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校共青团网站功能定位及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与信息交流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如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把握网上教育的主动权,增强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已成为当下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着重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共青团网站的定位及运作模式,以期为更好发挥高校共青团网站的作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高校共青团网站是高校共青团在虚拟网络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共青团履行思想引领职能的"物理中介" 和 "文化中介". 符号与术语、 意义预设与诠释、 言说方式是高校共青团网站话语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高校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的现代性构建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内容设计上积极回应青年需要; 二是运用视觉手段释放高校共青团网站的青春气息; 三是用青年语言阐释理论关切; 四是用生活化、 青年化的言说方式讲述青春故事;五是把青年话语体系建设融入青年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网络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的广泛运用开辟了反击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工作的新战场。针对我国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不适应社会变革、不能满足青年需求、不能深入人心等问题,建议采取建设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网络载体、尊重网络中的草根文化以及丰富网络内容等措施,创新、推进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与信息交流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如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把握网上教育的主动权,增强共青团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着重探讨互联网时代共青团网站的定位及运作模式,即网上共青校的建立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共青团参与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共青团要出色地参与素质教育,必须以灵魂铸造为核心,以理论研究为突破,以发展个性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主线,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不断优化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必须健全组织建设体系,构建三维育人格局,整合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团的工作职能、创设团的工作品牌、以完善的运行机制深化共青团的工作内涵。必须加快硬件建设,深化基地建设,抓好社团建设,以良好的服务体系强化共青团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6.
广东高校应将共青团网站定位为贴近青年学生的"青年站";凸显岭南高校特色的"特色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供综合服务,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营养站"。当前,广东高校共青团网站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普遍不强,本科院校建站率远高于专科院校。广东高校共青团网站建设应推广责权分明的师生分级管理模式,推行责任约束管理机制,实行受众参与管理的模式,注重技术开发队伍建设和内容采编队伍建设,接受青年学生的监督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网络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引领网络新兴领域青年,不仅是共青团工作职能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深化群团改革的现实要求。共青团在开展网络新兴领域青年工作中,存在工作方式单一被动、工作内容拓展不充分、网络思想引领存在短板等问题。共青团应坚持以青年为本,加强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完善共青团引领网络新兴领域青年工作机制,强化思想引领和资源整合,改革评价机制,以更好地推进群团改革。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广西共青团干部队伍总体上是一支让党放心、青年满意、爱岗敬业的队伍.虽然广西国有企业、转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团干队伍基本稳定,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但创新能力略显不足;共青团干部工作环境有待改进,团干的培训、调研工作滞后.因此,要进一步重视广西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为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也给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从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共青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新挑战,包括网络的自由性和选择性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教育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高校共青团吸引凝聚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职能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职能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和冲击,广西师范学院以"创新-超越-回馈"为路径,创新性地提出了共青团组织三级(校-院-班)网络工作模式,并以此形成对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构和对团组织功能的完善,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网络e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团组织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的发展给基层团组织工作带来了挑战,增加了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减弱了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功能,改变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方式。网络时代强化共青团工作的关键措施是搭建思想引领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就业创业平台、组织动员平台等,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加强正能量的宣传和激励,强化高校团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重大课题,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育人、育全面人才,其首要任务是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说深入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过程即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院共青团工作是以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为目标,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为侧重点展开的。由于这条主线紧密结合了团员青年的特点,从而有力促进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一、以团组织生活为阵地,点面结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应有的特殊贡献,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构筑现代化的共青团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组织、工作支撑体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现代科学工具和方法为手段,以完善的组织网络为沟通,以充分的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为依托;多措并举,努力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做好新世纪的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素质、品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及身心素养的团干部,才能使共青团工作适应这个新的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总结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多年共青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服务大学生成才为根本宗旨和目标的"服务型"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正在步入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应用对团员青年自身素质的培养、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共青团的工作机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共青团工作者应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主动回应网络时代的挑战,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世纪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 ,社会进步 ,人性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 ,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判断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共青团干部和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如何面对机遇和迎接挑战是摆在团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知识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入手 ,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 ,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干部和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转变观念、调适心态、大胆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化和社会变革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共青团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能的主要载体,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的工作要求,高校基层团组织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不足,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本文针对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生产工具特性、传播媒体特性、创新空间特性,均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从服务、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探索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可行思路和举措。共青团组织团结服务的对象是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的青年学生,其网络运用水平和创造理念很有可能引导整个社会的网络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团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团的建设在全团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团的建设工作创新,要构建理想信念新体系;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内容;构建校园文明建设新思路;构建服务学生新机制;构建团组织建设新工程;构建网络信息建设新平台,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