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出现与流布,不是偶然的,除了贾平凹滥用自己的才情之外,当然也有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交织碰撞的痕迹,包括积极的与颓废的意识碰撞的痕迹,其中也有西方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的消极影响.《废都》和"废都意识"显现出的与道德规范的严重不和谐,在中国文坛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发表《鬼作家》到2007年出版《退场的鬼魂》,菲利普·罗斯的叙事技巧既有承袭也有嬗变:虽然在叙事视角上都采用回溯的第一人称"内聚焦",但视角与声音的相异或一致凸显叙事的稚嫩或成熟;虽然在叙事结构上都采用框架式,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却有简单和复杂之别;虽然在叙事策略上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后现代小说艺术手法,但就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本身、叙述文本中主人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界线而言,《退场的鬼魂》比《鬼作家》的叙述更复杂、更娴熟.从视角、结构、策略三个维度看,《退场的鬼魂》承袭前作叙事主体、文本语境与叙事风格,含而不露地生成兼具文本间性的独异性,其充满叙事性想象的小说文本为"祖克曼系列小说"画上完美的句点,可视为菲利普·罗斯"祖克曼系列"叙事艺术技巧上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3.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4.
莫言仅用43天的时间就创作了近50万字的《生死疲劳》,其创作速度之快、文本之厚重、情节之复杂都令人惊奇。《生死疲劳》的成功与莫言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六道轮回"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怪诞传奇的叙事情节,不单是吸引读者的因素,更是文本构造的支柱。  相似文献   

5.
伊恩·麦克尤恩早期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及小说《水泥花园》和《时间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叙事特征.小说文本在场景安排、人物摹写、"色情"意象和叙述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超现实主义梦幻、荒诞等特质.显然,这些超现实主义叙事方法的运用凸显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本真思考与质疑.  相似文献   

6.
《活着》不但意蕴丰沛,而且在叙事美学方面,亦提供了一种范式.《活着》具有典型的双重叙事结构,不仅产生了两个叙事者,还由此引入文本的叙事视角和故事的叙事视角,这就使得“我”和“富贵”在互为“他者”中,以“我”的“串场”的形式进行了视角的转换,在让文本得到“冷处理”的同时,也使故事的悲伤经过“时间”的淡化;小说还有独特的故事情节,不论在文本的叙述,还是故事的叙述,以及人物的情感方面都遵循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状态,使小说的叙述张弛有度;此外,作者采用交错的叙事时间,使得叙事顺序和叙事时距及叙事频率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小说之中,达到一种非凡的叙事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凤仙 《东岳论丛》2014,(4):166-170
《小说丛报》是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革命加爱情"的叙事形态复杂多样,其革命叙述中的民族国家话语表现在小说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小说文本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其革命叙述中的人道主义话语表现为叙述者对革命者亲人生死别离之悲苦的关怀与对战争中平民苦难命运的书写。《小说丛报》对辛亥革命的呈现与反思构成了民初小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小说也以自身的话语行为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小说《复仇》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由“幸福”这一话题所引发的故事.小说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焦距与叙述视角,都有值得研究之处.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重叙述空间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澳门小说向来以写实为主流,近年来,在叙事风格上有新的拓展。小说集《一对一》收集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述者、叙述话语等。考察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以探讨澳门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陈林侠 《晋阳学刊》2007,(4):116-120
元叙事建立在叙事、情感、哲学三重悖论的基础上。就元叙事的电影文本而言,可谓处处充满了矛盾。在真实观得到深刻更新的前提下,虚构成了叙述的最本真状态。由此诞生的元叙事不仅徘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犹豫的叙述语态也产生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而且为了强调虚构与真实的特殊效果,叙述者充分运用省略法,使得文本充满了空白结构。沿寻现象学的思路,以《苏州河》为核心,从文本结构与接受模式入手,可见元叙事带给影像叙事的革新意义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叙事视角艺术及其叙事文体的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叙事文体的独立与其极富灵性的视角操作艺术存在密切关系。传奇作者们通过采取全知叙事框架下的局部限知叙述、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以及多视角的交叉与转换等叙事谋略,使传奇文本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叙事的时间、节奏等方面都超越了母体史传,发育成独具小说审美品格的叙事文体。唐传奇叙事艺术成就的获得,既吸纳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如史传、六朝志怪的营养,也借鉴了国外叙事艺术,如印度的佛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电影《英雄》《公民凯恩》《罗生门》均使用了多重式聚焦叙述结构,让不同的人物从各自的角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讲述同一事件。但三者决不是简单的模仿。《公民凯恩》的叙述差异来自于人物视角受到的客观条件的限定,每个讲述是真实的,是并列互补的,连缀起来则得到更完整的真实。《罗生门》的叙述差异是由于叙述者的主观取舍而造成的,是彼此对立的、不可靠的,使我们看不到真实何在。《英雄》的叙述差异既是并列的,又是前后勾连、螺旋递升的,在虚实相衬的迷宫讲述中,在不断的否定之中一步步接近真相。  相似文献   

13.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学术话语的禁锢下,我们一直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矛盾,譬如面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叙述问题。谈90年代诗歌的叙事性便要以80年代的滥情写作作为反面教材,却无视80年代中后期诗歌实验的努力;谈90年代诗歌中“叙事性”的代表诗人,却对这些诗人80年代对诗歌叙事的发生学意义所作的准备做以一言以蔽之的概括,那么这一切只能使“汉语诗歌被耽搁在虚假的先锋面具和历史转型的门槛上,而公众对诗歌有限的感受力也将为所谓的‘误读’继续败坏”。在历史分野与写作界限的叙述圈套之中,“叙事性”问题有必要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里进行回溯式的思考,其意义不仅在于艾略特所谓“过去决定现在,现在也会修改过去”的批评功能的重现,同时亦是对先锋诗歌批评的“求真意识”的一次富有探索意味的秉承。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叙事理论,既自成体系,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叙述语式上,他认为小说是第三人称的艺术,人物对话要平淡自然,叙述语言要讲究"语态",叙述态度要含蓄节制;在叙述语态上,他主张直叙,反对穿插,注重叙述节奏的变化,欣赏"空白"艺术,提出了"惟悠闲才能精细"的观点;在叙述结构上,他讲究起止自在,匀称自然,反对故事性过强,并创造性地阐释了煞尾、度尾、断续、伏应等传统观念。汪曾祺的叙事理论,以实践性、传统性和创新性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其中,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客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视角对客观性的建构。叙事者正是利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营造了真实的幻境,成功地将节目的意图缝合于表象客观性中。  相似文献   

17.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构传统的8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振亚 《文史哲》2003,2(4):162-168
女性主义诗歌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躯体诗学”对舒婷一代的替代 ,完成了性别意识的艰难蝉蜕与确证。它从女性隐秘的生理心理经验、性行为欲望和死亡意识三个向度上进行的黑夜意识笼罩下的躯体叙述 ,在冲击传统理性文学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空间。它在艺术上多采用自白方式制造强烈的叙述氛围 ,使语言结构日趋情绪化和弥散化。这种创作改变了女性被书写的命运 ,扩大了女性解放的内涵 ,但也存在着高度私语化、自动迷狂等误区  相似文献   

19.
性功修炼是《西游记》的灵魂,这一灵魂支配了《西游记》的整体艺术构思尤其是《西游记》的整体情节框架:神灵对心性修炼的操纵使得神灵成为《西游记》的叙事权威,宗教考验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核心动力,赎罪证果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辅助动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不以故事为中心的)文本向电影转化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认为在故事内容方面,变情节结构为情感结构,由主观性鲜明的叙述者现身主导叙事的走向;在叙事话语方面,化现实空间为内心空间,以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造如诗般的影像意境.改编后的影片以其鲜明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树立了属于诗化电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电影拓展了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影像类型,为中国电影意境论的理论建设丰富了案例,也为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