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这一概念一般指"非文学"的写作过程、行为和成果,而文学的则常用"创作"表述。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写作方式,写作的主体、方式、体裁、动机、内容等写作诸要素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写作理论已经无法阐释网络中的写作现象。因此,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框架,面临着现代化的更新和重构。作为写作学延伸和拓展的写作行为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更加关注写作现象和写作行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传统写作学难以解释和说明的一些当代写作现象和行为提供理论支持,以丰富和发展传统写作学。  相似文献   

2.
李重华 《北方论丛》2003,(5):129-130
写作研究是研究人们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创造规律,从而使有志于从事写作或写作研究的人更快地掌握这种规律写作。而就现实而言,人类的写作能力正面临着迅猛崛起的现代化传播技术即网络技术的挑战。目前写作研究的现状是传统写作学、当代写作学,近年又出现了电脑写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当代文明,从文化层面上都有其独特的表征。而古代文化的表征都是由文字来体现的,认不认字,会不会写字便成为了古人评定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当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直至思维方式的改变——摒弃线性思维而代之以网络思维,这在写作上更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当代社会写作与生存息息相关,这也就是写作的现代理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相似文献   

5.
顾广梅 《东岳论丛》2007,28(4):102-104
数字化技术平台深刻影响着现代写作的伦理学和社会学,改变着现代写作的内涵、观念与特征。自由、虚拟、复制写作观成为数字化技术平台上三种全新的写作观念,对它们进行梳理和审视,透析它们的产生语境、文化内蕴、基本特征及实践可能性等问题,可达成对现代写作发展之路的深度体验和理性把握,有助于现代写作知识地图的理性规划。  相似文献   

6.
司春艳 《理论界》2008,(6):154-154,23
网络写作是用电脑写作,使用的是电子文本,电子文本同传统文本相比,表现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异;同时网络写作是在线写作,网络这个媒体已经内在地改变了作者的思维与写作方式,也改变了作品的存在方式乃至整个写作活动的方式。网络环境的自由空间,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真实有趣、贴近生活的内容。不仅导致网络写作的个性化,也表现出网络写作的大众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写作实践的发展,新闻写作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是新闻写作当前繁荣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振兴新闻写作.必须走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传统的新闻写作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改革的现实的挑战.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是新闻写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要珍视我国传统新闻写作理论的遗产,在前辈记者取得的的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轻视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传统的写作什么都不行,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我们在充分重视继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传统的局限,要敢于突破和创新.传统既包含  相似文献   

8.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一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大学英语教改的关注点。而网络环境恰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写作便是众多平台之一。通过探讨传统模式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英语博客写作相关内容,提出将英语博客写作与传统课堂中的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写作生产陈学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将会引发一系列学术观念乃至学科体系的革命。以研究文章规律和写作过程为己任的写作学科的许多传统观点,在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显得捉襟见肘、苍...  相似文献   

10.
李相银 《晋阳学刊》2005,(5):100-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随着文学史观的变化而变化,循环论、进化论、唯物论、实证主义等都曾经影响过文学史的写作。文学场维度的确立以及文学史写作的开放性将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出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传统写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从作者的写作观念、思维模式、写作方式、文本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等五方面论述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因为男性传统的强大历史记忆,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普遍是以"受害者"的哲学姿态书写女性深渊感受的,抗辩男性传统构成女性写作的重要心理动机。在现代价值意识和时代精神鼓舞下,当下的女性写作表现出激情式写作特点,带有明显的放纵、偏执、自恋等写作倾向。因抗辩意识过度强烈,作家们的"激情"并未升华到美学层次,而只停留在情绪层面。女性写作的抗辩式书写有其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然而如不能在自然-情感-社会-文化的综合中把握两性关系,不能在作家个体-女性经验-人类普遍意识的深刻对话中建立起女性表达的根据,女性文学很难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萌时期广有影响的标志性作家,她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为现代女性的写作,所带给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性改变.通过对冰心儿童观来源与性质的考察,不仅可见组成冰心文学所特有的内涵与风格的重要元素,更可籍由这个特具象征性与代表性个案,考察中国女性写作的现代转型与其特质.  相似文献   

14.
写作教学首先是“做人的教学” ,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质的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现代写作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写作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文关怀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将学生当成一个“人”来对待 ,让其发现做为“人”的素质 ,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写作教学的人文关怀问题是现代写作学、现代写作教学现代性的根本体现。写作教学的根本是做人的问题 ,尤其体现在应用写作教学中 ,随笔写作、感官训练、模拟写作都是其中很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2):61-69
汉语的现代性写作仰仗一种朝向未来、充满潜能的新语言。这种新语言召唤着具有现代心智的诗性写作者。在这种意义上,放眼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部边缘之书,《野草》或可被确认为一部绝对的文本和一个彷徨的开端,鲁迅或可称为现代汉诗写作的第一人,他启迪着现代读者对书写维度的注意。本文倾向于将《野草》视为一种现代汉语写作的草图,而鲁迅对《题辞》的写作,尤其是他对四种实验性要素的运用,已经为这份草图的展开做出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写作研究在“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的旗帜下,确实有了长足的进展,其活跃、深入与繁荣,都是前所未有的。过去,曾有人引用歌德的“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是灰色的”这句话来贬低理论的作用,尤其是写作学界,“写作无理论”,乃至轻视理论研究至今仍很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中形成了各种新的文化景观,最明显的是他们对文化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表达手段正发生着改变。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相关社会调查为依据,考察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研究了大学生的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对大学生写作的媒介运用、内容表达、传播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影响,但大学生的写作也仍然受传统文学和写作形式的文化制约,大学的文学与写作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将新媒体写作尽快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的发展,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人类已进入到网络文化时代。换言之,从这一刻起,网络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仅仅属于一种操作技术的范畴,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新的生活和工作的手段、模式,甚至成为一些人生存的方式。网络正以它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产物,即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地在写作学领域则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电脑写作。电脑写作必将对现行的写作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写作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缺少写作的生活是不完满的生活。写作构建着现代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因论的语言教学是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合而为一。强调传统的背诵、模仿,更重视现代的创造性表达和文化渗透,不仅缩短了语言的理解和产出过程,提高语言产出效率,而且避免了语境转换导致的语用失误。基于模因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可实现有效的商务书面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