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山的牧场     
少年的我曾非常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牧场,我想让时间变做静止的东西,想让城市退后成一个遥远的风景。我的牧场,我没那么具体地把自己想成牧场主,没想到要雇佣谁驱使谁。设想有几百只羊和几十头牛,只想贴近土壤生活一回,想被旭日和夕阳真真实实地照耀一回。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希望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就“民族性”问题与贵校各位学者交流看法。我在此先介绍自己对美国民族诸问题的体验,同时也想通过诸位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学现实。美国的经验无疑与中国不同,但对“民族性”问题敏感的学者们,应能从美...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的耕耘者——我所认识的马通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最后一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份,新旧交替的日子,勾起多少人对一个世纪以来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也就是这一年,我的导师马通先生从事民族宗教研究工作半个世纪,作为弟子,我早想写一点东西以作记念。一则是对自己几年来跟随先生的学习心得有一总结,另外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勉励同窗,砥砺后进。本文正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眼中的马通先生。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     
1999年2月19日是父亲90岁生日,他的助手刘雪英老师约我写篇东西。其实我也早想写点什么,只是苦于不知从何写起,原想和父亲聊聊,但是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工作正处于尾声,比平日更繁忙了,所以不便打扰。不过,好在是写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不算太难...  相似文献   

5.
在对世界的看法之上,三十年来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处于激烈的分裂之中。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我也竭力做着基于自己方式的摸索。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包括向西班牙及日本寻找参照,更包括在中国的穆斯林传统共同体中的实践。结论的一部分,我曾以《人文地理概念下的方法论思考》、《寺里的学术》以及《地中海边界》等文章尝试表达;而如果想把话题集中...  相似文献   

6.
李宁:英雄本色/方进玉名人李宁,妇孺皆知。李宁接受了采访,但希望多写公司,少写个人。我表示为难:多写公司,似有广告之嫌。身为记者,自然想把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描摹得活灵活现。李宁感叹:“有些记者写我,稿子拿来,我自己看了都感觉陌生,‘这还是我吗?’”名...  相似文献   

7.
我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大相信轮回之说。然而在柏林一个艺术家的聚会上,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使劲想,还是能够想起你前生是何方人氏的。”立刻有人追问:“那么,你想起来了没有,你的前生?”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中国炎热的南方海岛,这里的林木四季不落叶,从未下过冰雪。但是我总觉得,我的上辈子当出生在北欧一个偏僻的风雪小地;一览无遗的安静,雪团从屋檐坠落的声音,对炉子里火光的长时间凝视……我为这一恍惚的记忆疼痛不已。 我很想也对莫尼卡·格赖芬·冯·鲍里斯夫人说:“也许你使劲想,会想起酥油茶的芳香,想起…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甘蔗是极为离奇的植物,人如果不把它砍下来,它会把自己甜死。嚼甘蔗时,我一边嚼一边想:这么甜,甘蔗怎么受得了。真甜,太甜了!甘蔗早晚能把自己甜死。甜死是怎么死的?首先是舌头因狂喜而麻木死掉了,像毒贩子吸食毒品过度死掉一样,然后是主管嗅觉的中枢神经被源源不断的甜给甜死了。这里说的是人,而甘蔗作为植物,我认为它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糖份。甘蔗的糖是单糖,热量太大,不跑马拉松消耗不掉这么多糖。况且——我稍微卖弄一下——甘蔗只有皮和瓤,  相似文献   

9.
不知为了什么,无论见识过多少美丽的城市,我却总是向往着那里。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只要有一丝机会,就想去看看那座神秘的小城。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此生若还有一件遗憾,那就是没有真正成为喀什的儿子。我说不清楚对喀什怀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虽然它清晰地时时在我胸间涌涨。它不是嫉妒也不是后悔,它不是浪漫的幻想更不是梦,它只是一种因为觉察到“没有那样活过”而导致的深刻空虚。 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  相似文献   

10.
头两个星期上课,我简直就不知是怎么熬下来的.不管是教授还是同学的话,一句也听不懂,坐在椅子上浑身直冒热气. 这几年,中国进行的经济改革引起了国外人士的关注.因此,我这个来自中国北京的学生也格外受到关注.人们总要向我问这问那.每逢这时,我就会急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有一句没一句地作答.我真是后悔莫及,不该大老远地跑来受这“洋罪”. 想是这么想,但心不甘.这期间,我每天只允许自己睡6小时.中餐、晚餐都在学校饭厅吃.花20个荷盾买一个汉堡包和一  相似文献   

11.
夜好静.伙伴们都睡着了.睡得好香甜.我轻轻地推开门走出屋子,外面也是如此地静.鸟儿睡了,昆虫睡了,连夜间值班的夜莺也静静地睡去了.我不敢大口出气,不敢快走,好象每一口气都会惊醒一个生命.可我又不能象他们一样去做我的梦.我想白昼的太阳,想夜晚的生命,想那些失意的,得宠的朋友们,想在同一个城市共读日月的,也想遥远遥远的活着或死去的.  相似文献   

12.
“每每忆及您,我的眼睛变得湿润起来……您的一举一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让我懂得了如何帮助、关心他人,让我懂得了人世间充满了爱。” “我想对着苍天,对着大海,在世界上空大喊一声‘妈妈’。我想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有一位多么善良伟大的妈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想以“追问”的方式去了解那些生活在巴黎的市民、艺术家、留学生、游客、流浪者。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心目中对于中国的理解,并以文论的形式书写笔者自己的感受、判断和认识。一方面针对他们的回答和看法做出对比和分析,另一方面也想把现场的感受转达给国内的读者,并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到过世界上许多美丽的地方,也走过国内许多优秀的城市,可是我认为我的家乡大理是最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管让我选择多少次,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大理生活和居住。我也相信,到过大理的人都会喜欢上大理,爱上大理!  相似文献   

15.
财产公证     
她有些小性,总觉得丈夫对她不够好,而她的收入又比他高出很多,一旦他负心,自己未免太吃亏了。于是便常有意无意地试探他:"如果有一天咱们离婚了,你是不是会把财产都给我?""那怎么行?你又不是我的人了。"丈夫总是笑着逗她。一天晚上,他们闹了别扭,她很严肃地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丈夫也很严肃地说:"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和你过日子。如果你对我们的婚姻实在缺乏信心,我们可以补做一个财产公证。"  相似文献   

16.
一岁将除,不仅新旧年代即行交接,且是新旧世纪更替的前夕.置身此际,个人是微小至极的.若你问:还能做什么呢?我说:想些什么吧.是的,我在想.我在想人——想我自己,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想写春泥中的每个脚印……他,四十年代之初,生于大兴安岭东南麓雅鲁河畔.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和蒙古族的母亲随着台湾籍的父亲,南下松辽平原,再从渤海航经黄海和东海,去往那陌生的、号称“婆婆之洋,美丽之岛”的亚热带故乡. 似如一种回游而溯源的鱼,当八十年代伊  相似文献   

17.
有朋友到我家里来,不进门,只停在院子里。他说:有个小院子多好。你看这些蝴蝶,跟自己养的似的!我忽然被提醒了。他走了之后,我禁不住认认真真地看过一遍我的院子。黑的、红的蝴蝶像风中的纸片,来来回回地飞。后来,我用了半个小时来清点自己的院子。我突然想知道:一个人周围到底  相似文献   

18.
敢为天下善     
敢为天下善文/江凌“我不理解!”离开扎西一个多月,他的这句话仍不时在我耳边想起。同时,他的表情以及那种表情中所包含的愤怒和失望,也一齐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扎西说。那是一次非正式的谈话,也许是在路上,他向我谈起在报上读到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从不考虑明天的结果,也从不设想未来.我对教学生舞蹈、对自己,都采取一种强化教育方式.我不喜欢的事我告诉自己从不去想.我只是去做好我喜欢做的事,一步步地走好路.这是我在北京生活30年形成的原则.” 41岁的帕夏古丽手里摆弄着一根健身弹簧,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我,真诚中竟还有几分稚气的可爱.她的学生却告诉过我,这双厉害、挑剔的眼睛曾使他们敬畏过、苦练过. 帕夏11岁从新疆喀什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舞蹈.17岁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北京度过了她的少年、  相似文献   

20.
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能否永存下去,主要靠藏族自己,尤其要靠正在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要发展,不能仅靠年轻人的勉强和偏见,而要对藏族宗教和文化有一种良好的觉悟。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能不能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有赖于年轻人自己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研究和见地的老一代学者们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指导。 在此我就把藏族文化的渊源及历史,简要的告诉给成长着的藏族年轻人,如果想知道得详细一点,不妨参看我写的《猫眼宝石串链》一书。 一、藏族 通常认为,藏族属黄种人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