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内政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 ;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照抄照搬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 ,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并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预见和论证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这一点孙中山和邓小平都有深刻的认识 ,他们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开放的内容、开放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点 ,也存在着差异。对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比较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引进外资、人才、技术、经营方法、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惠及适应国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原则,认为研究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实践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落后中国的对外开放问题,包括其原因、原则和具体内容均作了可贵的探索,主张中国利用外国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和经营与管理方法来振兴中国实业;同时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惠、结合中国实际、有利于中国财政与工人等原则。这不仅在当时中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日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原则为指导,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努力使中国自觉加入世界历史进程,积极主动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尊严,构想“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主张,如: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倡导睦邻友好,实现亚洲民族大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国际平等,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联合被压迫民族结成联合战线,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等等.反霸维和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不仅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而且影响和推动了毛泽东、邓小平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两大阵营"、"三个世界"、"东西南北"的外交战略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也存在对于帝国主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包含着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争取中国独立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张。由此,中国开始自主地走进世界经济大舞台中去。但是,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并不是从邓小平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都共同地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发展到孙中山先生那儿,  相似文献   

8.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切实贯彻了邓小平的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指导原则,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核心内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既保证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在香港的行使,又保持了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也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起到蓝本作用,而且还会对将来台湾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此,笔者试图围绕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中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思想作一简单的剖析,目的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河的开拓者,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民富国强之路的伟大改革者。孙中山先生在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建立起了他自己具有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这…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主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产生了经济安全、制度选择、文化价值观维护等主权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主原则,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选择,在文化建设中抵制西方文化霸权,才能维护国家主权,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等方面,论述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坚持改革开放,走富民强国之路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维护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斗争精神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灵魂。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是他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艰苦探索的产物,是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指出,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并把对外开放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的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学习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实际出发,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宫晓雁一、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同体制改革一样,是推动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巨轮。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当今世界形势,论述了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理论特征,从社会目标、政治意识、人生经历及由此形成的理论风格三个方面探求两者的共同点,发现它们在本质问题上的相似之处,并以此批驳台湾少数人片面夸大此两种理论的区别,借“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名,行长期分裂之实的错误作法。  相似文献   

18.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19.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邓小平外交方略的重要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审时度势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提出既要维护国家主权 ,又要灵活务实地处理与别国的关系 ,不要树敌过多。邓小平这一外交方略为我国赢得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外交局面 ,对于今天处理国际关系 ,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都是积极主张对外开放的。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外开放的客观条件不同,主观思维方式不同,使得他们对外开放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大差异。通过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同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把我国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