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兰 《社区》2010,(35):56-56
读书写作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读书写作我也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的作者。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出色的是语文成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起,我的作文就经常成为老师在班上读的范文。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党工委开展老少结对同读一本书活动后,我成了一名读书活动指导员。我清楚地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加强自身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八年来,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放矢开展教育老少结对读书活动的宗旨是读书、明理、立志、成才,这也是我指导学生读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漠北 《新天地》2012,(10):45
古人读书推崇"三上"境界:枕上、厕上、马上。本人读书则推崇另类三境界:雨天读书、午后读书和牧鹅读书。雨天读书我这大半生几乎没离开过农家院。乡下的农活很挤,难得有空闲歇息一下。于是就盼望雨天——外面水天涝地的,农活儿没法干,大人孩子集体放假,偎在屋内,孩子们睡觉,我则趴在炕上专心致志地读书。  相似文献   

4.
李竹教 《老友》2011,(6):65-65
以前,我家乡的村子里没有学校,我到10岁才接受初级教育。母亲将我送进学校后,我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夸我有读书的天赋。但好景不长,我没读到3个月就染上了陈年"摆子(一种疾病)。由于疾病的折磨和家庭生活的拮据,我念书总共不到两年就只好辍学,12岁的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再也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于是,读书成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晚,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趴在灯下书桌上读书,我就感觉很温馨。我将每天的读书时间称之为—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6.
文化献礼     
我今年77岁,1998年就退休了。开始,我曾情绪低落,体重增加,腿也迈不开了,到医院检查,身体没啥毛病。于是,我就开始每天早上到县里的小公园学歌唱戏,见山唱山,见水乐水,演唱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干板身歌成了我的拿手好戏。县里的电视台还为我拍过专题片。与此同时,我还发挥自己写作的特长,继续坚持写文章投稿。  相似文献   

7.
那年我八岁。春节一过,新学期便到了,于是我就又欢欢喜喜地做起了学生来——就读书的压力和负担而言,我们那个时候实在是很轻松的,因此,那时候的我几乎是每天都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又蹦蹦跳跳地回家来的。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读书     
莫斯 《社区》2011,(17):6-6
书读完了?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名字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于是翻开了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  相似文献   

9.
孝文 《金陵瞭望》2009,(11):21-21
我是希望儿子了解那段历史的。本来打算全家人一起看,但儿子在学校,周末才回来,而影片从今天开始上映,再煎熬两天,我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就提前单飞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趣谈读书的辩证法毛泽东一辈子喜欢读书,也一辈子喜欢谈辩证法。他支持用一分为二地方法分析一切事物,并写了《矛盾论》等冈述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一次徐涛劝毛泽东不要光读书,还要注意休息。于是徐涛就说:“主席,你读书很多,但方法不科学。”毛泽东要他明...  相似文献   

11.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12.
前往杭州,不为风景,只为心情。杭州本不在我的旅行计划之内,去那里只是因为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恰好有朋友招呼我一同出游,于是并未细想就跟去了。回家稍作收拾后,我便登上这列离城的动车,开始了这次心情之旅。  相似文献   

13.
秦琴 《成才与就业》2011,(11):16-17
20世纪90年代,我就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工作。那时,社区工作者整天在居民区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经常听到、看到居民“急难愁”问题。当时我经验不足,不知如何为他们解愁,但我喜欢读书、看报,于是我就去图书馆找资料。比如,可直接解决邻里关系、婆媳矛盾的例子,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蕴藏生活哲理的材料等,并记录下来。就这样,我的笔记本越记越厚。工作中,我就用这些“摘抄”去“宣讲”。我讲得很起劲,听的人也很感谢我的帮助。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居民的心结仍然没有完美地解开。  相似文献   

14.
阅读,犹如一种化学反应。“你怎么总是如此精神?”老师常问我。于是,我便骄傲地介绍起自己的美容经验——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动手一次,胜过读书百遍。2004年,我进入无锡市立信会计职教中心校就读,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动手一次胜过读书百遍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努力上了,因为我喜欢计算机。入学前的暑假我就开始自习,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计算机基础》,还有就是《DOS6.22》了,我觉得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对人类是多么重要。非常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我们家真是书的海洋,书柜、抽屉里塞满了书,连厕所、衣柜里也有不少书。我爱读书,爸爸、妈妈都爱读书。闲暇之时,我们很少看电视,玩电脑。一家三口都在客厅里静静地读书,各得其乐。有时,遇到一本好书没有读完,连觉也睡不踏实。于是,我趁爸爸、妈妈熟睡后,偷偷爬起来挑灯夜读。为此,我没有少挨妈妈的批。周末,我经常去社区的托福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妈妈形容我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小书迷。  相似文献   

17.
在那时(2000年),大家都说出国好。出了国,大好前程就等着你,于是我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加上自己的学习也还马马乎乎,我就开始着手为自己的出国留学做准备工作。当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国外的留学资讯,包括学校排名,专业选择,学费比较等等。在经过自己的比较和咨询一些曾经出国留学的朋友之后,我选择了留学的国度和就读的学校。由于父亲是作为对澳商业投资的移民,我对澳大利亚相对于其他国家比较熟悉,认为那里的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非常适合自己的留学生活,于是我决定去澳洲,学校就拟订为悉尼科…  相似文献   

18.
袁梅 《老友》2011,(10):33-33
编辑同志: 我患有糖尿病且久治未愈。两个月前,邻居李某告诉我一个治疗偏方,即生食鱼胆,并提出其有一位朋友是鱼贩.可以免费给我提供鱼胆。我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同意了依此偏方治疗。于是,李某每天给我弄来9颗鱼胆,要我分3次服用。开始服用时,我就出现了呕吐、  相似文献   

19.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晓红 《社区》2012,(15):59-59
到东京下飞机,已是夜半时分,由我工作的日本独资企业来车接到公司驻地,第二天就走进车间开始流水作业,对于日本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老公来国际长途电话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上街,他说日本是个车轮上的国家,车辆多,车速快。于是,第一个星期天,我就与几个姐妹结伴逛街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