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息息相关,通过阐述它们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可以勾勒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本文首先阐述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自含义,然后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者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指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因素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决定了自主创新系统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从自主创新环境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这对于河北省提高自主创新政策的引导与激励,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途径。本文对山东省三家典型大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系统分析了海尔、海信和潍柴集团的自主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加快山东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研究的新近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检索发现,研究重点聚焦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上,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的讨论比较罕见.然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国家自主创新水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是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有机统一.本文结合心理学科教学,了解藏族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状况,探讨了如何有效实现藏族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由自主创新所引发的创新活动,不仅涉及到技术创新本身,而且涵盖制度、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创新.自主创新活动不仅需要相应的创新组织保障,而且组织创新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自主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肃 《中州学刊》2023,(4):93-100
高质量专利的培育与战略布局日益成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和激励自主创新的关键着力点。为了破解高质量专利支撑自主创新中面临的技术“硬核”引领与创新“熔铸”机能受限、协同度与颗粒度“失准”、企业动能不足、耦合效能欠佳等实践困境,我国应坚定以专利高技术质量与战略价值的培育布局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思路,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体系,突出高质量专利支撑自主创新的“优”“先”导向,强化专利导航服务自主创新的产业引领作用,聚力高质量专利技术攻关与知识产权协同联动,完善助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质量专利支撑自主创新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8.
创新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机制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两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之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建立两型社会的根本是自主创新,关键是知识产权保护。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分析了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模仿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产业自主创新政策相对应、知识产权保护要贯穿于整个自主创新过程是创新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要具有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匹配的整体能力,整体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家特质、企业内生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因此,有效地将上述要素有机整合,形成有效联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和企业层面实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瑾  司春林 《河北学刊》2008,28(3):231-23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本文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出发,通过与欧美、日、韩创新模式的比较,深入分析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并从企业和政府等角度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自主创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自主创新必须立足国情进行、自主创新的实现方式、自主创新——支撑起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等四个部分力求深入地剖析了自主创新的深刻涵义,并从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自主创新实现的教育、制度、动力、文化、渠道、服务等环境支持着重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实现方式。自主创新不仅是国情的呼唤,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三方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主创新科技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国内外创新理论及自主创新科技政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自主创新中的创新企业、政府部门与市场的三方关系,基于三方视角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对策建议,旨在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部门提高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秀峰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3):99-102,108
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领域如何从本省实际出发,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河南省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通过对"十一五"时期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提出了"十二五"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了相应行业自主创新工作对策,以期能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内涵与创新激励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天府新论》2008,(6):66-69
政府通过支持自主创新的公共政策,可以创造一种促进创新研发、创新成果应用、创新扩散与市场化的机制.自主创新的三个内涵特征与创新动力机制是我国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理论根基,而创造一种良好的产业组织环境,应该成为激励创新的公共政策基点.政府通过实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系列激励机制,形成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才能促进自主创新的市场制度和市场结构的形成,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在研究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方面,主要有“促进说”、“抑制说”以及“不确定说”等.据此,对自主创新与利用FDI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区域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而研究、构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国内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各有特点,各具优劣,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构建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但是,从经济运行尤其是工业运行的实际状况看,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仍然是制约济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运用山东省三大城市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济南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做一客观分析,并从中探讨加快济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较弱.本文采用熵权值对2001-2010年间不同治理制度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并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是最高的,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并不比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低,但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效率较低.因此,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其自主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分析,但是对于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则缺乏深刻认识。本文以科技企业为例,通过对治理环境、治理机制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作用模型,并提出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科技企业治理机制设计应该与治理环境相适应,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在企业内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推动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研究自主创新的概念和内涵是推动自主创新的基础,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技术创新学的原理分析,界定了自主创新的概念。并分析了自主创新内涵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二次创新的创新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