报、任期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眉山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夯实基础,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强化反腐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大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0年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反腐     
有人说,"安徽砀山房产局长被妻儿举报"是一场"中国式反腐",也有人说这是"大义灭亲"的义举。可实际上,它不过是一出幻想破灭后的"闹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将反腐工作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不断提升全体党员以及行政公务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过去我们常常依靠对个人的约束而不是制度来预防腐败,许多腐败现象、行为虽被一时消灭,但很快又"死灰复燃",所以,今后唯有依靠更加健全、完善的制度来预防和防治腐败,反腐工作才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不断刷新收视记录,被观众赞"全程高能".主题上的立意深远、破题深入,艺术上的多线叙事、视觉品质,传播上的多屏热播、反馈热烈,都是该剧成为"现象级"电视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创意十足的网民发明的"被字句",近来很红火。从"被自杀"、"被自愿"到"被就业",一路走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如何"的。当"被××"走红网络时,有网友戏言,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这既让人感慨,又透着太多戏谑的自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国土厅掀起反腐风暴,三名副厅长和一大批市县国土部门官员落马。虽然说,国土部门是当下腐败高发区域,但在短时间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官员出事,还是相当不同寻常。有消息说,在江西国土厅系统反腐的背后,居然存在一个"窃听门",国土厅厅长电话被人窃听,而窃听者,很可能就是落马的三名副厅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展现了网民的惊人力量,也使得网络对集体行动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北京、上海和郑州三地青年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集体效能和现实集体效能对青年群体参与网络集体行动的意愿都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青年群体对于集体行动可能实现目标的感知,例如监督、反腐、维权,甚至解决社会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其参与网络集体行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20):11-13
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披露出来的高官落马事件来看,背后均牵扯出许多官员,查处力度前所未有。有迹象表明,此次反腐风暴与已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联系。此次对不法官员的查处,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与前段时间提出的反“商业贿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对各国来说,都不可能指望依靠预先定制的,舶来的,但脱离本国制度、司法、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的药方来遏制腐败。决策者应致力于强化既有的制度,而不是盲目求医于舶来的药方。中国共产党保有了"先忧后乐"的儒家士大夫的道德观,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反腐败上升到攸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决定了中共自身的反腐机制依旧是遏制腐败最有效的药方。  相似文献   

20.
近期陆续有几例反腐案件的消息见诸报端。比如,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大地因受贿罪被判刑,原广州市番禺区政协主席柏楠因受贿罪被判刑,江西省检察院原检察长丁鑫发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这些案件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都牵扯到一家或几家企业。由此看来,要查干部的腐败问题,往往需要从与其有权钱交易关系的商人八手,两者之间肮脏关系查清了.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