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康熙朝前期,玄烨以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平定了持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粉碎了封建割据势力,继而又将台湾收归清朝版图,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决策论的观点,在探讨1673—1683年清朝决策系统构成的前提下,评价笔帖式  相似文献   

2.
诸吕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与大规模削夺王国封地有着较大或直接的关联。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分为"收国"与"分国"前后两个阶段,二者都建立在对吕后时期王国政策的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贾谊的"众建"之策无法涵括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七国之乱的爆发宣告了晁错削藩政策的失败,战后对王国封地的削夺也是对战败者的一种惩罚方式,不能单纯视为削藩政策的延续,"削藩"同样无法涵括景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从叛乱的视角来看,西汉前期王国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对实践不断反思、调整和更新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四、清代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683年,清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8月间遣师渡海进攻台湾,这时郑经已死,其子克塽降,从而结束了二十三年郑氏政权在台湾的统治。自此台湾在清朝中央政府这一全国政权的统一管辖下达二百一十二年之久,进一步加强了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台湾各族人民和大陆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分两步进行:至元元年迁转河朔山东大藩,至元二年闰五月开始全面迁转路府州县中小世侯.次年完成对世侯的迁转.忽必烈暂时将大藩兵权转移至其属将之手,并由大到小、分步骤迁转世侯,都是他潜销大藩专横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清初治滇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初年,特别是平定“三藩之乱”后的二三十年间,是云南实现由乱到治的关键时期。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和借鉴历代治滇思想和治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充实,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治滇治策体系,其治策涉及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较为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成为其后清朝统治云南的治边思想和治策。  相似文献   

6.
朝鲜在清朝"三藩之乱"期间对清朝进行了广泛的情报搜集工作,其主要的搜集渠道有三条,即:"燕行使"的情报搜集、义州方面的情报搜集以及自日本对马藩获取清朝情报等。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朝鲜所获取的部分情报有"失真"的现象,但这些情报依然有着不容低估的价值,因为它们是朝鲜此时制定对清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南永顺老司城一品夫人墓碑,极其罕见地使用吴三桂所建的"周"政权纪年,历经300余年不废,是研究"三藩之乱"中土家族土司政治取向的重要文物资料。其铭文中所透露的信息,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土家族"风水"现象和土司承袭制度提供了可信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中唐以后,藩镇之势日强。自安史乱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王候者,皆出命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所属文武官悉自置署,未尝请命于朝,力大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到宪宗元和(806——820)年间,各地藩镇的割据环境和内部矛盾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唐中央的力量有所增强,于是出现了宪宗平藩之举,使两河复为王土,相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唐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中兴”局面。笔者仅就宪宗平藩时的环境,平藩的策略及对后唐时期的影响,做一点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嵇永仁是清初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的戏曲家。他多才艺,工诗文,善医学,精通音律,酷爱戏曲,著有杂剧《游戏三昧》《续离骚》,传奇《珊瑚鞭》《布袋禅》《扬州梦》《双报应》,在戏曲创作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清初"三藩之乱"中,嵇永仁舍生取义,以气节著称。  相似文献   

10.
清前期四川和台湾移民政策之比较刘正刚清代移民在我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清代也是汉族人口向边疆地区的大扩散时期。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国内形势基本趋于稳定,史称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为“丁男不知兵革之患,亭障从无烽隧之警”①的太平盛世。在这...  相似文献   

11.
陈梦雷是清代著名学者,是《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他的一生因“三藩之乱”而浮沉:被贬沈阳17年,赦免回京后担任康熙帝三子允祉侍从19年,雍正即位后再贬黑龙江卜魁。他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感情最深挚的朋友是杨文言。他们相识相知于耿精忠叛乱闽中时期;乱后,杨文言帮陈梦雷脱困;陈梦雷贬谪沈阳时期,他们书信往来,互相勉励;陈梦雷担任允祉侍从后,举荐杨文言入幕,与其联璧共纂书籍。他们患难与共,互促互助,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友情之歌。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云南铜矿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来,清初鉴于明代后期矿政方面所造成的危害,对矿业曾采取封禁政策。但由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清王朝财政上铸币的需要,从康熙朝二十年代“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就在云南开展了铜矿的生产。关于清代云南铜矿发展史,已有不少专著作过详细论述,但对其生产性质则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从云南铜矿生产的发展,联系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提出一  相似文献   

13.
幕藩体制是日本近世独特的社会制度,是幕府集权与各藩分权的统一,是至尊天皇与至强将军的统一,是日本历史进入近代化前夜独特的社会制度。因此对于幕藩体制的看法史学界争论颇多,存在不同的观点,大量关于幕藩体制的特征及其与日本近代化关系的著作和论文的涌现,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加强了人们对日本近世社会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清朝的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长达六十一年,几乎占清朝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在这六十一年内,康熙守成兼创业,顺应国情民心,励精图治,平定三藩叛乱,收服台湾,粉碎少数民族中上层分子掀起的分裂阴谋,胜利地完成了巩固统一的战争,对抗御沙皇俄国的侵略,制止民族分裂,维护河山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文治武功极一代之盛,诚不失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理所当然地赢得了高声重望。据清代史料记载,康熙从一六八一年平定三藩叛乱,到病死的前一年,即一七二一年,四十年内,每当军事征战或者政治半争取得重大胜利时,文臣武将,藩王贝勒和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要求给康熙上尊号,加徽号,歌功颂德,数达十二次之多;但是,康熙在胜利面前,在赞美声中,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从不“侈然自足,为无谓之润色”,总是“谦挹有素,终不之许”。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54年,因汉景帝实行削藩,导致七国反叛。梁作为藩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乃汉之东部屏障。加之梁孝王刘武忠于中央政府,足智多谋,广济贤才能将,力抵叛军,终使吴楚叛军不能越梁而西进,保证了汉军在战略全局上的主动,从而最终赢得七国之乱的平定。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利用在山西省长治县上党门发现的嘉靖十二年的<新开潞安府治记碑>,结合其它文献,讨论了嘉靖初年当地发生的青羊山之乱,以及动乱之后重建地方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在有关地方历史的解释中,青羊山之乱已经具有某种"根基故事"的作用.而潞安建府是官僚系统在礼仪上加强代表性的后果,也是藩府过渡到地方政府制度的过程.理学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幕藩体制对商人的限制和为商人提供的条件、对商人的依赖,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市商人寄生于幕藩体制,掏尽了统治者钱袋中的最后一枚铜板,使之债台高筑,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统治阶级,颠倒了社会阶级关系。农村商人以农民的商品经济为依托,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政治统治者创造的经商条件和对商人的依赖,使商人动摇了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成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9.
清朝康熙(1654—1722)皇帝在执政期间,曾称赞秦始皇“兼六国,罢封建,置郡县,是一统之盛”,①抨击汉初的分封制:“武帝分锡茅土,鲜克有终,于此可见封建之不可复行矣”。②由于他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因而面对南方“三藩”割据数省、北疆噶尔丹图谋自立、海上郑氏后代继占台湾等各霸一方的局面,康熙不仅重视武备,并且多次大兴师旅。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了“三藩”叛乱,接着乘军威震叠进取台湾,二十二年(1683年)7月,台湾郑克爽出降。此后,康熙为了对付准噶尔部上层分子噶尔丹的策划自立,于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和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率师亲征。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窜扰西藏进行叛乱,  相似文献   

20.
清朝统一漠西蒙古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此后,又相继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和张格尔之乱。清末同治朝时,新疆地区又出现了动荡,浩罕国军官阿古柏的入侵以及沙俄侵占伊犁,使得清朝在新疆的统治面临崩溃。综观整个清代,在清朝保卫甘肃、统一新疆、平定叛乱、收复领土的过程中,哈密一地始终都是清朝经略新疆的支点和依托,也是保卫中原地区的屏障,起着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