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出版社今年迎来了60华诞。60年来,民族出版社矢志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主流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引领行业发展,出版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汉文各类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2.4万多种、2.8亿多册(盘)。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0年来,作为民族出版领域的一面旗帜,民族出版社先后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先进出版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国家民委文明单位、有数百种图书曾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出版奖项。60年来,各民族出版人艰苦创业,团结奋斗,首创了民族出版行业标准、行规,打造民族语文翻译的范本,促进了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新中国的第一部少数民族文版宪法、五种民族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部少数民族文字工具书、第一个民族出版的国际奖项,都诞生在这里。一大批优秀的民族翻译、出版人从这里成长、成才,有的还被输送到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60年,有梦想,有坚守。我们将一些人、一些书、一些事,以有限的片段,零散的文字,记录于此,以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2.
奉献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的回民多是600年前由福建泉州迁来。多好的泉州湾,祖先们是为了跟谁赌气?竟扔了梦境,寻了实境,远来山东? 他们是为土而来。淄博土做成胎,投进火中烧制,再出来时便是那细白细白的瓷玩了,直把人眼看馋了。这就是说,淄博土好,好得出奇。淄博金岭的厚土留住了泉州湾的穆斯林。为这金岭的土地,光绪年间,回汉人民纷纷加入义和团,揍倒过西洋人。抗日期间,他们跟了共产党的队伍,组成了回民支队,打垮过东洋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壮族最早的著名教授、壮族史研究的开拓者黄现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史学研究事业,为壮民族的复兴和壮族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黄现教授。黄现先生原名甘锦英,1899年11月13日出生于广西扶绥县渠旧镇(原扶南县熙良乡)渠思村一户壮族贫农家庭。先生少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生活极其贫困。1915年为求学而入赘黄家,并遵俗改姓黄,沿用乳名黄现。先生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小时因家境窘迫,衣食堪虞,更无钱入学读书…  相似文献   

4.
他的奉献     
“风云一号”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张忠堂(回族),1985年10月承担研制“风云一号”核心仪器的高性能三元线列硅探测器项目。加速这项国家重点项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达到“一星多用”和开发海洋的目的,作为副主管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全局性的眼光与新思路的开拓马文余“……如果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只站在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本身来评价和看待目前的困难,就会越想越觉得困难大,甚至越想情绪越低落……。今年8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座谈会上,与会同志提出一个共同性问...  相似文献   

6.
我是锡伯族的中年知识分子。曾经有过坎坷的前半人生,如今才真正懂得生活的全部内涵唯有两个字——奉献。我现在在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事锡伯语文工作,在这项工作的科研岗位上目前只有我一人,任务极其繁重。我的祖祖辈辈目不识丁,他们省吃俭用供我上完小学、中学、大学。在大学里我酷爱文学,并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所学的专业却是维吾尔语。“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还未完成学业,就被卷进了这场运动。接着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牧场当翻译。后来被调回场部当机关翻译时,我才发现自己又投错了门——这里需要的不是维  相似文献   

7.
奉献在湘西     
我出差到湘西,看望了花垣县我幼年时的同学马桂英同志。说也凑巧,我去的时侯正好是她从北京下放湘西工作25周年。因为事先我没给她去信,当我突然出现在桂英面前时,她是那么惊讶、兴奋,长时间说不出话来。她1938年出生在北京牛街一个普通回族家庭,祖父是个伊斯兰教职业者,是牛街里有名的“花儿马”阿訇。五十年代马桂英在北京幼师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民委幼儿园工作。她积极肯  相似文献   

8.
9.
在回族形成1300多年的历史上,对回族文化古籍的整理研究及利用,历代有之,但均是零散个别的。自1984年以来,回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使之有组织、有步骤、大面积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在短短的15年中,不仅中央设立了有关机构、各地也设置了相关组织并配备了专兼职人员,且依据回族古籍分布广泛的特点成立了18省市自治区回族古籍协作小组和南方相邻7省区回族古籍协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回族古籍协作工作网络。经过努力,陆续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回族古籍整理成果,推动和深化了当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回族古籍整理日益显示出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整理方向、管理体制及人才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何勇 《中国民族》2015,(9):25-25
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位于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群众聚居区,是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全局职工500多人一半为少数民族同志。从北京来到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工作环境,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挑战和责任!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身体力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今年七月一日,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十年树木,自治州的发展也正象亚热带的丛林一样茁长起来。我最近在自治州的首府通什访问了几位黎族干部,他们都担负着自治州的各项工作,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黎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看到了他们怎样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年代走上繁荣发展的艰苦历程。五指山上找红云的人许多人都知道,在黎族人民的口头中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1943年,五指山区的黎、苗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上讲,蒙古民间文艺学自然是一个整体系统。它应是包含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蒙古学下的一个子系统。但鉴于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存在的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诸多因素;并从微观的深化出发,提出西蒙古—卫拉特民间文艺学的论题,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依据。为此,本文有必要首先重温有关背景材料。 背景 1.1,众所周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而且也以他显赫一时的武功而成为名扬全球的人物。 1.2,从大蒙古国诞生(1206)的次年始,被《蒙古秘史》称为“林木中百姓”之一的西蒙古祖先—斡亦剌惕部即与黄金家族建立了世袭姻亲关系,继而成为蒙古大家族的有机体之一和成吉思汗事业的一支基本力量。到元代,又自然成为元朝政治舞台上一支活跃力量。  相似文献   

14.
警卫战士的面孔和身影时常伴随着一个个珍贵的历史镜头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大多鲜为人知。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在蒙古高原开拓了广泛的商贸空间,并创立了具有特点的商贸运作模式,促成文化耦合。这是清代蒙古高原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与互动的标识之一。这一时期蒙古族与汉族商贸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是在面对世界资本主义挑战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不仅推动了内蒙古地域商贸文化的发展,成为今日实现城镇化的前奏,而且说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在全世界造成的强势冲击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已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蒙古族与汉族在商贸文化的互动与合作中实现了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四大长寿区之一的新疆,维吾尔医药在民间至今广泛流传。这种在雪山、沙漠、草原、绿洲诞生的医药作为祖国医学中的奇葩,正放射着独特的光耀,并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福音。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承千百年来,神秘的维吾尔族传统医药一直维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至...  相似文献   

17.
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它的产生与印度医药学的发展和印度小乘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傣族文献均不署作者姓名,为“贝叶经”和“红版经”两种,傣医药常识在以上文献中都有记述。记述医学常识最多的部分文献:《罗格牙坦》,(傣语...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环江县的西南部,现有人口6.45万人,是一个颇具开拓精神的民族。我们民族有句话:“落后不要紧,进步有来人,家穷要育智,富裕会降临”。几十年来,我们为开发智力作出了巨大努力。单从我们环江县看,现在就有毛南族的各种科技人才630多人,其中教育系统里有361人,占全县教师的20%。卫生系统的毛南族专业人员占全县医务人员的19%。其他事业、企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有150多人,大部分已成为技术骨干力量。全县15个乡镇里,担任县乡主要领  相似文献   

19.
西藏开拓南亚市场的特殊意义与实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藏开拓南亚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发展西藏边境贸易、开拓南亚市场既有利于西藏开发和对外开放 ,也有利于促进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 ,还有利于富民兴边 ,改善周边国际关系 ,对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西藏边境贸易发展态势较好 ,但还需采取适当措施予以促进  相似文献   

20.
林松 《回族研究》2003,(2):69-73
本文从内容蕴涵、表达艺术、文化融合、现实意义和实践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马启西先生的诗联,反映了他对创建穆斯林社团西道堂的理想、实践与奉献。这些楹联,并非应世酬俗、即兴偶成之作,而是他对伊斯兰教哲理精髓的概括与浓缩,是他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梳理与综合,是他对立足现实、处世接物、振兴族教的宏愿与领悟,是他对先贤遗愿和理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他对造福乡梓、高瞻远瞩、创建"稳迈"的纲领与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