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商队贸易是唐代西域胡商商业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文化交流,中外论述,卷帙浩繁,但对文明的传播者商胡贩客本身,则语焉不详.因此,本文拟就浅见所及,对西域胡商的组织形式——兴胡之旅,作些试探性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唐代留居中国的九姓胡人身份分为著籍者、非著籍者、"投化胡家"和"胡客"四大类。著籍者被视为"归朝"者;非著籍者被称为"兴生胡"("兴胡")"客胡";"投化胡家"应是在唐朝定居并在某地登记、著籍不满10年的中亚胡人;以贡使或质子身份来华的九姓胡人被称作"胡客"。对于这四类九姓胡,唐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族婚俗与唐代寡妇再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妇再嫁在唐代是一普遍现象。对此研究者或认为唐朝是一开放时代 ,唐人贞节观念淡薄所致 ,或认为法律允许 ,亲属认可等。本文认为 ,唐代寡妇再嫁主要受胡族婚俗影响。而胡族婚俗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现象 ,胡人视寡妇再嫁为正常事 ,根本不存在“失节”观念。唐人中的胡族成分很大 ,胡族血统较浓 ,胡风唐渐 ,唐代的寡妇再嫁便成了自然事。故用“贞节”观念来限定它似不恰切。文章在对唐人中的胡族成分、胡族婚俗、唐代寡妇再嫁状况以及唐人观念作一番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同时认为唐代寡妇再嫁对唐前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商贸活动较为发达,特别是大唐帝国与周边地区的商贸往来尤为活跃。唐五代笔记小说中主要描述了珠宝、药材、小商小贩三类胡商,本文对胡商形象及所反映的胡汉关系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卓越的朝代,对外交流十分频繁。与此同时,唐人也以空前开放的心态去选择和接纳外来文明。本文选取了唐代酒文化中的胡姬、酒肆、酒具等几个方面,分析唐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得益于"胡风"的唐代酒文化,通过汉民族对西方酒文化的欢迎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宋代来华外商述论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海商贸易占据主导,政府贸易的地位衰弱。中国海商和来华外商的人数和贸易规模都为史所不及。宋代中国海商的情况笔者已撰文论述(文见《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本文拟对来华外商作一专...  相似文献   

7.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唐代的隐逸之风葛景春一、唐代的隐逸之风隐逸从上古时就有了,中国古代的士人说起来只有三种,就是儒士、侠士和隐士。隐士的流变性很大,真正甘心做一辈子隐士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是迫不得已才做隐士的。《新唐书·隐逸传序》把隐士分为三种:"古之隐者,大抵有...  相似文献   

9.
卢中阳 《殷都学刊》2011,32(2):23-26
学术界一般认为商代王畿的范围很大,有"邦畿千里"之说。本文通过殷卜辞中"入商"、"至商"、"自商"、"在商"与"入某"、"至某"、"自某"、"在某"的对比,得出"商"与这些地点是各自独立的。"商"的实际控制范围并不很大,大体应该包含在百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商代地理结构的空间表现为只有分散于各地的一些"点",还没有形成将整个领土相连的"面"。  相似文献   

10.
唐代过所与胡汉商人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过所与胡汉商人贸易程喜霖吐鲁番所出唐公验过所文书反映了唐朝西北人民群众广泛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关于奴婢、马牛、粮、练等买卖史所罕见的资料。由于吐鲁番所获有关过所案卷包括若干文碟,涉及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若干侧面,内容庞杂,为了研究方便,兹据文书具体内...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唐代后期,官商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表现为一种“官商合流”的趋势.遗憾的是,多年来,学术界“抑商政策论”盛行,封建时代的官商关系,一概被“抑商、贱商、排商”所函盖,忽视了对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官商关系发展演变的具体分析.但是,“官商合流”揭示了唐代后期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研究探讨. 一、士商两个阶层的相互渗透唐代统治者强调“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与下人争利”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界线却在被日益打破,士商之间的渗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试论唐代商贾小说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烈的人间烟火味、神仙鬼怪气和新奇的外商风采是唐代商贾小说内容上的三个特点。从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叙述为主,辅之以细节、心理、语言描写,表现出高超的“写人”艺术。  相似文献   

13.
唐人小说描绘的商贾世界中,商人形象的义利之别与道德评判之下,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农本文化)与异质文化(商业文化)这一矛盾体的斗争与调和。这其中,通过道义与利害之间的取舍,商人尽量做到义利两兼;通过仕商关系的重新认定,商人努力追求亦商亦儒。我国古代商业文化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呈现出鲜明的务实性、较强的政治性,且伴有浓郁的伦理性。其意义的重要性在于透视唐代文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心态,同样显示出国人"本富为上,末富次之"的传统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种族—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陈寅恪提出了"河朔胡化"说。该说的问题指向在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而非河北藩镇的社会属性。由该说引起的关于河北藩镇"胡化""汉化"的争论,偏离了陈先生提出该说的研究旨趣,应当有所修正。对河北藩镇客观存在的"胡化"现象,不应再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着重考察唐代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认知。唐廷在政治上的认同与士大夫在文化上的异见,表明了"胡化"现象虽然造成河北藩镇与唐代社会在文化上的差异,但并不足以引起双方政治关系的剧烈变动。  相似文献   

15.
明清山西官商一体家族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山西官商一体家族浅议孙丽萍明清时期国内最大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明初,鼎盛于清代,山西边商、内商、外商、票商的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支商界劲旅积极参与了明清时期国内外的重大经济事件,曾在漫长的五个世纪里为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庄电一"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历史上推行了很长时期,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多次加强。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主张以农为本。战国时,改革家李俚在魏文候的支持下,在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平"...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结束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来分裂局面之后出现的统一王朝,隋、唐两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位居当时东西方最强大的帝国之列,吸引了诸多外来民族人士前来。特别是作为帝都的大兴城(长安城),对于西域地区的胡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长安生活的外来胡人虽数量众多,但并非杂乱元序,而是在特定区域基于自身的民族身份、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因素Et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胡人聚居区。对于唐代长安生活的西域胡人及其聚居区,前辈学者已做过不少研究,但对于唐以前隋代在大兴城生活的胡人的居住格局,则鲜有人论述。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探讨隋代胡人在大兴城的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钱”与“作草”叶爱国日本荒川正晴《唐代于阗的"乌骆"》(载《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一文,其第四节《唐代于阗的役畜提供·驴的提供与"作钱"》部分,考释了三件出土文书,认定"作""在吐鲁番是指向州县民派征徭役劳动","作钱""应理解为:把分配给...  相似文献   

19.
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势力曾有向北方的回纥政权纳上"金钥匙"而称臣的举动。"金钥匙"是一种权力的表征,但是追寻其本源,却发现在中国古代的语言环境中,"金钥匙"的象征意义与此相异。"金钥匙"这种象征权力的形而上的意义,与西方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基督教文明及伊斯兰文明有关。这样的传统随着渊源于地中海东岸一带的火祆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特别是摩尼教的向东流传而流传。而大量的昭武九姓胡人或到达新疆,或向着东北及河朔之地迁徙,这种象征权力的金钥匙制度从西方经中亚传向中原也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汩"与"汨"本不同字形,但由于都与水有关,又加上篆书隶变的原因,古籍多有混淆。"汩"之音有三:"于笔切"、"古忽切"、"胡骨切"。古代辞书中"汩"之音义搭配有时出现龃龉现象,原因是"于笔切"、"古忽切"、"胡骨切"三音实为一声之转,其最初读音为"于笔切",最初的基本意义为"治水","沉迷"、"疾行"、"水流"、"光洁貌"、"涌波"等都是其引申的结果。汉语中,"汩汩",同"",表"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本应读"于笔切",即"yùyù",由于受俗音"古忽切"的影响,今音已约定俗成,读为"ɡǔɡ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