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界并没有把他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来对待,因此,我国学者对布迪厄的哲学思想了解得不多。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向度。本文还试图说明一个事实:布迪厄首先是哲学家,然后才是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维度。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社会理论哲学维度的分析试图告诉读者:布迪厄不仅仅是社会学家,而且也是哲学家。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维度.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社会理论哲学维度的分析试图告诉读者布迪厄不仅仅是社会学家,而且也是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哲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界并没有把他作为哲学家来对待,因此,我国学者对布迪厄的哲学思想了解较少。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学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公开关系,以及这一关系与其哲学思想的瓜葛——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其概念与那声名狼藉的政治信仰相关,已经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这就是所谓的“海德格尔事件”。而先于海德格尔思想政治性的讨论十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已通过对(再)生产哲学话语的制度构件的分析,提出了解读海德格尔哲学政治性问题的独特视角,这也是进入该书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申府生平及其学术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波三折的政治生涯、中国罗素哲学专家、中西互补的新哲学论等三个方面,介绍论述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张申府的生平及其学术概略。  相似文献   

8.
试评马尔库塞的“文化工业论”吴海,周启杰一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  相似文献   

9.
朱国华 《社会科学》2005,(12):96-104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布迪厄文学场理论在当代文论语境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为超越对长期以来盛行的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研究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文章讨论了布迪厄与当代西方文学社会学家的学术互动关系,尤其对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与布迪厄的文学场社会学进行了一个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身份政治、认同政治以及承认政治的日益受重视,文化社会学的意义凸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齐美尔与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对之进行政治哲学解读,以期实现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的更加深入的把握.从金钱文化出发,齐美尔看到了文化对于政治的刚性影响力;从文化生产场出发,布迪厄则看到了文化对于政治的软性影响力.因而,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齐美尔与布迪厄的思想实际上是具有互补性的.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自古希腊始就是哲学研究的基本背景。本文以职业主义的视角讨论哲学家的政治责任问题。哲学家不应因其所谓的“牛虻”功能而免于或者承担更轻的政治责任,相反,哲学家因其享有的特权地位而负有角色责任,这种角色责任要求哲学家不得辜负公众合理的信任期待。探索智慧的特殊任务不能减轻哲学家的政治责任,相反,其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经验,使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对其作品所可能造成的政治伤害承担高于常人的政治责任,而政治责任一般并不会阻碍哲学家对智慧的探索,哲学家应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其研究和发表。作为群体的哲学家们负有阻止其成员滥用哲学的共同责任,哲学职业群体的领导者和那些顶尖哲学家们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孔祥田 《北方论丛》2007,46(3):120-122
厘清杜威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我们理解杜威政治哲学逻辑结构的必要前提。他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这个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杜威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和总体逻辑结构。在解决了哲学问题视域论证的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杜威政治哲学建立的“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对于语言的认识建立在一系列对语言的本体预设基础之上,可将其视为布迪厄的"语言哲学"。布迪厄的语言哲学主张将语言置于真实言语语境中考察,是一种关于语言的社会本体现实主义观,与哈贝马斯的"理想言语语境"模型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哲学原理 世纪之交与哲学的走向 1.哲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世纪之交的危困状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知识分子的市民化运动;原有哲学体系、原理、结构自身的问题与弊端。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贫困的实质是哲学家的贫困,其原因是,缺乏认真研读马哲原著的精神,现实感和历史感的匮乏,创造精神不足。 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日益边缘化的状况表明,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哲学尚未形成一种相对统一、为大众文化所认同和接受、支撑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或者可以说,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空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哲学普遍面临双重危机,即哲学自我解构而走向“终结”;哲学因社会的世俗化而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非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哲学”(non—philosophy)崛起于西欧大陆,其知音则遍布今天的西方世界。“非哲学家们”大都是货真价实的哲学家。不言而喻,“非哲学”并非某种游离于哲学运思之外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哲学。梅洛——庞蒂的一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真正的哲学嘲弄哲学,因为它是非哲学。”  相似文献   

16.
卡尔·鲍波尔(K·Poppel)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擅长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近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后,他受到了知识界的广泛注意。苏联哲学家从五十年代起,就对鲍波尔的哲学进行了专门研究。二十多年来,他们涉及了鲍波尔哲学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进行批判。 苏联哲学家认为,鲍波尔的哲学是逻辑实证主义,但也承认鲍波尔对逻辑实证主义一些基本观点持批判态度。他们还断言鲍波尔的哲学是接近于新实证主义的(尽管鲍波尔本人并不同意)。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22日,针对学术界的剽窃、造假、浮夸等现象,教育部社科委一致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被写进了总则第一条。学术界有人对此《规范》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为此,北京大学研究生索阿娣于2004年7月6日采访了《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索阿娣:(北京大学研究生。以下简称索)…  相似文献   

18.
探讨哲学的性质就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文章主要是在解读和梳理处于西方哲学史“思想顶峰”的两个哲学家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以“第一原因”和“绝对理念”为最高旨趣的两套哲学话语,同出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同时认为对哲学的性质即“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具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最新的学术资料及访谈记录,对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的学术人生历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度研究以及对自己的独创性哲学思想的精湛阐发,不仅构成了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在国内外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材料能对国内学界的广松涉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论学术与学术标准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建立起真正的学术标准,其原因就在于对“什么是学术”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未有明确的认识。没有明确认识,又有学术外部与内部的原因。因此,只有对“什么是学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此取得共识,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使我国的学术有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