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讽刺是铸成鲁迅杂文强烈战斗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在鲁迅的杂文中,作者经常地大量地通过语言修辞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取得了多方面的强烈的讽刺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鲁迅杂文中的这种讽刺手法,很多同志都在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想就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语言艺术也来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和探讨。 (一)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词语本身搭配的表达作用,利用词语的意义关系来进行讽刺。这种方式在鲁迅杂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所谓“搭配‘反常’,巧用矛盾”,是指修饰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的杂文创作,历经四个时期:建国初期,处于徘徊阶段。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当代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此后,杂文创作又经历了一个大波折。“文革”十年,杂文创作是一派荒凉景象。粉碎“四人帮”后,杂文创作再度繁荣,至今不衰.这“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要繁荣杂文创作,必须对杂文有正确的认识,掌握运用好暴露、讽刺等手法,不断提高杂文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讽刺是杂文一种重要的战斗艺术,鲁迅一生的战斗和劳作,确立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把杂文的讽刺艺术锤炼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杂文之所以要讽刺,跟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分不开。杂文是从旧中国发展过来的,那时作家生活在反动统治之下,没有言论自由,“理智受着客观上的障碍,得不到正常的发露”,困而运用讽刺进行战斗。正如鲁迅在谈及自己写小说的情况时所说的:“只是对象隆冬一样没有歌唱,没有花朵的本国情景感到悲哀,才写些东西来打破寂寞而已,……以后写还是想写,但前途暗淡,在这样的环境中,恐将更陷于讽刺与诅咒亦未可知。”但  相似文献   

4.
提起杂文创作,必定想到讽刺问题。杂文的命运之所以多灾多难,都与“讽刺”二字相关。长时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杂文有“刺”,是什么“爆炸物”或“禁品”。其实,杂文这朵文艺之花,正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鲁迅先生把杂文看成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看成是投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的“匕首”和“投枪”。杂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讽刺。今天,“讽刺”二字也可作批评解。正因为“讽刺”二字给杂文创作带来种种责难、误解和纷争,本文试与同志们一起加以讨论杂文的讽刺问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为了揭露腐败社会的黑暗现实,用讥讽的笑声打击敌人,同时也邦助人民克服弱点和若干错误倾向,鲁迅非常重视讽刺的艺术。早在“五四”以前,他就写过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已经运用讽刺的手法,他以后创作的小说,散文,诗,特別是大量的杂文,讽刺的成分很大。读着这样的作品,鲁迅先生革命的热情、鲜明的爱憎总是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也能分享他战斗的喜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可以说他又是一个讽刺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莫里哀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同时也是喜剧芭蕾的创始人,讽刺手法是莫里哀戏剧创作的中心原则和主导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喜剧芭蕾《贵人迷》的分析,阐述了在《贵人迷》这部喜剧芭蕾作品中讽刺手法的具体运用,以及舞蹈片段的运用对这种讽刺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讽刺艺术大师,深刻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他的讽刺手法非常高超,写作技巧别具一格,语言生动幽默。本文从丑恶灵魂的剖析、讽刺手法的运用、情节的巧妙安排,来揭示《败坏了赫得莱堡人》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杂文的笔法,应该囊括行文的操纵离合,方面很广,比如杂文的味、点子和生发,比兴的运用以及幽默与讽刺等等。为了论述方便,这里聊备一格,只从狭义的笔法入手,主要谈谈叙述和议论的形象化,也许又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了。  相似文献   

9.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其情节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有机结合以及作者尖锐而深邃的讽刺艺术。作者运用天才的想像以及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并以格列佛的游程穿插其中。小说中反讽、对比和象征等多种讽刺手法的运用,使这部小说的讽刺效果达到了极致。斯威夫特高超的讽刺手法,使《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讽刺文学难以逾越的一个里程碑,后世作家争相借鉴和模仿。  相似文献   

10.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显示了特独的艺术个性。它是通过戏剧性的片断构思讽刺典型 ,通过夸张和对比手法揭示人物内涵 ,运用了幽默、尖峭的讽刺语言  相似文献   

11.
李升平的杂文是当代中国杂文界的特色景观。作为“党风记者”的李升平敢于直面现实,带着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对假、恶、丑的东西进行无情地曝光,其“锋芒”所向,可谓之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浸透着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平民情结。李升平杂文的讽刺艺术,能够让形象说话,通过真实的、典型的讽刺对象,寓意讽刺使其达到应有的生动性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文体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的杂文观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文章观,主张文体形式的多元性与审美品格的一元性。而其战斗性审美品格在艺术方法上的集中体现是讽刺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司马迁笔下的汉高祖和汉武帝,是可以看出《史记》的卓越讽刺艺术的。司马迁在讽刺汉朝开国国君——汉高祖和当今皇上——汉武帝时,主要运用了以下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的讽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巧妙的隐蔽性和无与伦比的深刻性,从而形成了其杂文尖锐泼辣、吞吐曲折、幽默冷峻、深沉凝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5.
论《金瓶梅》的讽刺艺术李金善《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十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暴露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心灵的扭曲和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在真切的描绘中,作者经常使用讽刺手法加深批判的力量,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金瓶梅》艺术成就的重...  相似文献   

16.
讽刺是美学的范畴之一。司马迁的《史记》是有卓越的讽刺艺术,主要运用了以下讽刺手法:选取人物语言、让人物自我画像、善于画龙点睛、善于对比映衬、叙事曲折跌宕、章法回环照应、灵活运用虚词。  相似文献   

17.
《小世界》和《围城》都属于学者型小说。本文试从意义的虚无、讽刺手法的运用、现代与后现代的分野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两部作品。《小世界》与《围城》都描述了现实的荒诞,意义的虚无,但却有着其不同之处;戴维·洛奇以其幽默轻快的文风而著名,钱钟书更因他绝妙的讽刺比喻而妙笔生花,两人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可谓不分伯仲;两部作品分别有着现代和后现代写作特征。由此得出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一篇讽刺文学的杰作,其巧妙的构思和精心设计的情节以及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取得了极大的幽默讽刺效果。小说带有尖锐的政论性,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现实和政治的极度失望。  相似文献   

19.
建国之初的几十年是多事之秋,中国当代杂文同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从涅槃到重生的苦苦挣扎,最终找回了鲁迅杂文中的理性批判精神,继承了鲁迅杂文善用讽刺、情感炽热深沉、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的优长。当代杂文中还涌现出很多鲁迅认可但不擅长的歌颂或"给人愉快和休息"的杂文美文,并踏着鲁迅杂文开辟的匡正时弊、关注民生疾苦、坚持说真话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三、鲁迅杂文的真实性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其实,鲁迅杂文的生命,也是真实。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那末,鲁迅的杂文则是现实生活的更直接的反映。鲁迅杂文的美学价值,它的全部根基,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只有真的,才是美的。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