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蒋文 《民族论坛》2014,(4):20-21
正南岭无山不有瑶,瑶山无处不有歌,瑶民无时不唱歌。美丽神奇的神州瑶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自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古朴独特。这里是歌的故乡、舞的海洋!在这片处处皆景,时时传情,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绽放着一朵素雅而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江华民族歌舞剧团是湖南省现在唯一保留的县级民族歌舞剧团,在走过的55个春秋里,饱含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艰苦创业;涌现了如叶蔚林、邹启炎、王一冰等一批优秀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4.
傩戏浅说     
傩戏的历史十分久远,它的发展历程是源于巫舞,再由傩舞蜕化而成傩戏,因此,摊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以此可见摊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于各种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着一切,故鬼神概念即应运而生。而巫觋则被认为是“中介人”,他们可以和鬼神交往,并代表他们说话,所以在祭祀活动中,巫觋用卜筮、巫词、咒语和歌舞等手段制造气氛,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此中,舞蹈是重要的手段。故《说文》中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相似文献   

5.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侗族与壮、布依、水、仫佬、毛南等民族同源于古越人中的西瓯和骆越支系,历史上称为侗僚、峒僚或侗家苗。到建国前,侗族处于落后的的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构奇巧独特的建筑工艺,五彩斑斓的侗族刺绣,还有浩如烟海的侗族民歌、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和侗族舞蹈,戏剧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大歌、琵琶歌及多耶舞,芦笙舞、侗戏等歌舞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瑰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4,(2):17-18
酒和文化总是共生共荣。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经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而数千年的古老民族文化也因为酒的滋润而更加丰厚、甘醇。藏族的谚语说:“喝酒不唱歌,便是驴子喝水。”流传于云南彝族的古歌谣唱道:“迎新客!四方朋友至,八方来。端起酒杯敬客人,请喝酒!彝家礼节要喝酒,要唱歌!”这些谚语和歌谣道出了酒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透过浸润在酒中的民族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炽热而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酒兴之至载歌载舞饮酒和歌舞,是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婚丧礼仪中必不可少又密不可分的两项内容。在澜沧江、怒…  相似文献   

7.
易庆  陈康 《中国民族》2007,(7):57-57
美丽而神秘的岷江上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十八岁,是个生长在四川西北茂汶羌族自治县的汉族姑娘。从小,我就喜欢文艺,看到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好羡慕哟。那时,我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模仿着他们那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后来,长大了,工作了,与羌族人民接触的机会更多了,真正被他们的歌舞给陶醉了,我便在工作之余学习羌族舞蹈,进行业余舞蹈创作。去年,我们阿坝州和省里先后举行了群众文艺会演。为了创作出新的节目,曾随同一些舞蹈编导深入到我们茂汶的村寨,满载而归。我们不仅发现了古老的婚礼舞、盔甲舞、巫舞,还总结出了羌族舞蹈带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9.
藏族曲艺     
藏族是一个歌舞的民族,几乎人人能歌能舞,不但在喜庆集会时歌舞,就是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也要歌舞,借以增强劳动的节拍和减轻疲劳。这些,早已为大家略知或熟知了。然而,藏族中也有曲艺,并且还获得过文化部创作、演出一等奖,却是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藏族的曲艺是很丰富的,它历史悠久,流传很广,象汉族曲艺一样,是群众自己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财富。在这里,介绍几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罗焰 《中国民族》2007,(11):66-66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唱主角的是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的歌手、乐师、画师、戏人、绣娘、说书人、各类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种民俗的主持者与祭师。他们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传统文化的种种规范与程式,往往一个姿态、一种腔调、一些手法直通着远古,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灵魂。这是一群智慧出众者,才华在身,技艺高超,中华大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他们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1.
刘瑛  林俊华 《中国藏学》2016,(1):205-211
朱倭古舞是一种边歌边舞、歌舞结合、以歌为主的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极具地域特色。朱倭古舞唱词数量丰富,表达极具规律性和艺术性。朱倭古舞按表演程式可分为引子、正歌、尾声三大部分: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颂扬、祝福、赞美、思念等类型。  相似文献   

12.
西北回族宴席曲的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平 《回族研究》2004,(1):104-105
在西北回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宴席曲。宴席曲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涉猎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能歌能舞,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曲调的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所有民间音乐特征。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也称"打搅儿")和散曲。  相似文献   

13.
巴塘"谐"舞是藏族人民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形式生动、分布面广,是藏民族四大歌舞中集歌、舞、诗、曲为一体的民间文化载体,它以独特的视听效果,集宗教祭祀功能、大众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文化传播功能、艺术审美观赏功能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歌舞艺坛上独特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喜歌善舞的民族,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灿烂的高原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彝族少数民族高度集居的地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独特的彝族文化。在漫长的光阴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哺育了神秘的彝族文化;在这片高山密林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了千百年,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民族风采; 在欢快的音乐中,他们可以踏浪而歌,也可以随歌而舞。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创造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彝族自古以来讲究礼仪,且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社会活动和生、婚、丧生活三部曲中,各种礼仪都用歌这种形式来完成。彝族的各种传统礼俗歌大致分为“曲谷”(恋歌)、“阿买恳”、“陆外”(婚歌)、“恳洪”(丧歌)等。  相似文献   

17.
<正> 湘西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不仅是他们叙事抒情的一种基本手段,也是日常交际的重要方式。大量的仪式歌(如祭神歌、婚事歌、祝贺歌等)都是比较古老的,它们是我们认识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即使是那些随唱随丢的即兴之作,也总是会带上传统文化的痕迹。从他们的歌谣中,是可以发现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的。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安代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游戏娱乐的属性所掩盖,但是它始终没能和远古先民的文化意识、原始宗教的观念彻底决裂,它是蒙古族民众意识、心理的文化,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文化综合形态。而新安代揭幕以来,自身的综合性淡化,诗、乐、舞、戏重组,相对独立发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极大拓宽,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更加自如,呈现出了自娱性与民族性更为增强,时代性与艺术性更为显著的安代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国恩 《民族论坛》2002,(9):9-11
<正>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创造出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婚恋习俗,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闪现出璀灿夺目的光彩……初识,陌路相逢歌为媒苗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爱,都离不开对歌这个环节。苗族青年大都能歌善舞,对歌是他们成长中必修的一堂课。青年男女长到十来岁时,就要向寨子里的老歌手们学习情歌,以便向异性表达爱恋之意。《永绥厅志·苗峒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  相似文献   

20.
傩坛掌师的传承,是中国傩文化流传的重要形式,它延续了几千年,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仍可一睹和了解这类古老而神秘的驱逐疫魔、祈求平安兴旺的仪式以及相关的文化观念。 庹修明绐您讲述了一个巫师传承的仪式,也许您会想到,我们的祖先都曾在这样一种神秘的氛围中生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