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唯物主义一元论在关于意识问题的争论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却止步不前,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邦格揭露了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存在的问题,试图在坚持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作出新的解答。邦格重新阐释了心身关系,并创造性提出意识反作用的发生机制,成功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自由与荒诞,是萨特早在童年就深刻感受到的东西。萨特在自传中写道:"让.巴蒂斯特(萨特之父)的去世在我的一生中是件大事。它使我母亲重入牢笼,却使我得到了自由。"[1]在后来的自由哲学中,萨特极力强调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这种强调不但没有使人"自由",反而导  相似文献   

3.
萨特和波伏瓦的文学创作有很深刻的联系,但由于"性别意识"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通过对他们文学作品中的两性形象、两性关系和性爱描写的分析,阐释其"性别意识"与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我超越”观念是由唯物辩证法必然引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是人类能动性、预见性、进取性与实践性的集中表现。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而变成有智慧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并且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创造了一代优于一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人类“自我超越”本性不断突破既有成果和创新的表现。因此,自觉地树立起科学意义的“自我超越”观念,也将使思维主体乃至整个人类迅速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速人类的历史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6.
自由来自于虚无,而虚无则是对否定和非存在的肯定,它在面对本质时必然要超越本质,这就是萨特哲学中自由诞生的秘密.但超越以本质的存在为前提,自由在超越本质时又难以回避本质.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哲学.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强烈而独特的内在超越意识集中体现在老子对名与利、是与非、生与死的超越上,反映了他对人之身心自由与放达的崇尚和慕求,确立了道家的思想底色与发展脉向.  相似文献   

8.
马斯洛通过研究成功人士的心理和人格等特质,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需要和自我超越常常被混淆或者对立而论。本文通过对自我需要与自我超越概念的梳理,分析了两个概念之间的必然冲突;并依据人是自然、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聚集体的基本预设,推演出:在遵从人性和意识的自然法则,并与自然、社会和文化等自然原则达到一致时,自我需要与自我超越两个概念之间的冲突可能避免,并实现统一。也只有这样,人性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内在和外在属性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启蒙”在新时期文学中被赋予了“立人”的重要使命。新时期的人文知识分子希望用文学作武器,承担起启蒙者的责任,同时也作为被启蒙者,参与建构理想人格、健全现代人性、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自我超越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美好的心灵都必须经过自我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遗传、环境与自我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健全人格理论与大学生社会性实践需要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诸因子;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素质自我超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与小说理论家,他善于通过中外小说、古今小说,以及小说与报刊、经史子集的比较等,来阐发其小说观念。其小说观的核心是小说功用观,即如何利用小说,发挥其开通民智的社会功用,但他也很注重小说功用与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他的小说观,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当今时代,许多青年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漠,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是基本的社会责任。本文分析了当代青年成长面临的挑战、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混乱的现象,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又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发挥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认识自我”是诗人所必然面临的人生课题,自然也会体现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不管是对社会“大 我”的歌颂,还是对自我生命的沉思,以及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认识自我”都是牟心海的自觉追求,也是其诗作贯彻 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术界论述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的内在关系以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形成问题时,常常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把目的论判断力作为审美判断力的“衍生物”,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看作由审美判断力提供的。这是一种未经历史分析的独断。通过康德美学先验转向的历史分析,可以说明康德是如何通过目的论的研究为审美判断力寻找到了先验的原理———目的性原理,从而澄清学术界对于康德美学中目的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忠君观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力要灌输给士大夫的一种观念,最高统治者希望士大夫们把忠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忧患意识则是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一种人生自觉。忧患意识和忠君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忠君观念根植于士大夫们的头脑之后,他们忧国、忧君、忧民的思想与行为,便是在忠君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自杀愈来愈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很多动机可导致女性的自杀。自杀归根结底是一种绝望的表示 ,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但与一般自杀的原因及女权批评的论调不同 ,文章试图证明 ,《晚安 ,妈妈》给我们作出了对死亡定义的新的阐释。该剧通过剖析主人公心灵 ,解读她为寻找现代社会所给予的或所剥夺的人的、尤其是女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做的努力。主人公最终用自杀获得了对自我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不仅是其彻底经验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心理学和文艺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结构-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采择”,认为自我是意义采择的结果。其理论对我们全面认识自主学习的 内涵,探讨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通过本质还原的方法建立了本质心理学,它虽然对人的意识行为进行分析,但它所说的本质仍是处于经验世界中的人的意识行为的本质,从根本上说,它仍是一门经验科学。胡塞尔一生力求建立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而经验科学并不能提供绝对明见的知识,所以他必须要实现对经验层面的突破。为此,他提出了先验还原的方法,并把其现象学推进到先验现象学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