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的宗教绘画是为宗教服务的,因此它的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最重要的绘画形式是唐卡和壁画,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找到了解西藏宗教绘画艺术的窗口,同时它们也能传达出藏族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遭地区风格影响的信息.西藏宗教绘画中对色彩的巧妙应用使它更加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唐卡是以表现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布质卷轴画,是藏民族宗教、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赵泰来先生捐赠盐城市博物馆的唐卡在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解读其基本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其利用和进一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9,(3):34-35
日前,“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在上海东亚展览中心展出,来自西藏的艺术品唐卡(Thang-ga)吸引了很多人。唐卡作为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兼有史料、教义阐释和实用功能,被喻为“西藏的百科全书”。唐卡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通常一幅精美绝伦的唐卡,要花费画师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因此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从2000年至今已经翻了近10倍,最普通的当代唐卡(约100cm×60cm,普通颜料)也需要1000元左右。据介绍,作为收藏界的新宠,唐卡珍品极具升值潜力,一些名家制作的珍品更具有强大的升值空间。  相似文献   

4.
西夏卷轴画集中出土于今内蒙古和宁夏两地,约有200余幅。其中的佛教卷轴画并存汉地传统绘画风格与吐蕃传统绘画风格(唐卡)两种形式。前者较多表现汉地净土信仰题材,特别着重于“阿弥陀佛来迎”场面,体现了西夏在继承唐代基础上的独特性;后者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内容,皆可于12世纪前后的西藏唐卡中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5.
中原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区,被唐卡画师主动接受,进行借鉴、吸收、改造,融入唐卡画中,不仅拓展了唐卡的题材内容,美化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升华了画面意境,还丰富了唐卡画绘画技法,也赋予了唐卡艺术更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唐卡是藏族人民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积淀着深厚的审美内涵,呈现出艳美与狞厉美的审美形态,其宗教性象征符号所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艺术境地,彰显了藏族人民对圆满之美的追求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唐卡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特征,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与人们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唐卡艺术的功能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以往的供奉和宣传品演变为一种审美对象,人们在对唐卡作品的欣赏中关注它的供奉与宣传作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它的审美作用,因此对唐卡的题材与创新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唐卡的艺术审美当中,我们只有在充分、客观地理解它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它的审美本质,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8.
李曼曼  屠国玺 《社区》2008,(29):33-33
一踏入甘南,便想起了朋友的话,“去藏区就得见识一下唐卡艺术,拉卜楞唐卡艺术中心的老板可是位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9.
唐卡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轴画。浓郁的宗教色彩是唐卡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此外,唐卡还具有种类繁多、构图形式多变、色彩丰富艳丽等重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寺院和民居建筑、绘画 ,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与审美的体现。本文阐述了藏区建筑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藏族绘画的崇高境界——真、善、美完美统一 ;藏族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各有不同的渊源、继承、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主的两大东西方绘画体系。外国古代绘画主要是继承了欧洲洞穴壁画的立体、写实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体面造型为主的绘画,后又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以油画为主的绘画艺术。而中国绘画则是继承了中国远古时代岩画、彩陶、青铜器艺术平面装饰性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是:都经历了绘画程式化的时期、以描绘宗教神话为主题内容的时代、以绘画材料的不断改革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藏昌都嘎雪唐卡画师家庭的人类学田野个案,文章尝试将家庭视为技艺的个人知识习得与社会交往相关联的一个结点,探讨唐卡的社会技术体系,并由此切入人类学对技术(技艺)、思维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笔者认为,唐卡既是维持家庭生计的手工艺,更是一种"心灵技术",其社会技术体系不仅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叠加而成的物质世界,还应包括精神的维度。家庭、村落中的信仰文化传统是唐卡技术再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青绿山水画就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产物。青绿山水(金碧)的技法、材料、形式等方面正好和唐卡材料、造型手段相一致,符合藏民族的审美习惯。唐卡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素材来自现实生活中鲜活实体,这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与青绿山水写实精神找到了统一性。这些因素造就了青绿山水画势必被唐卡艺术借鉴融合,成为唐卡艺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特性。从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视角来看,其关学特征主要通过画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造型程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加以表现,文化特征主要通过绘画作品对高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表述得到呈现。西藏当代绘画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彰显文化多样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守望唐卡     
吴桂英 《中国农村》2008,(11):60-61
湛蓝的天空,神奇的雪山,虔诚的朝圣者,高贵的金顶,这是西藏永叵的主题。另外西藏还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千百年来藏人用生命创作的唐卡。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绘画艺术中模仿客观对象的传统观念发展到十九世纪受到了严重挑战,模仿写实艺术表达手法面临危机,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和日本的浮世会版画等东方艺术出现在西方,对西方绘画艺术家具有神秘的诱惑力,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进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的写实程式的约束,以一种新的艺术手段、新的绘画语言、新的视点对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进了"形式革命".  相似文献   

17.
仲唐——《格萨尔》唐卡最初从说唱艺人的简略人物画,到“拉日哇”的专门创作,再到19、20世纪宁玛派、萨迦派僧人专门绘制,逐渐成为一种史诗图像传承方式。这些仲唐或保存和供奉于寺庙,在某些特定节日展出;或被说唱艺人在说唱时展示,以对说唱进行祝福和加持;或被请到家中,作为财神或战神供奉;或被个人收藏和博物馆收藏。到了当代,除了专门的唐卡画师继续绘制仲唐外,一批接受过中西方现代绘画教育的画家进入仲唐领域,或独创,或集体创作;在题材方面,除了格萨尔王骑征等传统内容外,当代最杰出的说唱艺人扎巴(1906—1986)成为仲唐主角;在规模和形制上,拓展了从单幅到组图的范畴,形成从简略到细致的“格萨尔画传”。这些既反映出仲唐在传承和流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开放形态,并不断反哺《格萨尔》口传史诗传统;同时,也反映出《格萨尔》日益成为藏族各种艺术形式扩延和流变的源头,推动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简讯     
2007年7月29日-8月1日,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黄南州人民政府在西宁联合举办首届唐卡艺术研讨会,来自四川、甘肃、内蒙、青海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唐卡艺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工艺技法、颜料配制、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唐卡艺术创作流派、历史渊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部分代表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进行了考察,参观了热贡艺术馆,走访了“家家从艺,人人作画”的热贡四寨子民间艺术作坊等,并与热贡艺人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给绘画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图象和绘画艺术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入手,分析论述图象艺术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教绘画及法舞、法乐是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起源于印度和西藏,伴随着藏传佛教及其寺院的建立,而传入蒙古地区的。由于受到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影响,受到蒙古族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佛教艺术形式,在蒙古族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