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中国人:美国’96大选“最大的赢家”/纳兰逊1996年11月6日,甚嚣尘上的美国大选终于划上了句号,现任总统、民主党人克林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当选连任。不过,克林顿的当选并没有在美国引起多大的轰动,因为绝大多数美国民众早已心里有数,老朽的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西藏研究》2003,4(2):1-7
20世纪美国在冷战与遏制中国的政策下 ,对中国西藏的政策奉行实用主义原则与双重标准 ,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 ,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的“藏独活动”。该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地位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的支持并没有使流亡分裂集团达到“藏独”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结果却暴露了美国在西藏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径。  相似文献   

3.
男人的天使     
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的美国学者,曾做过一项为世人关注的实验:在野猴身上施行输精管结扎术,结果引起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这不啻是给计划生育工作罩上了一层阴影。结论到底是否具有科学性? 湖北省医学院士家族教授、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詹炳炎,加速了探索的进程。他积40年医学经验、经过近10载科学实践,不但推翻了亚历山大的结论,还创立了两个奇迹:节育(扎)率100%;复孕率100%。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副作用。为此,这一手术被定名为“男性可复性节育术”。让几乎是对男人的“终审判决”的“绝育术”成为可以复孕的节育手术,在詹教授没有攻克这个禁区前,被人们当做  相似文献   

4.
“做官”需要什么?文/黄耀萍摄影/刘德明培训课程一开始,老师便给大家布置了这么一个难题:每人发三个沙包,在培训的三天内必须学会穿插扔包并要考试。“人过四十不学艺,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学这个”。“这有什么难,只要练习,肯定能学会。”“我年级大,眼花了,...  相似文献   

5.
慕绥新高论:一个城市的建筑只是“形”,文化才是魂。的确,如果没有音乐,维也纳是什么?如果没有卢浮宫的艺术和自由、浪漫的气息,巴黎是什么?如果没有海洋的蓝色、服装和足球,大连又是什么?正是因此,沈阳的作为是———沈阳与深圳“论道”“深圳从严格意义上讲还...  相似文献   

6.
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世界民族》2001,122(3):19-26
“奇卡诺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墨西哥人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权利的一个社会运动,它是继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后的又一个美国少数族裔集团的民权运动.“奇卡诺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唤醒了美籍墨西哥人的民族意识,并将处于“边缘地带”的墨西哥文化推向美国文化的中心.因此,研究“奇卡诺运动”不仅填补了我国美国学在这块领域的空白,有助于我们对生活在美国社会“边缘地带”的墨西哥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游牧在别处     
蒙古包方向 蒙古包,在绿色大地上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白点。可是如果它旁边有一条流淌的河流,就大不一样了。它会变得有动感,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甚至可以用“欲飞的天鹅”来比喻。  相似文献   

8.
丽江重走“工合”路本刊记者郑茜不知这有多少双语词汇曾被其他国度的语言所化用,但“工合”足其中一个。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工合”Gongho,已成为美国语官的一函分——它是英国字典中的一个词来,其意味是:团结、合作、勇敢、开拓。这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工...  相似文献   

9.
丢失的草地     
去年7月,儿子巴顿放暑假,我们去河北丰宁县的坝上草原——大滩镇元山子东道自然村,住进一个旅游站的蒙古包。 丰宁满族自治县,紧挨过去的察哈尔蒙古八旗“四牧群”中的三大牧群,出产著名的“口马”、“口羊”、“口蘑”。我们所在的东道自然村,耕地稀薄,沙地牧场放任,西邻河北沽源,东接森吉图,往北,连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而正蓝旗是蒙古语标准语言基地,元朝时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元朝迁都大都(北京)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改为陪都,每年夏季,元朝皇帝都要率领众臣僚来此避暑、处…  相似文献   

10.
王俭平  瞿萍  许蔓 《民族学刊》2023,14(4):79-85, 143
“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启动的同时,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具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丝绸之路生物监测网络”的成立,试图依托自身的生物霸权与技术优势以对冲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拓展。伴随着“丝绸之路生物监测网络”的持续扩张,各类生物组织与病毒实验室林立于我国西部周边,不仅加剧了边疆地区面临的生化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在政治渗透中日益毒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互信基础。然而,目前国内的生物安全研究过于内向聚焦,缺乏“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全球安全意识,即使是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没有认识到沿线国家对于生物安全治理需求的迫切性。对此,本文着眼于美国“丝绸之路生物监测网络”的组织建设进程,研析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渗透与扩张能力,由此透析我国西部边疆以及“一带一路”可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与政治冲击,从而弥补目前国内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消费     
李增夫 《民族论坛》2002,(4):48-48,26
世纪之交,我在美国加州南部圣地亚戈生活了将近一年半时间,其间出入超市、酒店、菜场及游乐场所总计不下百次。过日子就要买东西,做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花钱购物消费后是不是满意,我还有所体会,仅就亲身所历,记叙数则,或对国内商家业主有参考意义。是“真上帝”不是“假上帝”“顾客就是上帝”这个口号如今喊得山响,但以前我在国内购物时感触并不深,偶尔碰到售货员热情耐心地给你介绍商品时,也觉得是用花言巧语引逗你掏钱而已,很少有“真上帝”之感。在美国则不然。稍大型一点的超市,都设有退货之处,顾客买了东西若感到不合适,…  相似文献   

12.
国外进行的青蛙实验及美国两个家族八代子孙不同结局的调查令人深思。如果说百多年前回回民族面临的敌人是封建专制的话,那么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则是自身漠视教育的观念,“命运取决于教室”  相似文献   

13.
“扎龙”的由来包今才关于“扎龙”曾有几种传说,有的说,“是龙从天上扎下来而得名”,也有的说,“是满语扎兰官衔名”等等。对这些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据考,“扎龙”原是蒙古语“昭萨隆”(意为夏营地)的音转。提起“昭萨隆”的由来,这和蒙古人素有养马的习惯是密...  相似文献   

14.
马背民族:把“蒙古包”留给历史天蓝如洗,地烁若金。举目望去,20余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宛如广袤无垠的金色海洋,那草原上觅食的畜群,犹如那五彩的云。驭着草原金秋的长风,我们寻觅着一个马背民族的生活足迹。锡林郭勒草原阿巴嘎旗青格勒宝拉格苏木。青格...  相似文献   

15.
母语的命运———网络时代的民族语文文/许寿椿赵富芬网络时代步履匆匆的网络化进程于不知不觉之中,在没有什么认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网络化正迅速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这迅速的进展,吸引着、裹挟着、培育着一个迅速膨胀的称作什么“网友”、“网员”、“网虫”的人群...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中的8个成员国公然对一个弱小的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从而点燃了当今世界最大的一团战乱之火,开创了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一个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在卡特里娜飓风前后的时期中,执法机构、市政府官员以及高档居民选区在针对新奥尔良非裔美国工人阶级的性格形成仪式和日常社会实践时,试图对之进行罪犯化和监控的变化方式。这里的仪式和实践包括被称为“第二线”和“超级星期天”的游行活动。本文指出对这些实践的罪犯化和监视行为,只有置于新奥尔良种族化的阶级差异生产中,并将这个生产过程置于社会建构的空间中,才能被理解。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的背景下,城市的强制疏散让高档居民选区和专业城市规划者得以将城市重建想象成一个可以通过建筑关系的创造达到的目标,而这种建筑关系可以成为数轮资本投资的载体。这种城市修复的愿景,忽视了一个重要元素,即相关社区的居民非常重视对前卡特里娜飓风时期居民的回归和安置问题,这些前飓风时期的居民正是“第二线”和“超级星期天”的主导者。本文探讨了对“第二线”和“超级星期天”的监管、监督和罪犯化如何长久以来在美国被作为维护霸权秩序的机制,也分析了规划、种族和社区高档化改造之间的亲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 操办婚事攀比摆阔,常使亲友伤透脑筋,您可知道,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一带的苗族地区,男女婚礼却是俭朴风趣。六亲客“六亲客”是新郎家从本房族请到新娘家迎亲的六位能歌善说又有酒量的礼客。苗族人民重感情,轻钱财。青年男女相亲恋爱,女方不会索要男方的彩礼,姑娘出嫁也只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没有繁多的嫁妆,迎亲就不必兴师动众了。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早晨,“六亲客”身穿长袍,头围包帕,手持雨伞来到女方村寨,齐声高唱《娶亲歌》、《进门歌》,新娘父母闻讯便请人将“六亲客”迎进屋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青海海西和硕特蒙古人居住民俗青海蒙古人的民居形式目前有三类:传统的“蒙古包”,当地蒙语也称为“mdngr”即“木房”;另一类是“帐房”(maixan);还有定居点上土木结构的平房,当地蒙语又称为“ibargr”即“泥屋”。近几年又...  相似文献   

20.
到死后的世界去看一看,一直是人们很希望试一试的想法。然而,除了在暇想的文学中,人们始终没有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弥补这一点,人们设想着有一些可以通往阴间的道路。 一个是“桥”。桥是“渡过”的一个手段。当路被河流阻隔的时候,人们是通过桥过去的,所以想象着桥也能使人由阳间过渡到阴间。民间传说人死时是经过“奈何桥”到达阴间的。但是,这座“桥”是想象出来的,真正有没有还是不得而知。虽然在四川酆都鬼城有三座叫做“奈何桥”的实物,又有许多有关的传说,然而从上边走过去到不了阴间。 另一个是“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