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本建设在明末清初的基督宗教传播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清初张星曜、洪济的护教著作<辟略说条驳>为个例,讨论其言说风格与身份意识,旨在说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以及基督宗教传教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周为何是七日?“七”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和时间最为有关联的数字。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所幸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周日是“日曜日”,周一是“月曜日”……周而复始的一周七日与行星的名字同在。  相似文献   

3.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群体的信仰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古时期,人们对日月星辰的运行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很多天体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对其充满了敬畏.人们认为十一星曜、十二宫和二十八宿的运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预示着人类的幸福或灾祸.只有虔诚崇拜和供奉各种天体神灵,才能祈福消灾,远离病痛,福寿绵长,官禄无忧,国祚长久.内迁之前,党项与吐蕃为邻,党项与吐蕃两个民族在生活习俗、经济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大正藏》断句首创与致误条陈--以《出曜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正新修大藏经>首创大藏断句之例,有便研读,但断句时有失误.本文以这一问题比较典型、语言研究价值较高的<出曜经>为例,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条目,按"不明词义"、"不明语法关系"、"不明句式"等致误原因分类条陈,在分析具体致误原因后加以纠正,然后总结给古籍文献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求证鲁迅的早年精神求索--寻找民魂的历程.在中西历史文化的比较中,查证"民魂"丢失的根本所在;认证"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的"立人"、"立国"的启蒙思想,为此,必须恢复"民之信",使民众发其"内曜";在"摩罗诗人"与民众的关系中,确定恢复"民魂"的前提条件.这样,将鲁迅早期的理论主张就定格在"民众"立场上.  相似文献   

7.
<正> 明人陈琏《琴轩集》卷十五《赤松丹房记》云: 太医院医士华亭吴仲德,故居在三泖东之张溪,尝名其药室曰“润德堂”,复名炼药之所曰“赤松丹房”;赤松者,所居地名也,间谒文为记。予闻仲德之医,得家传之秘,不惟精丸散之方,复工烧炼之法 永乐五年,以名医征隶太医院,达官贵人,以及闾阎士庶,求治病者,往往著奇效。尝三次从诸太监往西洋爪哇、柯枝、锡兰、阿丹等国。经历海洋,往回数万里。今年介八哀,耳聪目明,精神不少衰,非平昔丹药之功所致乎!  相似文献   

8.
江宁经济起飞的启示陆剑杰“江宁”,一个好古老的名字!史籍记载:南唐元元年(公元931年)设金陵府,治所即在上元、江宁。宋初,金陵改名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名江宁府。这个“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中,此地置县则始于秦,称秣陵;晋置临江县;唐上元二...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教育家马曜传李文辉编者按:1995年10月28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了庆祝马曜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座谈会。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孙自强、中共凉山州委州政府领导、研究中国西南民族的专家学者60余...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学的使命马曜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具有时代精神的学科,是为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服务的学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调查研究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我国民族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1950...  相似文献   

11.
相州之置,始于北魏。东魏都邺,改为司州,北齐改为清都郡,置尹,北周武帝灭北齐,复名相州。这一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几度成为国都或陪都所在地,至隋唐,相州不再是京畿之地,就其辖区而言,也远非昔日可比,其地位下降、自不待言。但相州仍不失为地方都会,它在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诸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对隋唐时期相州的政治地位进行综合考察,应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士性《广志绎》说:南京“大报恩寺塔以藏唐僧所取舍利”(中华书局本第23页)。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册引用《广志绎》这条材料,亦作“唐僧”(齐鲁书社本第58页)。为了减少引用上的错误,在此略作辨正。大报恩寺的前身是建初寺,建初寺是江南有佛寺之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取舍利者是三国时僧人康僧会,而不是唐僧,两者时间相距甚远。道宣《释迦方志》卷下《通志篇第六》:“《吴书》曰:赤乌四年(241年),有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者,行妖道也。初达吴地,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孙)权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经三七日,遂获舍利,五色曜天,剖之逾坚,烧之不然,光明出火,作大莲花,照曜宫殿。吴主叹异,信心乃发,为造建初寺,度  相似文献   

13.
傣族历史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收获──《泐史研究》读后马曜怀着喜悦之情,读了德普的专著《泐史研究》,其所论证阐释的西双版纳及其周边地区傣族古代史的若干史事,以及着力考订的召片领(车里宣慰使)世系,纠正并补充了流行傣族史籍中的讹传、谬误和脱漏,还傣族历史以本...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佛经亦随之东渐,由此带来中国文化史上整整四个世纪的佛教石窟寺艺术的滥觞。云冈石窟寺艺术,便是这时代艺术主潮中的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瑰宝。云冈石窟,是在当朝以“禅业见称”的高僧昙曜继任“沙门统”之后,按计划开凿的巨大的艺术工程,以此弘扬佛法,把中国石雕艺术推向新的历史高峰,也使佛教及其佛教艺术逐渐在中国这块古  相似文献   

15.
<廿载繁华梦>开始创作的时间是在乙巳九月初七日(1905、10、5)之后多日,开始连载于乙巳十一月初十日(1905、12、6)<时事画报>乙巳年第8期,其最早单行本应是原定丁未九月而实际是丁未十月初十日(1907、11、15)出版的<时事画报>本.<廿载繁华梦>所写系真人真事,其主人公周庸实即周荣曜;作品虽表现了廿载繁华、不过一梦的思想内容,但并不限于此,而是还表现出了更为深刻、更为积极的思想内容,因而并不是当时流行的所谓谴责小说,而应是如同冯自由所说的"社会小说".  相似文献   

16.
他身材高大,衣着简朴,家无长物,却有创业精神,他自学成才,勤奋著述,却不计个人名利。他就是历任中小学校长、原监利县教育局长、荆州地区教委兼职督学匡计洪同志。他有一句格言:“工作学习要一层土,一层俄,一步一个脚印。”他在人生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耕耘者的足迹。一、艰苦创业匡计洪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后经西阳师范培训一年后,分配到监利列口区中心小学任教。53年在他19岁时即被提拔为校长。这所学校前身是1928年洪湖苏区开办的一所列宁小学(现已复名),是全区教育教学中心,对学区各小学有辅导责任。他组织教师认真试…  相似文献   

17.
文学领域是一个广阔的天宇,作家仿佛是缀满蔚蓝天宇的群星。但是,正像郭沫若在为《星空》诗集写的《献诗》中所说:“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有的闪烁,有的暗淡。然而我在这里提及的两位四川籍作家:艾芜和沙汀,却是两颗晶亮的相互辉映的星子。他们在三十年代初联袂登上文坛,始终星辉同曜。他们的比肩并存,共同战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人们在仰观这两颗闪闪发光的星子,按迹循踪,探索着他们创作的秘密。文学史家常常以并列的手法来称道他们;评论家也往往热衷于指出他们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时代,征战屡出,“外曜武威”,“穷兵极武”。他在位的五十四年间,大型的军事活动竟达三十二次之多。在频繁的军事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军事现象,领兵征战的主要将领有称号——将军称号,如卫青领号大将军,霍去病领号骠骑将军,李广领号前将军,公孙贺领号左将军等。除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等称号起源于前代外,发生于汉武帝时代的将军称号,尚有十二种之多。如统计军事将领所领之将军称号,则不下五十人次;按规则可分为三类:军阵将军称号、军制将军称号和方术将军称号。前两类起源于战争亦用于军事活动,后一类  相似文献   

19.
陈占彪 《云梦学刊》2005,26(6):17-21
鲁迅在早年的文字中,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一个自成体系的“三步走”思考,那就是:(1)张启灵明;(2)矢志立人;(3)缔造人国。其中,张启灵明是立人的前提,缔造人国是立人的目的,而这两点又常为论者所忽视,这三者又是次序分明、环环相扣、不可僭越的,因为,超越了第一步直接立人,立出的人是畸形的;超越了前两步直接建立人国,其结果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理解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从事着第一步的工作之原因所在。因为在他看来,发国人之内曜和心声,正是重塑国民精神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期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牢固地建立在科 学的基础上………………………于光远我国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马曜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 的哲学活动……………叶佐英卢国英忽必烈与云南…………………………杜玉亭我国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任武爨迹初探……………√………………·吴光范《爨龙颜碑》补正…………鲁刚蔡毅我国传统诗画的审美情趣……………白祖诗谈谈傣族诗歌的美……………………李缵绪关于《论傣族诗歌》的两点探索 …………………………吴军艾温扁蔡锷与黄兴……………………………谢本书从《论语》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