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2.
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是西安地区发现的第三座西汉壁画墓,壁画保存较好,内容丰富,不仅有西汉常见的镇墓辟邪、羽化升仙,还出现了东汉流行的反映墓主人现实生活的狩猎、乐舞等内容。画面线条纤细,人物眉清目秀,完全不同于汉代“粗犷朴拙”的绘画风格,为研究西汉时期京畿长安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中国绘画发展史提供了最真实、鲜活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儿?历史上众说纷纭。前不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 南阳汉画像石是公元前后近三百年间东方古典艺术的典型,它是纯粹的汉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汉代封建贵族营造豪华冥宅墓舍的特殊材料,汉画像石保存了丰富的汉代社会历史内容。自东汉末年盗墓之风兴起之后,南阳汉画像石墓几乎十室九空,至今尚未发现一座完整的墓葬。大量的汉画像石被拆出抛弃于荒野,任其风剥雨蚀,或被置于门前任人践踏,或沦为桥基和房基。千百年来,珍贵的艺术瑰宝二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相似文献   

5.
地主庄园经济作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汉是地庄园经济空前发展时期,它的影响涉及东汉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甚至于渗透到思想文化层面。东汉的庄园经济在社会救助、吸纳流民、稳定社会秩序、推广生产技术和完善农业设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打虎亭汉墓墓主人张伯雅夫妇说与史籍资料、地理方位、形制规模相悖,应予以否定。民间打虎亭汉墓为“常十冢”的传说,既吻合东汉帝后墓葬形制,又有嘉庆17年残碑等旁证资料,其真实性应予重视。1960年墓道中出土的残片文物为1753年官伐墓时的弃物或伐后50余年间的抛填物。  相似文献   

7.
东汉以降,西北羌地已归入东汉的统治范围。东汉对西羌的治理,直接关系到西北边疆的稳定。在国家统治战略上,东汉统治者没有认识到此时的汉羌关系已由中原农耕文化对草原游牧文化强势扩张阶段,进入到了深度融合阶段,因而未制定其长期发展规划,致使西北羌地治理战略缺失;在地方治理上,亦没有根据羌民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习俗制定相应的治理政策,更无发展当地经济、提升羌民社会地位的积极治理措施,仅采取了被动防范和利用压榨等短视政策,致使汉羌矛盾与冲突不断升级。羌地治理的失当,动摇了东汉政权的统治根基。  相似文献   

8.
贵州赫章可乐汉代土著墓葬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土著墓的时代和随葬品的文化内涵。我们认为原报告对可乐土著墓葬时代的判断不够准确,通过统计和比较分析得出其时代应在汉武帝开拓西南夷前后至西汉晚期,少数墓可晚至东汉初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随葬品因素构成所反映的这时期土著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和汉文化之间不同内容和性质的文化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地多元文化格局的内涵、特点、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墓室结构与壁画部位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洛阳老城西北角城墙外一公里处,发掘了一座西汉壁画墓。①这座墓坐西朝东(墓门朝东),由墓道、墓门、甬道、主室、耳室五部分构成,全长约7.5米,宽9.3米,深入地下8.5米,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汉墓。墓顶作房顶形,用二十二块方柱形的空心砖平铺,两旁用二十九块长方形空心砖斜砌,构成屋脊式的  相似文献   

10.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经典,大部分经文成书于东汉时代。今本《太平经》基本上保存了东汉经文的原貌。本文力图应用《太平经》的内证,参以史料,对东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早期道教产生的社会条件、思想条件和心理条件作些探讨。 一、东汉社会总危机的根源 我们从汉魏之际封建说着眼,把东汉的社会危机看作是“古典古代”型社会形态总危机。 所谓“总危机”,是指秦汉时代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在东汉后期激化到无法由自身调节机制实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的程度,因而达到行将爆发的临界状态,最终导致社会结构的全面崩解。与之相比,秦末、西汉末同样经历了社会危机的爆发,但社会机体大致上仍能按照原来的模式重构。东汉末的社会危机则使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政治结构统统崩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正与古代罗马帝国“总解体时期”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汉代墓葬形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汉代墓葬广泛地分布于苏北、鲁南、豫东南、皖北地区,尤以江苏徐州、山东临沂等地分布最为密集.墓葬形制复杂多样,以土坑墓、崖洞墓和画像石墓最为多见,另外还分布着画像砖墓、砖室墓、石棺墓、瓮棺墓、砖棺墓、石室墓和砖石墓等.具体形制又变化多样.土坑墓分布很广.徐州地区多汉代王侯墓,其墓葬形制多为"凿山为藏"的崖洞墓.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从西汉晚期开始画像石墓较为多见,终有汉一代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洪格力图红山墓葬形制的分析 ,并以大量的出土文物———石器、陶器、玉器为据 ,证明洪格力图墓为红山文化早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14.
谶纬神学于西汉末叶风靡中国社会,统治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东汉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理解谶纬的神学思想体系,就难以把握东汉社会和东汉社会思想。由于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的多次禁毁,纬书大部分已散佚。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从有关文献着手,讨论谶纬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和政治作用,而对于谶纬神学的形成过程、思想体系以及它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阶级长期信奉孔学,结果是孔老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思想日益抬头。致使豪强兼并,皇权旁落,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酿成了自秦统一后的第一次豪强割据的分裂局面。社会向何处去?是前进,还是倒退?是统一,还是分裂?这个问题严重地摆在各阶级、阶层面前。公元一八四年,张角、张梁首先举起义旗,调动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为推翻代表豪强利益的东汉王朝,消除社会前进的阻力,做了尝试。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在东汉王朝和豪强的高压下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然而,黄巾起义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豪强势力。而且,起义农民推翻东汉王朝和消除豪强势力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进步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激发了他们变革社会的决心。在黄巾起义的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不安于现状的中小地主中的杰出人物也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地从先秦进步法家的武库中寻求思想武器,打击豪强,变革维新,在重新实现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曹操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阜新地区发现发掘了辽代契丹族壁画墓,主要有西山村辽墓壁画、辽许王壁画墓、黄家沟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萧和家族墓壁画、烧锅营子萧墓壁画、萧图古辞家族墓壁画、木头沟石板壁画墓、马家壁画墓、程沟辽墓壁画,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不仅反映了辽代丧葬习俗,而且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了辽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契丹人汉化与辽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契丹民族精神;展示了契丹民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东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也从繁盛走向了衰落.汉末党锢之祸和黄巾大起义的冲击,终于使东汉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18.
豪族向士族的转变是汉晋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历史事实,东汉乃转变的重要契机。扶风马氏本以军功而贵,至东汉为皇权笼络成为外戚豪族,在东汉经学兴盛、皇权对豪族的压制政策以及皇权有意对四姓小侯的经学培养大背景下,逐渐由一个豪强宗族转变成文化士族。马氏家族的文化化透露出东汉豪族社会向魏晋士族社会转变的个中信息。  相似文献   

19.
试论罐山汉墓中的彗星图魏仁华,韩玉祥罐山汉墓①,位于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东南里许的罐山东北坡上,座南向北,砖、石结构,平面呈"T"字形,由一前室、两耳室和一主室四部分组成。墓内刻画像石8块,主要用于墓大门和主室门部位,画像内容有:熊(方相氏)戏二龙、白...  相似文献   

20.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有一篇汉安帝永初四年的诏书,不见于传世文献所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篇诏书揭示了汉安帝时期官府内外交困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有很好的帮助。把诏书简中的论述与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相对照,可以更好地了解东汉中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