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青春之歌》向我们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生们富有激情的革命生活。同期在港台海外热读的《未央歌》以西南联大为背景描写出抗战时期年轻学生的理想生活。两书都精彩地描绘出战火纷飞年代的别样青春。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比较,探讨在不同文化影响下,青年人思想的相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犹如一部日记体的中篇抒情音乐小说。整部套曲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完美;在大自然的背景里,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磨工纯朴、浪漫的爱情;音乐中,对自然与自我的描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从而使这部套曲具有浪漫主义诗情画意的特点和清新纯朴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对德国音乐家罗伯特·舒曼的声乐套曲作品《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进行解读,重点分析其悲剧意境的形成。并从其题材的悲剧性进行分析,从不同的声乐套曲歌曲段落出发,分析这种悲剧的层层推进,进而解读出罗伯特·舒曼在这部声乐套曲上的匠心独运之内心倾诉。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5.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生活"是19世纪浪漫派重要的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之一。演唱者要想较完美地再现整部套曲的音乐形象就必须从声音技巧、德语语言发音、演唱风格、诗词内容、音乐情绪、钢琴伴奏、曲式分析等多个角度了解、分析、领会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这部作品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6.
《看不见的人》的文本分析多关注于从小说的象征意象、叙事话语、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等方面来解析这部作品。通过分析一个黑人青年真实的成长历程和成长经验以及小说中的莱因哈特和“祖父”角色的塑造来探析小说的主题:解读现代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即个体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各种外在因素所导致的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生活焦虑,失去自我、被人视而不见的生存状态成为现代人的普遍命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所罗门之歌>(1977)是莫里森创作的第三部小说,它的出版奠定了莫里森作为芙国当代重要女作家的地位.在创作过程中,莫里森在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该文本进行魔幻现实主义解读,从而使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青春之歌>虽然被看作是一部正确反映了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小说,但它也是一个有关中国现代化道路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寓言,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含义.同时,它还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女性成长的小说,但这种成长是在男人视野下的成长而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林道静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英雄被巨鱼吞噬后脱险的主题具有普世性,它保留着成年礼的痕迹。英雄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与分离-阈限-聚合的通过仪式的过程相对应。成年礼是最重要的通过仪式之一。而在《海华沙之歌》的"海华沙捕鱼"这一叙事片段中,不仅出现了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而且重点叙述了海华沙被大鲟吞噬后脱险的经历。从这两个方面可以肯定,这一叙事片段保留了成年礼的痕迹。海华沙捕鱼的故事由朗费罗创造性地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中麦尼博兹霍捕鱼的故事而来,该故事所携带的仪式因子依然留存在重构后的故事中,这说明神话传说与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0.
11.
《自我之歌》——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特曼创作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全面体现,而其中的《自我之歌》则是浓缩了的《草叶集》,它是诗人对于生命以及宇宙万物所作的哲学及宗教的思考,它的实质是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所罗门之歌》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组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莫里森透析她们的声音,描写她们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压抑和愤懑、隐忍与抗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改变生活和命运而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天真之歌》中布莱克用"土造水笔"重塑童心,开启了天国之门,充分表现了一种深广的宇宙和谐观,即人在心灵中有童心引导的与上帝关系之和谐,与他人关系之和谐,与大自然关系之和谐。《天真之歌》所蕴涵的和谐观与儒家思想内核具有契合之处,即人类心灵中主客体关系的内在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散文诗《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充斥着“恶”的作品,它不仅以种种血腥恐怖的凶杀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还将主人公马尔多罗邪恶、阴暗的心理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甚至加以歌颂。然而,马尔多罗作为一个恶的化身,以其压倒性的激情和比拟自然的强力,使诗歌在恐怖之余更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风格,这种具有崇高性的恶实际上指向了康德伦理学中的“恶魔之恶”,而意味着“极恶”的“恶魔之恶”在齐泽克的阐释下体现为主体内部的否定性。与此同时,马尔多罗强烈的萨德式精神显示了精神分析意义上的原乐之恶,作者洛特雷阿蒙对马尔多罗这一形象的塑造使崇高的意蕴更为丰厚。  相似文献   

15.
《老水手之歌》以一个老水手射杀信天翁而给全船带来灾难的神奇故事 ,阐述了基督教有关原罪说和博爱的基本教义 ;展示了武断的上帝如何使人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束缚人的思想并由此使人产生恐惧感 ;也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与痛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出现新的艺术歌曲体裁——声乐套曲。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声乐套曲实际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舒曼为此做出卓越的贡献。本文结合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评述舒曼对发展艺术歌曲所作的贡献,以及他在作曲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其中除了回旋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深沉厚重的黑色文化以外,她所描写的女性形象都能在读后留给人们以深深地思考.追溯她们的名字,可以窥见莫里森在在给她们命名时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它们对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揭示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长诗《老水手之歌》,以老水手和婚宴客人的对话为主要内容,通过老水手的叙述营造了特殊的“炼狱”环境意象,而诗中的人物形象更是蕴含着独特的宗教原型,是一首蕴含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诗歌。在诗中,以红色为底色的航海过程象征着耶稣由受难到死亡再到重生的过程。老水手、信天翁、水手们所代表的人物意象,则是整个基督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原型形象。解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柯勒律治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9.
《刽子手之歌》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重要作品,在小说中他根据真实故事塑造了尼克尔这一悲哀的“第二性”形象。在尼克尔身上既体现了作家的男性意识,表现在男性视角、男性叙事、男性话语三方面。同时作家又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从而表现出诺曼.梅勒复杂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流传于土族和藏族地区的《福羊之歌》,是一部对羊的颂扬之歌。故事曲折,比喻生动,想象奇特,形象地展示了高原民族的生活和信仰习俗。羊之所以被赋予不同寻常的来历,是高原人出于对羊的一种特有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